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8
2021年9月21日,《柳叶刀-精神病学》(The Lancet Psychiatry)发表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领衔的“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简称中国精神卫生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全国成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这项调查研究首次提供了我国成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获得各类治疗状况的全国数据,从临床卫生服务利用角度对于制定精神卫生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因素具有重要学术地位,是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这是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第二篇科研成果,成绩来之不易。”黄悦勤在9月26日召开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健康界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是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负责,组织全国44家单位,历时3年(2013-2015年)共同完成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卫生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支持的科研项目,是我国首次全国成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此项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不含港澳台)18岁以上社区居民。在157个县/区、1256个村/居委会中抽取受访者32552人。调查获得了我国社区成人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估算其伤残调整寿命年;分析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利用精神卫生服务的现况;探索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高达6.8%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2019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抑郁障碍在精神障碍中的疾病负担均居首位;在全球所有疾病的疾病负担中抑郁障碍排名第13位,在中国排名第11位。中国的抑郁障碍疾病负担高,然而之前并没有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
项目组经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培训合格的824名访谈员开展入户访谈,确认受访者在一生中或近12个月内是否存在满足《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包括抑郁症(MDD)、恶劣心境、抑郁障碍未特定(NOS)三种亚型;针对近12个月内存在抑郁障碍的受访者,具体询问治疗情况,如是否接受了治疗及接受了何种治疗;使用Sheehan失能量表(SDS)评估与近12个月抑郁障碍相关的角色损害;基于年龄-性别-居住分布数据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
受访者分为18-34岁、35-49岁、50-64岁、≥65岁四组,治疗方式被分为精神心理专科治疗、综合科室治疗、人类社会服务(如院外宗教人士、社工等提供的干预)、补充与替代治疗(CAM)四类。对于近12个月内存在抑郁障碍的受访者,遵医嘱使用任何抗抑郁药或心境稳定剂治疗≥30天且≥4次,或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接受≥8次心理治疗(每次平均30分钟),被视为「充分的治疗」;人类社会服务及补充与替代治疗均被视为不充分的治疗。
基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抑郁障碍终生及12月患病率
经过加权调整计算,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心境恶劣障碍为1.4%,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3.2%;抑郁障碍12月患病率为3.6%,其中抑郁症为2.1%,心境恶劣障碍为1.0%,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1.4%。
女性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于男性
近12个月内存在抑郁障碍的744名受访者中,574人(75.9%)存在至少一个SDS维度(家庭责任、工作、人际关系、社交生活)的角色损害,抑郁症、恶劣心境、抑郁障碍NOS患者的这一比例分别为83.6%、79.8%、59.9%。
我国抑郁障碍的流调特征中显示,就罹患任一抑郁障碍亚型而言,女性与男性的加权终生患病率分别为8.0%和5.7%,女性显著高于男性;12月患病率分别为4.2%和3.0%,女性显著高于男性。由此可见,女性患任何一类亚型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和12月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此外,家庭主妇、退休、失业人员的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和12月的患病率均高于有工作者;分居、丧偶或离婚者的抑郁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已婚或同居者;与最年轻的年龄组(18-34岁)相比,抑郁症和心境恶劣障碍的患病率在较大年龄组中更常见。抑郁症和未特定型抑郁障碍发病年龄均约为14岁,心境恶劣障碍发病年龄约为18岁。
具体到某一种抑郁障碍亚型,与18-34岁受访者相比,≥50岁受访者的抑郁症及心境恶劣患病率显著更高。此外,文盲或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受访者的抑郁症及恶劣心境12月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
近12月内抑郁障碍相关的SDS角色损害严重度
关于抑郁障碍相关社会人口学因素,本项研究的结果与既往流行病学研究的发现一致。农民工是抑郁的一类高危人群,这一现象或许是本项研究未发现抑郁患病率地区差异的原因之一。中国西部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主要问题在于精神卫生服务短缺,缺乏有良好受训背景的精神卫生工作者。
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得到充分治疗不足1%
本次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结果还显示,大多数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明显社会功能损害。在过去12月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744名患者中,75.9%存在功能损害,其中抑郁症的功能损害占比83.6%,心境恶劣障碍的功能损害占比79.8%,未特定型抑郁障碍的功能损害占比59.9%。
过去12个月内抑郁障碍患者在这一时段内的治疗情况
研究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但卫生服务利用率却很低,很少获得充分治疗。在过去12月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同期仅有9.5%的患者曾经接受过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而其中仅有3.6%的患者寻求专业精神卫生医生治疗,7%的患者寻求卫生保健治疗,0.3%的患者寻求人群社会服务(如院外的社工及心理咨询师,院外宗教人士等提供的干预),2.7%的患者寻求中医和其他治疗。
填补全国成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空白
自2010年以来,抑郁障碍已成为导致中国健康寿命损失年的第二大原因。然而,由于长期缺乏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流行病学数据,有关抑郁疾病负担的数据,如患者数量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只能使用数学模型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制定循证、精准的精神卫生政策的难度。
国内陆续开展了多项大规模调查, 2004-2008年间开展的十省调查尽管被描述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研究,但调查样本仅限于35-74岁的登记永久居民,而未纳入更年轻、更年长或未登记的中国居民。
黄悦勤教授领衔的系列研究填补全国成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空白。早在2017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发布会报告了调查结果。随后,项目组进行了缜密的数据分析和严谨的文章撰写,第一篇主要研究结果的科学论文由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作为重点研究报告,并配发专家评论,于2019年2月18日在线发表,3月刊登。
随后中国精神卫生调查项目组继续分析数据,撰写学术文章。项目合作单位之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许秀峰主任医师和卢瑾主任医师作为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作为责任作者,项目组合作撰写了专门针对抑郁障碍深入研究的论著,题为“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再次被《柳叶刀-精神病学》接收,于2021年9月21日在线发表,并配发专家评论,即将10月见刊。
精神障碍规范化诊疗任重道远
抑郁障碍的治疗目标在于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控制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防止复燃及复发,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巨大的心理健康需求相比,我国精神医学专业医师缺口巨大。目前,我国约有4万名精神科医生,如果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则需要6万名以上的精神科医生。
本次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多数抑郁障碍患者未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因此仅有0.5%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在抑郁障碍各亚型患者中,抑郁症患者寻求精神心理专科治疗的比例最高,也仅为4.7%。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中,仅有7.1%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
与此同时,规范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生存质量非常重要。2020年1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以进一步提高精神卫生规范化医疗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柳叶刀-精神病学》发布的中国首部精神卫生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黄悦勤教授所言:“如此庞大的抑郁障碍患者人群,然而我国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十分短缺,需要国家制定计划增加卫生资源的可利用性、可及性和可接受性,以利于提高抑郁障碍者的卫生服务利用。”
参考文献:
1. Lu J, Xu X, Huang Y, et al.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and treatment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1, 2021 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21)00251-0
2. 数据 | 我国需要6万多名精神科医生,但目前约4万名,缺口巨大 .医师报.2019.9.20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医政医管局.2020.12.7
百度浏览 来源 : 临床前线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