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热点资讯

新冠还没结束,猴痘来了,7国卫生部长又在进行流行病演习了

热点资讯

2022-05-23      

1029 0

来源于新华社,uptodate,知乎等

近日,多国出现了猴痘疫情。当地时间5月18日,美国出现本年度首例猴痘病例。截至当地时间5月18日,英国在两周内已经发现了9例确诊病例。此外,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多国也表示发现了数十例猴痘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

美国:出现本年度首例猴痘病例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8日确认,美国马萨诸塞州出现1例猴痘病例,这名感染猴痘的成年男子近期曾赴加拿大旅行。美国媒体报道称,这是2022年美国确诊的首例猴痘病例。

  美疾控中心表示,该机构正与马萨诸塞州公共卫生部门共同调查这一病例。美疾控中心敦促美国医疗机构密切关注疑似猴痘引起的皮疹患者,无论他们有无相关旅行史,或者是否属于感染猴痘的高风险人群。

64771653001842606

美国CDC截图。

英国:已累计9例确诊

  英国卫生安全局18日发表公报说,该国再增两例人感染猴痘病例(下称猴痘病例),目前已累计9例确诊。

  英国卫生安全局当天说,新增的两例猴痘病例分别来自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在5月6日至15日,英国已确诊7例猴痘病例。该国最近发现的病例没有去过猴痘流行的国家旅行,可能是通过社区传播感染。

  英国卫生安全局首席医疗顾问苏珊·霍普金斯说,这一情况是“罕见和不寻常的”,“这些最新病例以及欧洲各国的病例报告证实了我们最初的担忧,即猴痘可能会社区传播”。

  世卫组织18日发布关联英国猴痘病例的公报,称目前尚未确认这些病例的感染源,依据已知信息判断,感染似乎在英国发生,目前尚不清楚猴痘病毒在英国本土的传播程度,有可能发现更多病例。

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

  据媒体报道,葡萄牙、西班牙和美国近期也相继报告发现猴痘确诊或疑似病例。截至18日,葡萄牙已报告5例猴痘确诊病例,另有15例疑似病例;西班牙报告超过20例疑似病例。这些感染者全部为男性。

  什么是猴痘?

37151653001842665

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猴痘病毒。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虽不易发生人际传播,但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可能感染。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

  世卫组织指出,猴痘病毒有西非进化支和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支。据记载,该病毒西非分支的病死率约为1%,其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能达10%。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猴痘可能导致并发症、新生儿先天性猴痘或死产。虽然曾有疫苗和特定疗法获批用于治疗猴痘,但并未广泛应用。

  刚果(金)1970年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英国国民保健制度网站显示,猴痘主要由西非或中非部分地区的野生动物传播,在英国感染风险非常低。该机构建议,在西非和中非旅行时,可通过用肥皂洗手、食用彻底烹饪熟的肉等方法降低猴痘感染风险。

印度爆发的“番茄流感”?

据多家印媒11日报道,在一种被称作"番茄流感"或"番茄热"的罕见病毒性疾病暴发后,印度喀拉拉邦当天发出高度预警。据报道,该邦已有80多名5岁以下儿童染病。

  《今日印度》称," 番茄流感 " 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烧、身体疼痛、关节肿胀、疲劳、皮疹和水疱,且受感染儿童会进一步出现身体某些部位起水泡的症状。此外,其他症状包括腹部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手、膝盖、臀部变色等。《印度时报》说," 番茄流感 " 的名字就源于患儿身体上出现的像番茄一样的水泡。

 87161653001842933

医殇小编按:

说实话,我怎么觉得印度这个所谓的番茄流感怎么这样像猴痘感染呢?

