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疫情之下】傅佩芬教授——医者仁心,共克时艰

临床医学

1970-01-01      

1601 0

banner.png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专家也建议患者,如果非急症,尽量避免去医院。但肿瘤患者不同于急症患者,病情需要更为及时的诊治,也需要对病情的变化进行准确的评估。疫情之下,众多肿瘤专家均非常焦急。为了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及时的诊治,而又减少疫情感染风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傅佩芬教授则召集亟待解决问题的患者进行了线上义诊,为患者们排忧解难。

               
傅佩芬
主任医师、教授、外科学博士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癌精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图片1.png

傅教授在基于自己的患教平台——伊俪沙龙的基础上,经过前期精心组织宣传,正式开启第一次试验线上答疑,吸引了超过150位的患者上线。傅佩芬教授通过远程面对面交流,针对患者最关心的疫情期间的问题进行了解释。随后对预先提交病例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诊疗建议。由于线上患者提问踊跃,为了给患者解决实际的问题,傅教授主动延长了义诊时间,接受10余位患者的在线即时提问,帮助患者解除目前治疗中的疑惑。在义诊之后,傅教授依然与患者在微信群中保持联系,继续为患者解决治疗中遇到的问题。

图片2_副本.jpg

傅佩芬教授与患者互动

图片3_副本.jpg

义诊结束,关爱仍将持续

在义诊过程中,傅教授从大家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治疗推迟的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建议,并结合患者所在城市、疾病治疗的阶段、目前状态等进行具体分析、个性化处理。有部分患者由于新辅助治疗疗效不太好,没有达到pCR,就非常焦虑。傅教授在义诊中也提到,近期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赫赛莱)在国内获批上市了。临床研究显示,T-DM1能够让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on-pCR的情况下获得强化辅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这类患者的复发风险(降低50%),而且无论患者的激素受体、淋巴结状态、采用何种新辅助抗HER2治疗的方案,1年的T-DM1在各亚组中都能够让患者的无疾病侵袭生存(iDFS)获益。所有上线的患者获得疾病治疗疑问的解答,拉进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据悉,除了本次义诊,傅佩芬教授还参与了“新冠疫情期间乳腺癌患者的十大关心问题”的公益解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组织的“ALL FOR HER”乳腺名医诊疗室的在线直播,该项活动为全国超过20,000名乳腺癌患者进行答疑解惑。本次义诊后,【肿瘤资讯】小编有幸采访到傅佩芬教授,邀请傅教授分享义诊心得。(以下为采访视频和采访记录)

图片4.png

傅佩芬教授参加“ALL FOR HER”

乳腺名医诊疗室的在线直播

医院诊疗现状:控制就诊流量,疫情防控周密

傅佩芬教授:疫情当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乳腺癌临床诊疗工作一直都未停顿。不过,总体工作量相对过去较轻,原因有二:一方面,部分患者出行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需要,医院亦在控制临床就诊流量。在流量的控制措施上,目前医院门诊采用预约,同时,由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亦是浙江省发热患者的主要就诊医院,因此对患者有严格的准入制度,患者就诊时不仅需要当地同意入杭的证明,还需要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因此,目前门诊量仅为平时的1/5,再加上医院对疫情防控有周密的安排,患者不必过于担心院内就诊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感染。

在门诊诊疗方面,包括乳腺癌初诊患者的穿刺、良性患者的微创手术以及安装、拆除输液港等诊疗服务,目前正在逐步恢复当中。在住院治疗方面,目前医院手术的工作量是平时的50%,在疫情背景下,已经确诊的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时,会优先予以安排,而对于良性的患者,则建议患者在家中再等待一段时间,等疫情过去后,予以住院手术。

针对住院患者,为了避免患者感染,同样也采取了流量控制,例如:过去的四人间,设置为隔床安排患者,变成了两人间;而针对需要化疗的患者,除了部分在院内完成外,其他大部分患者还将被介绍至其所在的当地医院,让治疗得以延续。

义诊:疫情背景下的医者关怀

傅佩芬教授:尽管疫情把大家隔绝在家,但医患的心始终连在一起。我们和患者之前有微信群,可以保持随时的联络。不过,微信存在缺点,首先,在微信群中难以用文字把患者想描述的内容进行详尽的表达;其次,微信群中人非常多,谈话容易被其他人的信息给打断。因此,我们也在思考是否存在其他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方式。既往我们也观察到,利用网络和患者进行交流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比如,之前我参加了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发起的大型答疑公益活动,每场都会有5~6位专家与全国参与活动的乳腺癌患者连线。该活动共延续了十天左右,在这十天中我们发现患者对于临床疑难问题的解决具有特别大的需求,因此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除了这个活动外,全国各地的肿瘤专家们,也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目前疫情持续的这段时间与患者进行更好的交流,因此想到了通过网络的这种形式。

在参与本次在线答疑活动之前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在患者群发布活动公告后,我们对患者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搜集和筛选,并将代表性的问题拿出来与患者朋友们进行分享,在分享时也和患者进行更加详细的沟通和了解。在活动的后半段我们还对患者提出的开放性问题进行了解答,今天本来计划一个小时的答疑活动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两个小时。我觉得当前的在线答疑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有助于解决患者提出的个人亟需解决的问题,也能节省患者千里迢迢的路途,让患者免于苦苦等待的辛苦。

疫情期间短期内的治疗变通不会耽误病情

傅佩芬教授:需要强调的是,疫情期间肿瘤患者不应过度恐慌,认为疫情可能耽误到病情而自乱阵脚。我们既往在诊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的是标准化的治疗建议,如今,在特殊背景下,针对使用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的患者,我们也在思考这些建议的变通方式。目前,国内的乳腺癌专家们纷纷在网上发文,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我本人亦和浙江省的其它专家一起,撰写了乳腺癌患者十大困惑问题的解答,为受疫情影响耽搁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应对策略。大家可以上网仔细翻阅。

总体而言,乳腺癌的这些治疗延迟1~2周对于整体治疗来说没有太大影响。此外,内分泌治疗中部分绝经前的患者需要注射卵巢功能抑制剂,然后再加上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这类患者可以先不打针,而是先配些三苯氧胺服用。这些短期内的更替不太会影响到后期的治疗效果,而相对的,患者能更方便的购买和服用药物,不良反应亦会更轻。

疫情期间,在自我防护上,患者要注意室内通风及保持心情舒畅,由于足不出户,在自己的饮食上,可以花更多的心思进行营养搭配。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变懒,需要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拍拍小视频,做做健身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有条件,患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和自己的朋友、病友进行沟通,若能都一一做到,大家也一定都能安全渡过疫情时期。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春明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ass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为什么要竖好公立医院大旗不能倒..
  • 杨澜对话“病毒猎手”利普金:华..
  • 实录 | 专访张文宏:“关于零号..
  • 让“罕见病”不“罕治”,才是未..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