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协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于2018年3月16在“山水洲城”长沙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盛况空前、形式丰富,就脑胶质瘤专业临床实践、科学研究与行业管理领域中一系列重要专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肿瘤资讯特邀本次大会副主席邱晓光教授进行专访。
首都医科大学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协会全国青年委员;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秘书长;IASLC,ESTRO等协会会员;
2016年入选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项目
主持脑胶质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7项转化研究课题,在Neuro Oncology等主流英文杂志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
WHO II、III级脑胶质瘤放化疗选择
邱晓光教授:低级别胶质瘤,通常指WHOⅠ-Ⅱ级,高级别胶质瘤是WHOⅢ-Ⅳ级,较低级别胶质瘤是指WHOⅡ-Ⅲ级。NCCN指南关于低级别胶质瘤的高危因素每年都在变化。2017年指南只有2个高危因素:年龄和是否全切。但在临床中并不局限于这两个指标。2016年江涛教授在全球首次发表了关于弥漫性胶质瘤的分子诊疗指南的文章,放疗,化疗都是胶质瘤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胶质瘤是否选择放疗,化疗或观察,有很多影响因素,例如WHOⅡ级胶质瘤,如果没有行全切术、或者年龄大于40岁,放疗是绝对适应的。如IDH野生型并TERT启动子突变型的这类病人实质上是和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是类似的,是需要加强治疗的。至于加强治疗,是放疗后使用替莫唑胺联合治疗还是同步治疗之后再加以辅助(STUPP方案),尚无定论,目前有关注册研究正在进行中。在WHOⅢ级胶质瘤中,无论间变少枝,星形或混合型,首先要看1P/19q基因是否双缺失。间变型胶质瘤,放疗是基本治疗,是否加入化疗以及加入的时机仍是未知的问题,在2017年ASCO会议上已有报道,针对无1P/19q双缺失的WHOⅢ级胶质瘤,中期分析显示12周期TMZ辅助化疗可改善预后,但还需要等待最终结果的公布。目前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常选择的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加辅助的治疗模式是否为金标准,还需进一步证实。
IDH1基因野生型的WHOII级脑胶质瘤倾向采用STUPP方案
邱晓光教授:关于STUPP方案,替莫唑胺是在同步放化阶段还是在辅助治疗阶段产生的作用,目前仍有争议。WHOⅡ级胶质瘤临床实践也正面临这个问题,IDH1基因野生型患者与恶性胶质瘤预后类似,我个人倾向采用STUPP方案。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