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9月3日ESC会议报道:在今日的ESC会议上来自意大利的Valgimigli教授向与会者公布了第一项有关对比裸金属支架(BMS)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MI)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结果,该研究随访3年的结果显示:相比于BMS治疗,接受SES治疗的患者将获益更大。
从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共有175例急性ST段抬高型MI患者入选了本项研究,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SES治疗组和BMS治疗组,其中接受SES治疗的患者术前使用高负荷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选用BMS治疗的患者术前应用阿昔单抗治疗,结果在SES组患者(n=87)中共有74例使用了替罗非班治疗,在BMS组患者中(n=88)有77例使用了阿昔单抗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术后8个月无死亡、MI、卒中及支架再狭窄等事件的生存率,研究者在术后5年的时间里,每隔6个月都会系统记录一次入选患者的临床情况。该研究对于支架血栓事件的定义参照学术研究联合会(ARC)所提出的关于支架血栓的定义标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基本相近,除SES组患者术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时间要略长于BMS组患者(182 ± 92天 vs. 155 ± 105天)外,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其他药物的应用情况基本相似。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随访3年时,SES组患者死亡、MI、脑血管意外及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要低于BMS组患者(29% vs. 49%; P=0.008),同时相比于BMS组患者,SES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也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28.7% vs. 40.9%; HR 0.64 [95% CI: 0.39-1.07]; P=0.089),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16%vs.14.8%,P=0.85)以及死亡∕MI联合事件(19.5%vs22,7%,P=0.57)方面无明显差异,但SES组患者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BMS组患者(10.3% vs. 25.0%; HR 0.38 [95% CI: 0.18-0.89]; P=0.01)。3年内支架血栓事件(包括明确的、可能性较大的以及有可能的支架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5.7%vs.6.8%,HR 0.84 [95% CI: 0.25-2.7]; P=0.76)。
Valgimigli教授在评论该临床研究时认为:相比于BMS,SES能够明显降低急性MI患者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而且其安全性令人满意。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