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TCT)年会是由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所赞助的有关介入心血管医学的世界顶级教育会议。2013年10月31日,第25届TCT科学年会上公布了REPRISE II试验的结果。其结果显示,采用第二代经导管主动脉瓣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时术后主动脉瓣周返流、血管并发症及卒中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EPRISE II试验所研究的瓣膜是一种拥有自适应密封阀的可取出再定位的瓣膜,能减少瓣周返流。瓣周返流是导致TAVR患者的死亡率更高的重要原因。该前瞻性、单组、多中心研究,入选应用Lotus 瓣膜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狭窄的伴有症状的手术高危患者。共计入选120例患者,其平均年龄为84.4±5.3岁,女性占56.7%,NYHA分级为III或IV级者占75.8%,平均胸外科医师协会风险评分为7.1±4.6%,所有患者均经其所在地心脏团队证实因身体较弱或存在相关合并症而属于手术高危人群。所有12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了瓣膜,未见栓塞、瓣膜放置位置异常,均无需再次置入第二个心脏瓣膜。主要设备性能终点是术后30天内与性能目标值(18 mm Hg)相比的平均主动脉跨瓣压力,主要安全性终点是30天死亡率。结果显示,术后30天内平均主动脉跨瓣压力为11.5±5.2 mm Hg,平均有效瓣口面积为1.7±0.4 cm2。术后30天的全因死亡率及致残性卒中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4.2%和1.7%。其他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则与其他瓣膜无差异。99.0%的患者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以忽略不计,其中78.3%无返流,5.2% 少量返流,15.5%轻度返流。研究者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医学教授兼莫纳什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Ian T. Meredith教授指出,该研究结果提示第二代TAVR瓣膜将成为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有用工具。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