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第二届中国北区淋巴瘤骨髓瘤高峰论坛】朱军教授:立足于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新药联合或可带来疗效新突破

临床医学

1970-01-01      

2367 0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8月24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老年医师协会、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医师协会主办、吉林省肿瘤医院淋巴血液科承办的“第二届北区淋巴瘤、骨髓瘤高峰论坛”于吉林长春华友开元名都酒店隆重召开。该会议邀请到了国内众多淋巴瘤/骨髓瘤领域的顶级专家,旨在深入探讨淋巴瘤/骨髓瘤的精准治疗和转化医学的研究进展。会议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朱军教授针对“淋巴瘤新药进展”的讲题进行了阐述及扩展。【肿瘤资讯】在会议现场采访了朱军教授,全面概括和分析了近年来淋巴瘤诊疗进展。

               
朱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CSCO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淋巴瘤靶向治疗现状

朱军教授20多年前,淋巴瘤领域诞生了全球第一个靶向治疗药物——CD20单抗,奠定了淋巴瘤乃至于肿瘤内科领域靶向治疗的基础,从而被誉为一项“里程碑式”事件,开创了肿瘤靶向治疗“新时代”。从1997年至今,经过20余年的不断探索,CD20单抗依次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欧盟药品管理局(EMA)及中国食品药物监管局(NMPA)的批准上市,为全世界B细胞淋巴瘤患者(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了疗效上的巨大提升,治愈率提至少提升了15%~20%,这就使得淋巴瘤领域始终处于靶向治疗的领先地位。

随后,淋巴瘤领域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BTK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抑制剂等)及CAR-T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进展并推向临床,部分新药也获得了FDA批准上市,这些新药与单克隆抗体的联合应用将为淋巴瘤未来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新天地”,甚至有可能实现淋巴瘤的“无化疗”时代,进一步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细胞免疫疗法开创淋巴瘤治疗新局面

朱军教授:在整个肿瘤内科领域,尤其是淋巴瘤领域中,细胞免疫疗法都是极其重要的治疗途径之一。因为,当人体免疫系统及自身免疫监控能力回归于正常,可以在根本上降低淋巴瘤的发生及疾病进展,并且降低复发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是细胞免疫治疗的重要代表之一,近五六年内,CAR-T疗法经过治疗方式及技术手段的改良、临床应用的更加规范化,其在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实体瘤等领域中均获得显著的进展。我相信,随着CAR-T疗法的不断改良、治疗时机及适应证的严格把握,并且与其他治疗手段(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等)联合,将为治愈淋巴瘤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

淋巴瘤治疗的未来展望

朱军教授:毫无疑问,淋巴瘤是一类极其复杂的血液系统肿瘤,尽管其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其疗效同样在逐步提高。淋巴瘤的研究探索过程中不断涌现多种新药,正确应用这些新药殊为关键。首先,淋巴瘤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是根本和基础,我们应严格遵守,切不可轻易忽视传统化疗方案在淋巴瘤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尝试新药用于淋巴瘤治疗中,尤其是多种新药进行联合应用,将是未来淋巴瘤治疗的趋势,从而提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治疗相关毒副作用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积极推动淋巴瘤规范化诊疗意义重大

朱军教授: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各个地区的疾病发生率及医疗水平差异很大。为了深入贯彻淋巴瘤诊疗规范化,开展学术会议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我们应将“淋巴瘤规范化诊断”不断推进深入和实施,只有实现了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才可能进一步推动其规范化的治疗,从而实现淋巴瘤诊疗水平的进步,但这需要全国医疗同道通力协作。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伍小军教授专访:谈胃肠间质瘤一..
  • PD-L1实验室自建检测(LDTs)的..
  • 【文献导读】基于解剖学五点八线..
  • 陆教授MDT病例远程会诊(8/27)..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