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2021 年 3 月 19 日,首项在武汉市居民中开展的长期血清流行病学的随访研究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 )发布。
此项研究是在武汉开展的第一项长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也是截至目前全球观察时间最长、随访次数最多的前瞻性长期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冠病毒在大城市的爆发传播。
其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提示疫苗接种对控制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性。
插图 | 老牛
这项研究如何设计,结果如何?
这项调查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武汉市 13 个区进行,一共纳入了 3556 个家庭的 9542 名志愿者。
志愿者需要完成一份包含人口统计和健康信息的问卷,包括他们是否曾经被诊断为新冠病毒感染,或者自 2019 年 12 月 1 日以来有任何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研究人员在 2020 年 4 月中旬、6 月中旬以及 10~12 月期间采集血液样本,以检测参与者是否存在抗体作为标准。如果受试者报告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且新冠病毒抗体呈阳性,则将其视为有症状感染者。
9542 名志愿者中,有 532 人抗 SARS-CoV-2 抗体呈阳性。经校正后,推算人群抗体阳性率为 6.9 %。
作者发现,女性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6.4% Vs 4.7%),66 岁及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7.6%),医护人员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8.4%),之前 5 个月( 2019.12~2020.4)去医院就诊人员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去过医院的人员( 29.9%)。
在地理分布上,武汉各区参与者抗体阳性从 0.7% 到 13.1% 不等,江岸、硚口区为武汉市抗体阳性率较高区域(大于 10%)。
图片来源:柳叶刀杂志
阳性率 6.9%,有哪些意义?
6.9% ,是目前对于武汉新冠疫情相对全面的血清学抗体阳性率结果。
之前一项由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发布在《英国医学期刊》(BMJ)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地区的社区人群新冠抗体阳性率为 4.43%。
不管是 6.9% 还是 4.43%,这一数字均显著高于之前确诊报告率。这一情况在全球各地血清学研究中均有发现。
《美国医学杂志》(JAMA)一项关于美国社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 2020 年 9~11 月各地新冠抗体阳性率在 1% 到 23% 不等。
在悉尼,第一波疫情后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小于 1%。但在伊朗某些城市,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 72.6%。
该文章的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认为:“评估感染新冠病毒并具有免疫力人群的比例,对于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降低未来再发大流行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由于轻症感染者可能未就医,无症状者通常未经检测,确诊新冠的病例数与实际感染人数会存在很大差异——各国的经验与数据均相仿,这也是新冠疫情中的一种共性现象。”
82% 无症状患者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82% 武汉新冠抗体阳性者调查报告显示,疫情前几个月,他们并没出现过明显症状(发热/呼吸道症状)。
这一数值显著高于目前全球其他血清学报告中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40%-45%)。
在随后的亚组分析显示,大多数血清抗体阳性个体在无症状感染后产生 SARS-CoV-2 抗体。按职业组别分析,在过去 5 个月中,卫生工作者和已有新冠患者接触者的血清抗体转换率最高。无症状感染者抗体水平低于COVID-19 确诊者或有症状者。
40% 存在中和抗体,持续九个月变化不大
中和抗体是指可有效对抗病毒的功能抗体。
2020 年 4 月,武汉所有抗体阳性人群中有约 40%(212/532人)产生了中和抗体。这一数值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变化不大:2020 年 6 月为 45%,2020 年 10 月为 41%
这一数值带来两个消息,一好一坏。
好消息是,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中和抗体是持续稳定的,在新冠感染九个月后,这 40% 存在中和抗体人群抗体稳定存在,并未出现中和抗体水平的明显下降。
坏消息是,有且只有 40% 的感染者存在中和抗体。这一数值也进一步反应,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相对较少。
插图 | 范薇
讨论
“这项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让我们能更清楚地描述新冠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类的,以及更深刻理解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免疫特征。”
在《柳叶刀》同期的评论中,来自澳大利亚多尔蒂研究所的 Richard Strugnell 教授和 Nancy Wang 博士这样写道。
他们并指出,在检测、溯源和治疗资源远远不够的情况下,中国公共卫生系统成功控制了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新冠疫情防控成败,取决于病毒自然感染、尤其是疫苗免疫接种后诱发的免疫力。”鉴于在武汉,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相对较少,该项研究再次强调了在人群水平上通过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Seroprevalence and humoral immune durability of anti-SARS-CoV-2 antibodies in Wuhan, China: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level, cross-sectional study
2. JAMA Estimated SARS-CoV-2 Seroprevalence in the US as of September 2020
3. Seroprevalence of SARS‐CoV‐2‐specific antibodies in Sydney after the first epidemic wave of 2020
4. SARS-CoV-2 antibody seroprevalenc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high-risk occupational groups across 18 cities in Iran: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百度浏览 来源 : 三联生活周刊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