据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的潜伏期大概为5至21天,感染者在被感染的前五天可能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淋巴肿大、肌肉疼痛和强烈气喘等症状。随后感染者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会从面部逐步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尤其是四肢,最后会结痂脱落。

64961653001843021

美国CDC截图

据介绍,在普通人群中,感染猴痘的死亡率约为10%,而在幼儿中死亡率相对较高。此外,感染者还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败血症 、脑炎和角膜感染等,甚至可能丧失视力。1958年,猴痘病毒在一只被用作研究实验的猴子身上被首次发现。1970年,人类历史上首个猴痘病例出现在刚果(金),感染者系一名9岁男孩。从1970年起,共计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类感染猴痘病例。

55271653001843286

知识点--猴痘

介绍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感染,会导致类似于天花的皮疹。然而,猴痘感染的人际传播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天花。临床上,这两种病毒感染难以区分,引发了猴痘可用于生物恐怖主义的担忧 [ 1 ]。

本专题将总结猴痘的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讨论天花的专题评论参见其他专题。(参见 “天花病毒(天花)”和 “识别和管理生物恐怖主义的伤亡人员” )

病毒学

猴痘病毒是一种正痘病毒,于 1950 年代后期首次从一群生病的猴子中分离出来。该病毒与天花(天花的病原体)和牛痘病毒(用于天花疫苗的病毒)属于同一属。被猴痘病毒感染的细胞的电子显微镜显示为砖状病毒体,与天花病毒或牛痘病毒的病毒体无法区分。图片1)。

流行病学、动物和分子证据表明,非洲不同地理区域存在两种不同的猴痘菌株 [ 2 ]。与从中非分离的毒株相比,来自西非的猴痘病毒毒性较低,并且缺乏其他病毒株中存在的许多基因 [ 2,3 ]。

流行病学

历史 — 据信,猴痘病毒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已经感染了人类数千年 [ 1 ]。

猴痘于 1970 年代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原扎伊尔共和国)首次被确定为人类疾病的原因 [ 1,4-7 ]。在被确认为人类病原体后,1970 年至 1980 年间报告了 59 例人类猴痘病例,死亡率为 17%。所有这些病例都发生在西非和中非热带雨林中接触小型森林动物(如啮齿动物、松鼠和猴子)的个体中。

2003年,美国首次爆发西半球猴痘疫情[ 8-10 ]。(参见下文‘美国’和‘其他国家’ )

传播 —— 病毒通常是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体液或通过咬伤获得的。猴子和人类是偶然的宿主;水库仍然未知,但很可能是啮齿动物。来自西非的受感染啮齿动物被意外输入美国;这导致了西半球首次人类猴痘感染。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率非常低[ 11 ]。然而,当它确实发生时,主要是通过大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并且需要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才能传播(例如,在没有个人防护设备 [PPE] 的情况下,在半径 6 英尺内≥3 小时) [ 12 ]。

根据美国爆发期间的发现,感染途径和暴露程度(例如,咬伤与接触受感染动物)会影响猴痘感染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例如,一项研究将与土拨鼠的接触分类为非侵入性(例如,人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清洁受感染动物的笼子)或“复杂的”(例如,被生病的土拨鼠咬伤或抓伤)[ 13 ]。复杂暴露的患者比无创暴露的患者更可能出现全身性疾病的迹象。

地理分布 

在消灭天花和停止天花免疫接种(即牛痘病毒疫苗)后,世界卫生组织 (WHO) 监测了随后的人类猴痘活动。世卫组织担心,消除也可预防猴痘的牛痘病毒疫苗会导致人群易感性增加,并有可能增加猴痘感染的发生率。

自天花免疫接种停止以来,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然而,一些国家报告了返回旅行者的零星病例,在美国,由于从非洲进口外来动物而爆发了疫情,如下所述。(参见下文‘美国’ )

●非洲 — 从 1996 年到 1998 年,大约 100 人爆发了伴有脓疱病变的发热性疾病,据报道继发性发作率为 80% [ 4,7 ]。同时爆发的水痘可能导致病例分类错误,并可能解释了高二次发病率。然而,这次爆发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即猴痘已经变异为更像天花 [ 4,7 ]。然而,对活跃病例人群的猴痘序列分析表明没有显着的遗传变化 [ 11,14 ]。这次暴发期间的总体死亡率低于 5%,这表明猴痘尚未变异为更致命的人类病原体 [ 7,11 ]。

