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团队在 Bioelectrochemistry 上发表题为 A microfabricated lab-on-chip with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s for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bioelectromagnetic effects of cells 的研究论文,指出在 24 小时的细胞培养实验中,10kHz 的电磁信号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人类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由手机、基站和无线路由器等电子设备发射的人工电磁(EM)信号,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人工 EM 信号的功率通量密度一直在急剧增长,已经达到了自然水平的 1018 倍,其对公共健康的副作用风险也引起了诸多关注与讨论。一些研究证据已经表明,可见波段以外的电磁辐射可以导致动物的行为和病理改变。然而,这些 EM 信号的生物效应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有待研究。
在这篇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生物相容性微型测试台,可对细胞同时进行低频电磁刺激和显微观察,并有效避免电磁刺激的热效应的影响。
研究人员使用人细胞系 HEK293T,在测试台上培养 24 小时。结果观察到,在 24 小时EM刺激后,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密度显著降低。这表明细胞生长受到 10kHz 的 EM 信号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员观察到,虽然贴壁细胞的几何形状不受 EM 刺激的显著影响,但电极之间观察到大量碎片,可能是由细胞死亡产生的。这表明特定 EM 刺激的效果可能与细胞死亡程序有关,也表明细胞系统对低频电磁信号肯定是敏感的。对照组(AB)和刺激组(CD)细胞在测试台上培养 24 小时后的显微镜照片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实验可以使用更长时间的 EM 刺激和培养,进行更实质性的观察,并且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细胞系和 EM 刺激频率的影响。(策划:z_popeye|监制:gyouza、carollero)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插图及信息来源:DOI:10.1016/j.bioelechem.2023.108554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