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首届中青年医师论坛成功召开

临床医学

1970-01-01      

1972 0
作者:CSCO-IO
来源:IO治疗时讯

2018年3月17日上午,CSCO第二届全国肿瘤免疫治疗高峰论坛会议进入第二天。肿瘤免疫治疗中青年医师论坛在主会场欧洲厅闪亮登场。

论坛主席由朱波教授、斯璐教授共同担任。

教授一.jpg教授二.jpg

活跃在国内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包括湛先保、崔久嵬、褚倩、施巍炜、苏春霞、章必成、王慧娟、斯璐、王永生九位教授分别就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疗效评价、耐药、毒副作用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会议邀请刘秀峰、李荣清、何志勇、张俊萍、张红梅、李建军、杨农、彭敏、董晓荣教授担任主持人。

教授3.jpg

首先,长海医院肿瘤内科湛先保教授就“胰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了主题报告。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治疗手段有限;由于胰腺癌肿瘤突变负荷不高,免疫原性较低,且胰腺癌患者全身免疫细胞和局部肿瘤微环境中都存在明显的免疫抑制状态,不利于肿瘤的免疫清除,而有利于肿瘤的免疫逃逸。根据胰腺癌免疫状态,目前已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免疫疗法,开展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前期的探索。

胰腺癌免疫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DC疫苗和CAR-T治疗;单用CTLA-4抑制剂的Ⅱ期临床试验失败,CTLA-4抑制剂联用吉西他滨比单用CTLA-4效果改善;单用肿瘤疫苗效果不佳,提示需要联合免疫疗法。

湛先保教授还分享了长海医院肿瘤科CAR-CLDN18.2 T用于晚期胰腺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

教授5.jpg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崔久嵬教授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

化疗和靶向治疗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治疗后出现三种肿瘤体积或径线变化形式,学术界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来评价化疗和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在免疫治疗时代,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如PD-1/PD-L1抗体的作用原理是激活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来杀灭肿瘤细胞,由此可能产生其他不同于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治疗反应形式。

因此,针对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手段在RECIST基础上增加了irRC标准(2009年)、irRECIST标准(2014年)、iRECIST标准(2017年)等,以期更有效和准确的评估。

2018年提出的imRECIST标准,能更好地预测免疫治疗的OS获益;需要对现行的放射学评价标准进行改进,以期更好地反映癌症免疫疗法的临床获益。

教授6.jpg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褚倩教授带来了“基于遗传学特征的肺癌免疫治疗”的主题演讲。

褚教授分别就肺癌中的EGFR突变、KRAS突变、MET EX14突变级其他基因突变和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进行了讲述。

对于EGFR突变NSCLC,EGFR TKI耐药后可能无效,尤其是T790M+患者;高TMB,PD-L1高表达少见,但可帮助筛选获益的患者;联合治疗、研发新的免疫治疗药物是未来方向。KRAS突变患者分析合并突变可帮助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合并TP53,似乎有利,合并LKB1,似乎不利。

MET基因改变的NSCLC患者,TMB,PD-L1不能帮助预测,需开展其他标志物分析筛选;同时靶向CAR-T是很好的方向。

教授7.jpg

来自至本医疗科技的施巍炜博士针对“NGS与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话题分析了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困境,分享了至本免疫biomarker和治疗策略。

PD-1/PD-L1抑制剂目前存在缺乏好的疗效预测指标、免疫治疗单独使用的有效率低、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和如何克服耐药尚不清楚等问题。

对于这些免疫治疗的关键问题,探索解决策略至关重要。在biomarker策略方面,通过校正后的靶向TMB更加准确地反映全外显子层面的TMB,并且证明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的biomarker;MSI计算模型经过证明更加精准稳定;PD-L1联合TMB作为biomarker效果更佳。

在免疫治疗策略方面,基于基因分型进行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在临床中已见到有效案例,如中国肠癌患者的POLE突变是欧美患者的4.5倍,中国肝癌患者6.5%存在11q13扩增,PD-1耐药后出现PI3K/mTOR通路基因变异,可能从mTOR抑制剂治疗获益等。

教授8.jpg

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苏春霞教授结合临床实践讲述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动态监测”。