随后从 2005 年到 2007 年进行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监测研究证实,与 1980 年代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发病率相比,猴痘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 20 倍 [ 15 ]。从 2005 年到 2007 年,发现了 760 例实验室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 [ 15 ]。该研究证实了由于缺乏先前的天花疫苗接种而导致人类猴痘病例增加的先前担忧;曾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感染猴痘的风险比未接种过疫苗的人低五倍。与感染风险增加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生活在森林地区、男性和年龄<15 岁。

自 2017 年以来,尼日利亚的猴痘病例有所增加;这发生在近 40 年后没有报告病例 [ 16 ]。其中一些病例发生在返回的旅行者中。(参见下文‘美国’和‘其他国家’ )

●美国 — 2003年爆发——2003 年5月15日至6月期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调查了 6 个州爆发的 71 例人类猴痘病例;35例经实验室确诊[ 8-10 ]。在这组病例之前,西半球以前没有发现过猴痘。

调查表明,最近购买了宠物土拨鼠的患者出现发热性疾病,随后出现脓疱疹。当这两个物种被安置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配送中心时,草原土拨鼠似乎是从非洲啮齿动物身上感染了这种病毒。

从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和威斯康星州的 10 名患者中有 9 名的皮肤损伤和一只死亡的宠物草原土拨鼠的淋巴结组织中获得的 DNA 序列证实了猴痘感染 [ 8 ]。大多数人类病例直接接触动物 [ 17 ],但不能排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在威斯康星州报告的病例中,接触与暴发相关的草原土拨鼠的兽医人员处于特别高的风险中,发病率为 23% [ 18 ]。

在这次爆发期间,猴痘的人际传播率似乎非常低。在一项对 57 名接触猴痘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的研究中,没有人报告疾病的体征和症状 [ 19 ]。只有一个人有近期正痘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证据,这可能继发于之前的天花疫苗接种。相比之下,天花的二次发作率可高达 70% [ 5,20 ]。

由于这次疫情,随后禁止运输、销售或释放来自非洲的草原土拨鼠和动物(包括树松鼠、绳松鼠、睡鼠、刷尾豪猪和条纹鼠以及冈比亚巨鼠)到野外由 CDC 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 10 ]。自此禁令生效以来,美国没有其他疫情爆发。

后续病例 — 2021 年 7 月,一名患者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被诊断出患有猴痘 [ 12 ]。该患者在从尼日利亚返回期间出现症状。

●其他国家 —  2018 年 9 月,英国 (UK) 报告了两例猴痘病例 [ 21 ]。两名患者最近都从尼日利亚南部前往英国,那里最近报告了猴痘病例。其中一名患者将猴痘传播给了医护人员 [ 22 ]。以色列 [ 23 ] 和新加坡 [ 24 ]报告了其他与尼日利亚旅行相关的病例。

潜伏期

上述美国爆发允许估计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大约一半的患者报告了被感染动物的抓伤、咬伤或抚摸 [ 25 ]。对于 29 名患者,从接触到疾病的估计潜伏期为 12 天。有动物咬伤或抓伤史的人的潜伏期可能比有接触接触史的人短(分别为 13 天和 9 天)[ 13 ]。

临床表现

主要基于非洲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大多数猴痘感染是无症状的。在有症状的个体中,猴痘会引起全身性疾病,包括发烧、寒战和肌痛,并伴有特征性皮疹,这对于区分天花的皮疹很重要。临床疾病也可能因病毒株而异。(参见下文‘鉴别诊断’ )

非洲暴发 —— 在非洲,猴痘皮疹从躯干开始,然后向周围蔓延至手掌和脚底。病变也可能累及黏膜,通常大小为 0.5 至 1 厘米。皮疹通常以斑疹和丘疹开始;然后,皮疹会在 2 到 4 周内发展为水泡、脓疱,然后是脐部、结痂和脱屑。一些患者仅在手上出现与受感染动物直接接触相关的局部皮疹。

