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报告的一项研究提示,在冠脉搭桥术中行血管造影可能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 移植血管的开通率是决定生存率、避免再次介入治疗的重要因素。然而,该研究组指出,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中有11%可能会出现围手术期的移植血管阻塞。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简单的技术——术中荧光靛青(ICG)染色血管造影,他们说,该技术提供了逼真度很高的血管造影成像,与基于导管插入的X线血管造影术结果相似。 共有120例患者进行了ICG血管造影,移植了348个冠脉搭桥移植血管,其中每次血管造影费时2.2分钟。来自血管造影的数据使得对4.2%患者的移植血管进行了修整,研究人员说,如果不是采取这种措施,可能将不会看到这些技术问题。 采用这种技术,隐静脉的成像效果最佳,其次是内乳动脉,再次是桡动脉(P=0.02),但远端吻合部位再狭窄并不影响这种成像方法的质量。 对22个移植血管也进行了X线血管造影,ICG血管造影对超过50%的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100%。
Nimesh Desai等提示:“因为ICG血管造影可以在关闭胸腔前识别出大多数的移植血管损伤,所以它对早期移植血管开通率的影响可能会超过围手术期应用阿司匹林、降脂药和动脉搭桥本身。” “当前,用于冠心病治疗的药物涂层支架使得早期治疗失败率降低。所以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围手术期血管开通率的评价,几乎不可能保持冠脉搭桥围手术期失败率较低的竞争优势。”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