1970-01-01
医生做科普,厨子会功夫
临床见“发”
相信许多肿瘤科的医生朋友经常会遇到病友的饮食咨询,郑医生也不例外:
郑医生~~!!!
鱼能不能吃呀?
猪肉能不能吃呀?
虾能不能吃呀?
狗肉能不能吃呀?
BalaBala……
为什么会有这些疑惑,因为这些东西就是俗称的“发物。
据坊间传闻,过量饮食“发物”,会导致肿瘤复发转移。
这么神奇?
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为了更好地了解病友的困惑与需求,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郑医生再次出手了。
考虑到“发物”源自中医,因此郑医生搭伙了一个从事中医工作多年的中医医生朋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 季庆洁医生。
在季医生指导下,拟定了一个问卷调查,并分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少部分患者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多中心数据哦~)
结果触目惊心……
尽管大部分患者在问卷时都明确表示发物不能食用,但是对于什么是发,却大部分说不清楚。
在受调查的广州病友心中,前三名的发物分别是鸭肉、牛肉和鹅肉。
而在受调查的山东病友眼里,只有羊肉、鸡肉和鱼肉是发物。
总体来说,
南方的发物表现混乱,即很多人知道一些,却不尽相同;
北方的发物了解浅薄,大部分人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实。
(小样本结果还需在大样本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既然季洁医生常年从事中医多年,那么郑医生就让他聊聊中医范畴下的发物,具体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这个内容对于郑医生而言,稍微有点超纲了。因此听完之后,我虽然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但总体上仍然是云里雾里。
为了弄清发物对人体的影响,郑医生决定发挥循证医学的理念,从网上的数据库找相关支持文献进行评估了解。
额,pubmed确实没有找到相关文献支持。
但在CNKI(中国知网)中,则有少部分的相关文献。
选择性通读后,结合季医生的普及知识,关于发物,郑医生有了一些个人观点与看法。
发物证据来自中医经典典籍,比如《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普济方》、《证治要诀》等。其中,《黄帝内经》源远流长,《金匮要略》撰于三世纪初,《普济方》刊于1406年,《证治要诀》则由明朝戴元礼撰写。
在当今讲究循证医学的年代,尚无明确的临床证据证实发物可以导致肿瘤复发转移。
而在那些支持发物致癌的文献中,其相关证据均是“引经据典”,即均是在采纳古籍的基础上,以一种类推的方式指出发物可能导致肿瘤复发转移,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这个方法,本身就极不严谨,极不科学~
经典古籍并非不可信。
只是在那个认识水平相对低下、又缺乏有效研究方法学的年代里所诞生的经典典籍,必然无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即统计学中常常提到的偏倚。
不仅中医如此,西医也是一样。
郑医生是搞肺癌的,可以说,肺癌近几年的诊治方面的突飞猛进,已经把许多既往认为是经典的观点推翻了。而在此时过分拘泥于这些经典观点,必然会对患者的诊治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如果羊肉是发,那么是不是说,长期食羊的内蒙古人其肿瘤发病率、肿瘤控制率、肿瘤复发率将会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人民?
如果黄鱼是发,那么是不是说,经常食用黄鱼的沿海人民其肿瘤发病率、肿瘤控制率、肿瘤复发率将会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人民?
很遗憾,并无相关证据支持这个猜测……
郑医生眼中的发物
从严谨性来说,尚无证据支持发物致癌,应该解读为
尚无证据证实发物会导致肿瘤复发,
尚无证据证实发物不会导致肿瘤复发。
因此,如何看待发物,还需仔细辩证方可。
在郑医生看来,所谓的发物,可能确有其实。
但至于何者为发?则真正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良好的饮食,应该是一种与适应机体内环境的、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
而与此相反的,都可以视为一种不良的“发物饮食”。
举例而言,长期喜食清单者突食油腻,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进而引起腹泻、免疫力低下,导致肿瘤生长、复发转移,此时的油腻对此类患者,即可称为发物;
而长期喜食甜食者,突然清淡下来,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进而导致消瘦、乏力、精神萎靡,此时的清淡对此类患者,即可称为发物。
因此,中医范畴的“发物”、“忌口”,应该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健康饮食习惯相通,即一种长期稳定的良好的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而这个又会反过来改善个人身体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减少肿瘤的发生率、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