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具有海外医疗销售业务的公司被挖掘出来,走出了独立上涨的行情。
对于拥有二十年海外销售先天优势,以及境外销售占据半壁江山的迈瑞医疗来说,国际疫情的持续爆发让这家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龙头公司,受益颇深。
自疫情爆发以来,迈瑞医疗的股价最高上涨至275.54元(前复权),总市值高达3242亿元。近期受到外围股市的影响,有所回落,但整体股价也上涨了近30%,远高于医疗器械板块(申万二级行业)12%的涨幅。
迈瑞站在了医疗器械的风口上。
1
风口的形成
2016年,迈瑞以33亿美元完成了美股私有化退市。两年后,它以发行价48.80元/股在A股创业板上市。截至目前,一年左右,股价上涨了363%。
迈瑞医疗的股价如此强势,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因素:
1、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刺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3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72%,远高于全球市场增速(5%左右)。
2、政策面刺激:国家推行分级诊疗等政策,使得基层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替代进口的速度加快。
3、“自研+并购”模式让公司的业绩平稳增长,由此获得主力资金的青睐。截止3月20日收盘,外资持股量为4632.93万股,持股比例为3.81%。
与此同时,全球疫情的爆发也给迈瑞医疗未来的业绩增长,迎来了极大利好。
疫情期间,迈瑞医疗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建立了“三大产线军团”(生命信息与信息支持军团、体外诊断军团和医学影像军团)来进行抗“疫”。
春节期间,亚洲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中心--迈瑞光明制造中心更是在大年初二便提前开展生产,保证产品供应。同时,迈瑞还为北京地坛医院提供“定制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解决方案”,并且向地坛医院交付了逾千台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机等)。
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8日,全球确诊病例超140万例,防疫设备需求与日剧增。在国际疫情爆发之后,迈瑞医疗率先收到了意大利政府紧急采购的近万台抗疫设备订单,主要为监护仪、呼吸机等产品,英国也有订单。
迈瑞医疗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超过30个国家设有40家境外子公司;在国内设有16家子公司,超过40家分支机构,形成了庞大的全球化研发、营销及服务网络。
从产品结构来看,迈瑞医疗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主要有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体外诊断类产品、医学影像类产品三大主营业务,2019年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8.3%、35.12%、24.4%。
迈瑞医疗产品结构 来源:公司财报
比如,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点设备监护仪,公司在国内市场具备绝对领先优势,市占率达40%,居国内第一,远高于第二、三名的飞利浦(24%)和GE(9%)。另外,监护仪在国际市场的市占率超过10%,居世界第三,仅次于飞利浦和GE。
去年,公司品类齐全的体外诊断板块的增速最快,特别是曾经被国际巨头垄断、技术壁垒高的化学发光,在进口替代大空间下成为了公司的重要增长点。
除了三大产品领域之外,公司也在布局微创外科领域业务,目前包括外科腔镜摄像系统、冷光源、气腹机、光学内窥镜、微创手术器械及手术耗材等。
从销售区域来看,以国内销售份额居多,收入比例为58.39%,其次为北美(9.53%)、欧洲(7.98%)、拉丁美洲(6.57%)等。由此可以预见,基于迈瑞医疗本身已经拥有非常丰富的海外销售经验。上述优势都会引来更多订单,从而提升迈瑞的业绩。
2
“内圣外王”成长史
作为医疗器械龙头的迈瑞医疗业绩如何?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公司业绩整体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过去六年间,迈瑞的总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3.28%,净利润CAGR为22.88%,可见其盈利能力非常强。而且,随着盈利能力的不断提高,公司的负债率也从最高时的64.52%下降到28%。
最重要的是,经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迈瑞的产品已经从中低端提升到中高端,与强生、美敦力等跨国药企巨头相抗衡。根据财报显示,公司在全球设有八大研发中心,共有2500余名研发工程师,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一直保持高于同行的水平。
以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公司研发投入为例,迈瑞医疗投入了14.2亿元排名第一,超过第二至第四名之和,2019年这一数字继续增长,达到16.49医院,且公司多年来研发费用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