美国暴发 — 尽管关于非洲猴痘的全面临床信息有限,但 2003 年美国暴发允许对 37 名有病历的受试者中的 34 名进行进一步的疾病表征 [ 25 ]。主要的体征和症状是:

皮疹(97%)

发烧(85%)

发冷(71%)

淋巴结病(71%)

头痛(65%)

肌痛(56%)

发热比皮疹早约两天,但发热的中位持续时间比皮疹短(分别为 8 天和 12 天)。以下在美国发现的首例病例的临床照片是在威斯康星州的马什菲尔德诊所拍摄的(图 2A-D)。这次美国暴发的皮疹在最初出现时被描述为斑丘疹;皮疹随后演变成囊泡,然后是脓疱,最终在两到三周内结痂 [ 25 ]。

34 名患者中有 9 人因各种原因住院,包括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两名病情最严重的患者的出院诊断是脑病和咽后脓肿。本病例系列中的所有患者均在支持治疗后存活;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还注意到多个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异常转氨酶、白细胞增多、轻度血小板减少和低白蛋白血症。

诊断

尽管临床特征有助于做出诊断,但猴痘病毒的实验室确认对于区分这种疾病与其他潜在病因引起的疾病是必要的。诊断分析包括病毒分离(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中)、电子显微镜、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 和免疫荧光抗体分析 [ 1,26 ]。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特征性砖形痘病毒病毒体。组织病理学分析可能显示角质形成细胞气球样变性、显着的海绵组织增生、真皮水肿和急性炎症;然而,这些发现也可以在其他病毒感染中看到 [ 27 ]。

利用 2003 年美国爆发期间获得的患者血清,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开发了一种免疫球蛋白 M 捕获物和一种 IgG ELISA,证明了最近的猴痘病毒感染。分别在皮疹发作后 5 天和 8 天检测到血清 IgM 和 IgG 抗体 [ 28 ]。其他实验性抗体和基于细胞的检测方法正在开发中,这可能对猴痘的前瞻性和回顾性诊断有用 [ 20 ]。

如果正在考虑诊断猴痘,应通知地方和州公共卫生官员以及 CDC,以便快速处理样本。(参见下文‘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

在猴痘的鉴别诊断中还需要考虑另外两种感染:水痘和天花。

鉴于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根除,最可能的诊断考虑是水痘(水痘)。与水痘不同,水痘的水痘病变在检查患者时具有特征性地处于不同的发展和愈合阶段,猴痘病变通常都处于同一阶段。(参见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水痘” )

由于对生物恐怖主义的担忧,在对未曾到过非洲热带雨林或未接触过潜在感染动物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考虑天花的可能性也很重要 [ 6 ]。在大多数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中观察到淋巴结病是猴痘的一个关键区别特征 [ 10 ]。淋巴结病可发生在下颌下、颈部或腹股沟区域。(参见 “识别和管理生物恐怖主义的伤亡”和 “天花病毒(天花)” )

鉴别诊断中还包括 tanapox,这是另一种非洲痘病毒,可引起发热前驱症状和皮肤损伤,在数周内消退而无后遗症。使用电子显微镜和 DNA 分析(聚合酶链反应测试)对一名曾在刚果共和国工作了 8 周的美国大学生的皮肤病灶进行活检,诊断出 tanapox 感染病例。与这些动物一起工作的其他人都没有感染[ 29 ]。

Orf 和牛口腔炎(也由副痘病毒引起)可产生与猴痘相似的局部皮肤损伤,但可由经验丰富的显微镜专家通过电子显微镜的形态学特征加以区分。副痘病毒体比正痘病毒病毒体略小,并且比正痘病毒具有更规则的表面图案。

患者管理

支持性护理 — 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无需医疗干预即可康复。其他有脱水危险因素(如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的人可能需要短期住院以进行静脉补液。对于重病患者,在患者从感染中恢复之前,需要支持性护理。

西多福韦 — 西多福韦在体外具有抗猴痘活性,并已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对致命攻击有效 [ 30-32 ]。然而,没有关于它对人类猴痘感染的疗效的临床数据,并且它的使用可能与严重的不良事件有关,包括肾毒性。

