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在未经选择的乳腺癌患者中,约5%的患者携带胚系BRCA突变,多见于具有较强乳腺癌家族史、年轻和TNBC。尤其是BRCA1突变多见于TNBC。BRCA1和BRCA2是肿瘤抑癌基因,编码参与同源重组修复通路的蛋白,同源重组修复参与DNA双链断裂的修复,维持细胞基因组的稳定。体外实验证实,BRCA1/2突变细胞株对PARP抑制剂治疗敏感,且在卵巢癌患者中,也证实了PARP抑制剂用于BRCA1/2突变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及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维持治疗。
TNBC作为一类很难治疗的肿瘤,目前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相比于其他类型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亟需探寻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显示,BRCA突变乳腺癌中,一半以上为TNBC,因此BRCA1/2突变有望成为TNBC的潜在治疗靶点,尤其是对于年轻TNBC患者。上述患者属于相对年轻TNBC,可以考虑在诊断时进行BRCA突变检测,不仅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还可以明确其对侧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生风险。此外,如果患者为gBRCA突变人群,也提示其疾病进展相对更为迅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PARP抑制剂用于胚系BRCA突变的乳腺癌已经有了相关研究证据。2017年ASCO年会上报道的OlympiAD Ⅲ期研究,在gBRCA突变的转移性HR+或TNBC患者中评估了奥拉帕利的疗效。研究共随机了302例患者,2:1分配接受口服奥拉帕利治疗或标准化疗(卡培他滨,长春瑞滨或艾瑞布林)。结果显示,奥拉帕利组的PFS显著优于化疗组,中位PFS分别为7.0个月vs 4.2个月(HR=0.58; 95%CI 0.43~0.80; P=0.0009);且奥拉帕利组的ORR也较化疗组更高,分别为59.9%和28.8%。安全性分析显示,奥拉帕利组≥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相应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更优。基于这一研究结果,2018年1月,FDA已经批准奥拉帕利用于携带gBRCA突变、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我们期待奥拉帕利尽快在中国获批用于HER2-/gBRCA突变型乳腺癌适应证,让这类患者能够从靶向治疗获益。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