但迈瑞医疗的发展史颇为“曲折”。如今公司形成的“自研+并购”模式,事实上经历过了“初创+创新+上市融资+大规模并购+升级自研”的漫长过程。
1991年,李西延创办迈瑞医疗,他之前是医械行业“黄埔军校”安科的办公室主任。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他讲过成立迈瑞的初衷:
“外国公司垄断了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价格高昂。一台简单的监护仪售价就高达13万人民币。老百姓根本用不起,因为医院的设备购买成本太高。我们希望打破这一局面,否则中国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可能永远解决不了。”
用一句话概括,迈瑞的成立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最开始迈瑞是以代理为主。公司成立一年后,开始走自主研发道路,但是这条路极为艰难,走得并不一帆风顺。在1997年迈瑞的营收达到1亿元,不过由于研发投入需要巨额资金,急需现金流输血。
尴尬的局面从1997年开始得到缓解,之后,迈瑞陆续收到了华登集团、高特佳、高盛等国内外投资集团的投资。1999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标志着迈瑞的自研产品真正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
2000年开始,迈瑞的监护仪、超声诊断、体外诊断等一批自研产品,陆续成为了迈瑞开拓海外市场的销售利器。
与此同时,迈瑞的内部改革也在2006年左右初见成效:
1.通过发放期权,实施导师制的形式来稳住骨干员工,优化内部结构;
2.出台“工作3年以上员工可申请转岗”的措施来完善公司造血机制;
3.成立“平台化组织”让研发、市场部门沟通协作,提升效率。
4.另外,对于核心研发部门,公司进行放权,设立双通道制,出色的研发人员更是可以直接享受与管理层一样的待遇,极大的鼓舞了人心;
随着盈利能力的提高,迈瑞医疗于2006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医疗设备企业海外上市的公司,扩大了海外市场的知名度。
上市之后,迈瑞通过大举并购来扩展海内外销售渠道。2008年,公司完成对监护仪厂商Datascope的国际收购,在获得北美及欧洲直销渠道的同时,监护仪的市场份额也跃居全球第三。
迈瑞收购Datascope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轨迹:两家本为合作伙伴,随着迈瑞实力的增强,继而发展成了Datascope提防的竞争对手,最终在金融危机下演变成了一场跨国并购。
其后6年,为了获得细分领域高端专利技术以及扩大市场份额、补充产品线,迈瑞医疗也先后并购了12家公司(海外3起、国内9起)。
随着研发技术的不断提高,迈瑞医疗在医疗器械多个细分行业打破了行业的空白。比如,2009年,迈瑞成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向波除颤监护仪BeneHeart D6,正式摆脱了模仿复制的模式。
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迈瑞创造了医疗器械行业22个中国第一,比如第一台血氧饱和监护仪、第一台准全自动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第一台全自动黑白超声、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第一台数字彩超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迈瑞医疗的产品线非常丰富、齐全,技术也足够过硬。例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移动DR先进的整机锂电技术、呼吸机的人机同步性就广受医护人员好评。
总结来看,迈瑞在前十年靠的是“人口红利”,第二个十年已经转变为“工程师红利”,再展望未来十年,“创新红利”将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3
投资价值分析
从业绩确定性和成长弹性来看,迈瑞医疗是极具长期投资价值。
那么,从估值来看,由于近年来中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此次新冠疫情的刺激,A股医疗器械板块的估值达到66.19倍,仅次于医疗服务(76.58倍),排名六大板块的第二名。
而迈瑞的PE为70.80倍,不管是横向对比,还是从历史估值的走势来看,该公司的估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存在一定的估值下杀风险。但由于市场普遍给予医药行业高估值的预期,因此从长期投资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并不贵。
首先,迈瑞的高性价比战略,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在已经步入快车道的医改进程里,强基层依旧是不变的主旋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这将带动医疗器械中、低端市场的大幅增长。
其次,医疗器械的增长跟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市场远未到天花板。而作为中国医械领域龙头的迈瑞,占据很大优势。
最后,政策上已经确定了将用国产替代进口,目前一部分高端市场虽然还是被外国公司占据,但以迈瑞发展的速度来看,打入高端市场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在这次疫情的刺激下,迈瑞的海外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迈瑞已经走出了“内圣外王”的道路。
百度浏览 来源 : 21世纪商业评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