在免疫中,超进展、假性进展是区别于既往常规抗肿瘤治疗不同的现象,而RECIST1.1不能很好的评估免疫疗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可根据不同的疗效后续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

由于多重因素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因此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动态监测对于提供治疗决策非常重要,如基于PET技术动态监测PD-L1水平、使用ctDNA TMB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探索。

此外,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外周血CD8+/PD-1+ T细胞在CD8+ T细胞所占比例、以及外周血细胞分化状态和细胞因子等也可能是很好的预测指标。

教授9.jpg

下半场开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章必成教授就“肿瘤免疫治疗的耐药”做了详细阐述。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 PD-1/PD-L1抗体、CTLA-4抗体、CAR-T等,在临床上已观察到前所未有的持久反应,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不能从这些免疫治疗中获益;此外,一部分患者即便获得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复发,表现出对免疫治疗的耐药。

免疫治疗的耐药模式包括原发性和适应性耐药,以及获得性耐药;多种机制参与ICIs耐药,包括肿瘤内因素和肿瘤外因素。

免疫治疗的响应方式除了耐药之外,假性进展和HPD也值得关注;耐药、假性进展和HPD的机制各有不同,免疫组化和CWES有助于评估ICIs的疗效与耐药,同时寻找生物标志物、免疫联合治疗是克服耐药的主要策略。

教授10.jpg

河南省肿瘤医院王慧娟教授就“少见和严重型irAE管理”进行了会议报告。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定义为:通过靶向CTLA-4和PD-1及其配体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剂使用,产生了一系列因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组织浸润而导致的独特的毒性反应。irAEs整体发生率低于化疗,耐受性良好。大多数irAEs为轻到中度,反应延迟、且持续时间更长,与传统化疗的毒性谱不同。此外,CTLA-4抑制剂与PD-1/PD-L1抑制剂的毒性发生率不同,不同瘤种的毒性谱也不同。过去1年中,针对免疫治疗不良反应(irAE)国际上已有4个指南或共识,分别是ESMO irAE指南、SITC irAE专家共识、ASCO指南和NCCN指南。早期管理irAE至关重要,需要开展研究明确机制,使处理更精准;分析真实世界数据、增加处理经验,开展多学科临床协作。

教授11.jp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就“肿瘤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进行了主题演讲。

免疫应答基本过程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系统相互交叠,功能互相配合。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不等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治疗则定义为针对某种或某类抗原,调节针对该种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存在问题包括:寻找合适的治疗性抗原非常困难、肿瘤通过逃逸机制隐藏抗原或下调抗原表达、肿瘤抑制性微环境阻碍T细胞特异性杀伤效应。克服途径之一则是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并非针对某种或某类抗原,而是通过调节肿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整体效果。

免疫过程复杂,涉及环节多,单药难以改变免疫微环境,因此需要多途径联合的个体化治疗进行个体化免疫修复,其中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授12.jpg

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王永生教授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新热点——“肠道微生物群与肿瘤免疫治疗”。

王教授从2015年2篇Science文章讲起,分别提到双歧杆菌促进抗PD-L1的免疫治疗疗效,以及CTLA-4的疗效依赖于肠道细菌。目前肠道微生物促进抗肿瘤免疫及免疫治疗的机制尚未阐明,可能和通过释放毒素引起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或坏死性细胞死亡,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提供危险信号,激发免疫反应,发挥类似“佐剂”的免疫放大效应;或通过代谢产物影响免疫系统。

肠道微生物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肿瘤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疗效,不同研究显示不同种属细菌,如双歧杆菌,脆弱杆菌等都具有促进抗肿瘤免疫作用。肠道微生物特征可能作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生物标记,调控肠道特定微生物群落是提升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讨论环节,大家就专家们汇报的主题进行提问,气氛热烈。

在全国性大会上设置中青年医师论坛为数不多,本次CSCO免疫治疗高峰论坛上召开中青年医师论坛尚属首次。

本次中青年医师免疫论坛的召开,气氛热烈,不仅汇聚了全国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中青年英才,而且从多角度、各方向阐述了免疫治疗和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通过学术交流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张德荣主任:剪辑食管(内含视频..
  • 【中国脑胶质瘤大会】 专家聚焦-..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最..
  • 【国际前沿】积极寻找方法治愈患..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