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Barsheshet及同事采用MADIT-II研究数据,确定简单风险评分是否能识别在8年时可能从非再同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既往开发的风险评分包括5项临床因素(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II级、年龄>70岁、血尿素氮>26 mg/dl,QRS时限>0.12 s和心房颤动)。与药物治疗相比,接受ICD治疗的低危(无危险因素)和中危(1~2项危险因素)患者在8年时有较高的生存概率。高危(3项或更多项危险因素)患者中,8年时的死亡风险高,且ICD和非ICD亚组间无差异。结果提示,这项简单风险评分可识别从直接ICD治疗中得到显著、长期获益的患者。(图1)
J Am Coll Cardiol. 2012;59(23):2075-2079.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