可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1-800-232-4636) 获得有关管理威胁生命的猴痘病例的临床咨询。可在www.cdc.gov/nciod/monkeypox/clinicians.htm找到 CDC 在暴发期间管理猴痘的指南。(参见 “西多福韦:概述”。)

Tecovirimat  —  2018 年 7 月,tecovirimat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天花 [ 33 ]。这种药物可以保护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免受致命的猴痘病毒感染 [ 33-35 ],并且可能对人类的这种感染也有效。Tecovirimat 是一种正痘病毒蛋白的强效抑制剂,该蛋白是形成感染性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该颗粒对于在受感染的宿主内传播至关重要。有关此代理的更详细讨论,请参见其他地方。(参见 “天花病毒(天花)”,关于‘治疗’一节)

Brincidofovir  —  2021 年 6 月,brincidofovir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天花 [ 36 ]。布林西多福韦是西多福韦的类似物,可以口服。(参见 “天花病毒(天花)”,关于‘治疗’一节)

在动物模型中使用布林西多福韦治疗猴痘的发表数据有限 [ 37 ],但其他动物模型表明它可能是治疗正痘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 38,39 ]。

死亡

在中非,死亡率约为 10%,死亡通常发生在发病的第二周 [ 1,40 ]。相比之下,美国的疫情没有死亡。在美国,这些更有利的结果可能与更健康的患者群体、更多的支持性医疗服务以及从西非国家加纳进口的毒力较低的猴痘菌株有关 [ 25 ]。

预防

数据表明,预先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感染并改善症状。如下文所述,使用天花疫苗或牛痘免疫球蛋白进行暴露后预防的作用尚不清楚。

天花免疫接种 — 先前接种牛痘病毒的天花疫苗对感染猴痘病毒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并可能改善这种感染的临床表现 [ 5,20 ]。2019 年 9 月,一种改良的安卡拉牛痘 (MVA) 疫苗(以商品名 Imvamune 和 Jynneos 出售)被批准用于预防天花和猴痘 [ 41 ]。(参见 “作为天花疫苗的牛痘病毒”,关于‘改良的安卡拉牛痘疫苗’一节)

在非洲,2278 名家庭接触者的继发性发病率差异很大,具体取决于他们之前的天花疫苗接种情况(7.5%,而接种和未接种疫苗的受试者为 1.3%)[ 19 ]。在显示非洲人类猴痘病例发病率增加的研究中 [ 15 ],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接种疫苗的人患猴痘的风险降低了五倍(每 10,000 人中 0.78 对 4.05)。在那项研究中,在那些长期接种天花疫苗的人中,疫苗的有效性估计约为 81%。

在美国爆发的疫情中,使用实验技术进行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接触猴痘 13、29 和 48 年之前曾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个体中出现了另外三起猴痘暴露[ 20 ]。这些人不知道他们已被感染,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可识别的疾病症状。这些发现表明,美国猴痘爆发的规模比以前意识到的要大。此外,在接种天花疫苗后,针对西非猴痘的交叉保护性抗病毒免疫可能会维持数十年。

暴露后预防

接触后疫苗接种 — 除了监测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外,在接触猴痘后,某些患者可能会考虑使用 MVA 疫苗进行接触后疫苗接种(例如,在没有个人防护设备 (PPE) 的情况下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房间的材料 [ 22 ]) . 该决定必须与公共卫生当局共同做出。

由于先前接种牛痘病毒可以预防猴痘感染,因此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建议在 2003 年美国暴发中为有限数量的暴露于猴痘的个体(包括儿童和孕妇)接种牛痘病毒。CDC 还建议对参与疫情调查的人员和照顾猴痘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暴露前疫苗接种 [ 8,10 ]。28 名成人和 2 名儿童为此目的接种了天花疫苗,在这些接受者中未发现猴痘病例 [ 10]。此外,在 2003 年爆发期间,没有发现怀孕期间的猴痘病例;目前尚不清楚感染是否会对孕妇产生不同的预后 [ 42 ]。在英国,在返回的旅行者中诊断出两例猴痘病例 [ 21 ],英国公共卫生部为可能暴露的人制定了风险评估和公共卫生建议,总结在表中(表格1) [ 22 ]。

