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热点资讯

GE的辟谣,挡得住外国医疗设备在华泄密吗?

热点资讯

2021-09-29      

2449 0

前言

9月17日,一张微信截图在社交媒体扩散,对GE医疗“火力全开”。

截图文字指出:因为数据泄密问题,武汉市政府已经约谈GE医疗。GE医疗当地所有医疗设备全部断网。与此同时,河北GE工程师也因为“信息安全问题”前往医院现场断网。

文字内容甚至指出,“美国通过GE在武汉的CT设备收集病人影像资料,从而栽赃中国”。

作为回应,GE医疗也在19日发出声明,指出约谈一事“纯属乌有”。各种盗窃隐私的造谣,可能危及中美关系。“通用电气医疗系统贸易发展(上海)有限公司”的红印章,也在强调这份声明的权威性。

GE医疗风波似乎结束了,然而中国医疗设备的数据风暴才刚刚开始。

大型医疗设备联网大势所趋

讨论GE医疗泄密之前,需要厘清另一个问题:大型医疗设备为什么要联网?

国内网络管理领域中,医院网络安全要求相对较高。网络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内网承载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 和PACS(图像归档和传播系统),进行病历、监测和图像数据信息互通;外网负责医院官网运营、邮箱管理等功能,负责医院的外部交流。

传统网络管理模式中,两者相互隔离,互不通讯。然而技术升级和在线维护,让“内外隔离”执行得并不彻底。

从技术升级来看,在线诊疗和智慧医疗等新业务,让医院数据不光在内部流动,也在外部流通。以影像领域为例,设备厂商近些年来就一直在推动云业务,鼓励客户上传数据。查询飞利浦医疗官网得知,公司旗下的“神飞云”智能数据服务,涉及在线图像数据处理。这项业务的实现,显然需要医院向设备厂商公开数据。

除了设备厂商,医院为了开展新业务,也会选择数据互通。2019年,互联网企业同心医联开展的“科技医疗平台”业务中,就通过互联网医院将图像提供给技术专家。随着互联网医院在基层的大量铺开,以影像数据为代表的各类数据不可避免地会进入线上。本该内外隔绝的医疗设备,只好“被动”联网。

然而从维护保养来看,医疗设备的联网,也许是客户主动的选择。以北京协和医院去年SPETCT(一种针对局部器官,精确度更高的CT扫描)设备的采购报价来看,供应商的中标价基本在1300到2000万元不等。由于设备结构复杂,它们不但采购价格高昂,定期维护的成本同样不低。

为了更好地控制保养成本,医院在设备使用期间,也会尝试利用线上服务解决问题。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大型影像设备的系统升级,往往利用内网IP地址远程连接。保修期内线上解决软件问题,不但节省人力,医院也能避免停诊。双方都享受了便利,联网就成了大势所趋。

总而言之,不论是业务发展,还是设备保养。国内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都有可能选择联网上线,这也为之前截图中的“设备断网”埋下了伏笔。

数据泄露风险始终存在

医疗设备联网成了常态,担心数据泄露实属正常。截图中的第二个问题因此出现:像CT影像这样的数据,真的能通过后台提取传输吗?

医疗从业人士向科工力量透露,一般而言,需要数据交换的医学图像,会以DICOM格式文件存储传输。以心内科造影图像为例,影像资料会放在光盘中,光盘会记录病人姓名、性别、入院时间等信息,图像文件大小达到几十兆或者上百兆。

这名从业人士曾在北京某心血管专科三甲医院工作。按照他的说法,他接手的一个病区,床位数量接近50台,按照入院周转规律粗略估算,一个月可以进行数百台心内科相关手术,对应的造影数据也可能达到20~50Gb。

同心内造影数据相比,CT、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生成的图像文件,患者数量更多,对应的文件数量更为庞大。图像数据可能达到数百Gb规模。这类大型设备联网,数据流动很容易监测。大量图像数据依靠内网IP对外传输,数据波动明显,会引发网安部门的关注。因此直接传送数据可能性相对较低。

图像不易上传,并不代表医院数据安全无忧。为了建立档案和后续回访,医院会对患者影像文件直接标注。一份DICOM文件上,还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甚至是就诊医院等信息。由于各地医疗设备不同,为了方便使用,各种信息也不会加密。如果对个人数据进行提取,再通过设备接口对外传输,数据泄密就变成了可能。

影像文件的泄密风险,也是医疗行业数据泄密的缩影。第一手的医学检测数据未经修饰,繁杂粗糙,就算用来收集情报,也只是价值有限的原材料。不过要是转换一下思路,收集数据里的特征值,就能构建一份患者个人信息表,借着表格骑驴找马,也可能找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美国收集收据将新冠栽赃中国”,操作难度太高。不过大型医疗设备数据泄露的风险,一直存在。

数据应用向本土化迈进

针对医疗设备数据泄露,监管部门反应比普通人快很多。

网上流传的一份上海市卫健委文件显示,早在9月3日,上海市就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对有联网功能的设备停止远程维护。就算有实际需要,也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文件当中针对这类设备的网络规划指出:“要落实边界防护措施,相关网络区域应与互联网物理隔离。”

文件的发布,一方面给出了明确指示,另一方面展现了现实的无奈。根据中商情报网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72亿美元。涉及到“联网危机”的CT、核磁共振和超声,在国内更是占据了近60%的市场规模。

然而中国的大型医疗设备市场,依旧被GE医疗、飞利浦和西门子为代表的“GPS”巨头把控。在核磁共振领域,三家巨头在刚刚过万的国内市场规模中,攻占了80%的市场。相比起来,CT领域虽然群雄逐鹿,然而联影、东软和安科等国内厂商也仅拿下40%的市场,产品产线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土设备万国造”的市场现状下,为了数据安全,抛弃重金购买的设备并不现实。但这并不代表监管机构束手无策,因为国内大型医疗设备的监管方向,针对的就是外企设备制造本地化和数据应用本土化。

以GE医疗为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GE就在北京成立了GE航卫医疗系统公司,并在中国合资设厂。GE也在官方宣传中指出,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无锡等地有5个工厂。GE中国市场经营收入占全球15%,每三台GE生产的CT设备就有两台来自GE北京工厂。

从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很可能向数据应用本土化迈进。在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疗业务的推动下,传统医疗网络的内外网概念正在逐步融合。过去的内外网管理策略,显然不适合新设备的远程升级和在线业务。

就算没有物理断网,医疗设备的数据应用也应该本地化,中国的医疗设备市场,必然会催生出属于自己的“云上贵州”。上海卫健委文件也指出:“运用技术手段,达到数据‘可以使用,无法带走’的运维管理效果。”

监管部门有着自己的节奏,然而文件出台半个月之后,“GE泄密”的微信截图还是引发了医疗行业的一阵骚动。熟悉的“截图操作”,也不由得让人对发言者动机产生各种遐想。

面对这份骚动,资本市场表现的相当现实。目前深耕影像设备的国产企业中,仅有迈瑞医疗上市,这家公司的股票也在9月17日当天大涨8.68%,甚至在9月22日一度冲上近380元/股的高位。



科研资讯(站内): ge医疗

百度浏览   来源 : 科工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ge医疗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八部门出重拳!5项措施保障医务..
  • 教授谈捐1亿奖励:我和家人花是..
  • 我国首个成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现..
  • “不良”的工作环境会让人抑郁的..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