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探索性分析Ⅲ期MARQUEE研究的亚组数据。入组未经治疗EGFR、MET抑制剂治疗,既往1~2线治疗进展的非鳞NSCLC患者。随机分为厄洛替尼组和厄洛替尼+ tivantinib (360 mg 每日两次)组。共入组1048例,伴有EGFR突变109例(10.4%)。厄洛替尼+ tivantinib组(n=56)较厄洛替尼单药组(n=53)显著延长PFS,分别为13.0个月和7.5个月(HR0.49,95%CI0.31~0.77)。死亡73例(67%),联合组和厄洛替尼单药组中位OS分别为25.5个月和20.3个月(HR=0.68, 95% CI 0.43~1.08)。常见不良事件包括腹泻、皮疹、乏力,厄洛替尼+ tivantinib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粒缺性发热更多见。研究结论为厄洛替尼+ tivantinib可耐受,较厄洛替尼单药可更有效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
http://www.jto.org/article/S1556-0864(17)33112-X/fulltext
纳武单抗批准用于NSCLC二线治疗,但仍缺乏真实世界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入组以色列5个中心连续晚期NSCLC260例,主要评估OS和毒性。其中,49例患者可评价ORR和PFS。
结果为中位年龄67岁,男性占68%,吸烟占76%,ECOG评分≥2占46%,非鳞和鳞癌分别占70%和23%,脑转移占21%,肝转移占21%,1线、二线及三线及以上使用纳武单抗分别占6%、64%和26%。中位随访18.5个月,死亡155例(60%)。中位OS5.9个月。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仅有ECOG评分与OS显著相关。ECOG评分0~1分和 ≥2分中位OS分别为9.5个月和3.5个月。对于49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位随访8.4个月),ORR35%,中位PFS2.8个月,假性进展发生率9%。除粒缺性发热和心包炎(各1例),纳武单抗安全性与文献报道一致。在真实世界中,纳武单抗有效但疗效低于临床试验报道。ECOG评分≥2分预后差。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9500217305822
NSCLC多见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早期临床研究显示奥希替尼可有效治疗CNS转移。为评价奥希替尼CNS活性,合并分析AURA扩展(NCT01802632)和AURA2 (NCT02094261)两项II期研究中CNS转移数据。既往EGFR TKI治疗进展的T790M阳性NSCLC,奥希替尼80 mg,每日一次 (n = 411)。稳定无症状脑转移可入组,允许既往接受过CNS治疗,要求基线≥1处可测量的CNS病灶,独立影像评估中心(BICR)评价CNS的疗效。首要研究终点为BICR的ORR,次要终点为DoR、DCR和PFS。
纳入基线CNS转移患者128例,可评估疗效50例,确认CNS ORR和DCR分别为54%和92%,疗效与既往放疗无关。中位CNS的DoR(22%)未成熟(1~15个月),在第9个月时,75%患者仍维持有效。中位随访11个月,中位CNS PFS未达到(95%CI 7个月~不可计算)。安全性数据与总体人群类似。研究结论为奥希替尼可有效治疗CNS转移,DCR较高,ORR令人鼓舞。
https://academic.oup.com/annonc/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annonc/ mdx820 /4774219 redirectedFrom=fulltext
所收录文章来自于《Annal of Oncology》、《The Breast》、《Breast Cancer Research》等知名期刊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