根据牛痘疫苗暴露后接种天花疫苗的历史数据,猴痘暴露后接种的最佳时间为四天内;然而,根据 CDC [ 43 ]的说法,可以考虑接种疫苗长达 14 天的密切接触暴露。密切接触的定义是在动物被操纵的环境(例如检查室)中,在距离可能或确诊猴痘病例 6 英尺内的动物身上直接接触出现流鼻涕、咳嗽或结膜炎等呼吸道症状的动物 [ 43 ]。(参见 “牛痘病毒作为天花疫苗”和 “妊娠期免疫接种”,关于‘天花’一节)

牛痘免疫球蛋白 — 有接触史的免疫抑制患者可考虑使用牛痘免疫球蛋白,因为禁止接种牛痘病毒疫苗[ 1 ]。

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 对于任何病因不明的全身性水疱疹,其中猴痘和天花被包括在鉴别诊断中,建议同时使用接触和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19 ]。

在皮疹出现的第一周,疑似猴痘者应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并被隔离,直到所有结痂分离且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 (PCR) 结果为阴性 [ 1 ]。

总结和建议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感染,会导致类似于天花的皮疹。然而,猴痘感染的人际传播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天花。在临床上,这两种病毒感染很难区分,引发了人们对猴痘可用于生物恐怖主义的担忧。(参见上文‘引言’ )

●猴痘病毒是一种正痘病毒,于 1950 年代后期首次从一群生病的猴子中分离出来。该病毒与天花(天花的病原体)和牛痘病毒(用于天花疫苗的病毒)属于同一属。(参见上文‘病毒学’ )

●该病毒是通过与受感染动物的体液接触或通过咬伤获得的。猴子和人类是偶然的宿主;水库仍然未知,但很可能是啮齿动物。(参见上文‘传播’ )

●自天花免疫接种停止以来,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然而,一些国家报告了返回旅行者的散发病例,而在美国,2003 年发生了一次暴发,原因是草原土拨鼠感染了从非洲进口的动物。(参见上文‘地理分布’ )

●从接触到临床疾病的潜伏期少于两周。(参见上文‘潜伏期’ )

●猴痘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烧、皮疹、淋巴结病、肌痛和寒战。大多数猴痘患者病情较轻;有恶心、呕吐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接受静脉补液。(参见上文‘临床表现’ )

●尽管临床特征有助于做出诊断,但猴痘病毒的实验室确认对于区分这种疾病与其他潜在病因引起的疾病是必要的。诊断分析包括病毒分离(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中)、电子显微镜、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 和免疫荧光抗体分析。如果正在考虑诊断猴痘,则应通知地方和州公共卫生官员以及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参见上文‘诊断’ )

●水痘和天花应包括在猴痘的鉴别诊断中。(参见上文‘鉴别诊断’ )

●大多数患者病情轻微,无需医疗干预即可康复。对于重病患者,在患者从感染中恢复之前,需要支持性护理。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tecovirimat在动物模型中也具有抗猴痘的活性,并且可能对人类的这种感染也有效。(参见上文‘患者管理’ )

●对于任何病因不明的全身性水疱性皮疹住院患者,其中猴痘和天花被包括在鉴别诊断中,都应采取接触和空气传播预防措施。密切接触者应被隔离和监控。应与公共卫生当局协商考虑接种暴露后天花疫苗。(参见上文‘预防’ )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殇宏哥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太阳耀斑或达最强级别,对人体健..
  • 新型肿瘤药物在日间诊疗中的应用..
  • Nature:你的论文同行评审意见可..
  • 2023年成绩单:销售额超10亿元的..
  • 推荐阅读 更多>>
  • 天花是否重来? 猴痘已在多国社..
  • 新冠肺炎相关神经学进展..
  • 快讯|上海卫健委领导班子有变..
  • 关于欧美出现的猴痘,看这一篇就..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