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1 来源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
近日,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院崔一卉团队神经科学领域顶刊《Neuron》发表题为“Hypothalamus-habenula potentiation encodes chronic stress experience and drives depression onset”的研究,该研究以慢性束缚应激模拟慢性压力过程,提出“压力-簇状放电偶联学习模型”,找到了一条特异性介导压力诱导抑郁发生的神经环路,阐明了慢性压力导致抑郁的时空动态机制,为探索预防压力的神经调控疗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研究获得浙江省杰出青年等项目的资助。
丘吉尔曾经说过:“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会咬住我不放。”抑郁症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至少3.5亿人,对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癌症。
目前,多数研究主要聚焦在抑郁发生后所引起的神经环路和分子水平上的功能障碍,鲜少有人关注在抑郁症发生之前的病变过程。长期压力是导致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往往伴随着神经环路的器质性病变。在和压力相关的神经环路中,外侧缰核(Lateral habenula, LHb)作为大脑中的“反奖赏中心”,其异常的神经活动是抑郁症发生的关键,体现在突触传递异常、自身生理特性变化以及神经元内环境的改变。前期研究证明,LHb簇状放电编码抑郁样情绪。然而LHb是如何通过接受上游传递的压力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整合为内在抑郁情绪状态的动态机制至今仍不清晰。
针对这一问题,崔一卉团队研究证明了外侧下丘脑(Lateral hypothalamus, LH)作为LHb最重要的上游输入,整合压力信息,以特定的放电方式(40Hz)驱动LHb突触后电位累积从而引起簇状放电。这种LH-LHb突触增强是压力诱导抑郁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光遗传刺激的方式增强LH-LHb突触可塑性,人为地模拟这种压力密码,成功地在未经历过任何压力的小鼠上诱导出持续稳定的抑郁样状态,实现了“情绪状态的移植”。此项研究找到了一条特异性介导压力诱导抑郁发生的神经环路,阐明了慢性压力导致抑郁的时空动态机制,为探索预防压力的神经调控疗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图为本研究总结
作者介绍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崔一卉研究员为本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博士生郑志薇和科研助理郭沉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还得到了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动物中心张旭亮老师及华东师范大学徐佳敏研究员的大力支持。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