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3
2022年6月6日 第十个“中国房颤日”
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房颤危害的认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南、北院区同时开展“中国房颤日”义诊活动,受到市民的欢迎。
关注房颤 健康相伴
活动现场,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苏衡、朱君等专家为市民介绍了房颤的危害、药物控制以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并为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及用药指导,从而让更多患者从房颤综合管理中最大化获益。
“前两年我做了射频消融手术,术后每过一段时间我都来院复查,这次听说有义诊,我把平时在门诊来不及问的问题都咨询了。”
在朱君副主任医师的诊桌前,王阿姨热络地和他打着招呼,并咨询了药物调整方案。王阿姨是一名房颤患者,也是朱君的老病人。
中国房颤日,一起来认识房颤
什么是房颤?
房颤,其全称心房颤动,我国现有房颤患者超过130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房颤发作时,心房各部位会呈现出快速而紊乱的颤动,每分钟可达350-600次。由于心房无法进行正常、规则的收缩、舒张活动,心室跳动也变得快慢不一,极不规整,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慌、气短。
房颤的危害
血栓形成和栓塞
由于房颤时心脏跳动非常紊乱,血液的正常流动会受到影响,最终在心脏内形成血栓,一旦这种血栓脱落就会阻塞血管,造成脑栓塞、脏器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
心房扩大
房颤发作时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学改变,导致心脏出现相应的适应性改变,这些改变如果不能及时终止,将会导致心房扩大。
诱发心绞痛,加重心衰
快速的心率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患者胸闷、气促等症状加重。诱发心绞痛发作,加重心衰。
二尖瓣、三尖瓣病变
由于房颤导致心房扩大引起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
影响生活质量
房颤患者常有胸闷、心悸、头晕、气短等不适,反复住院,降低生活质量,加重经济负担。
房颤有哪些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抗凝药物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做好抗凝治疗,房颤的危害就减少了一半。
射频消融手术
经体表血管,将纤细、柔软的导管送入心腔内,利用“冷”(冷冻消融)或“热”(射频消融)的能量,阻断心脏里引起房颤的“异常电路”。
预防性治疗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新的预防房颤卒中的方法,对于具有高卒中风险、不适合或者不愿意服用抗凝药物者,可考虑接受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
关于房颤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房颤就是冠心病
房颤和冠心病是机理不同的两种心脏疾病,多数患者的房颤其实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一个是心脏“电路”问题,另一个是心脏“水管”问题,建议房颤患者,不要简单地认为自己就是冠心病。
误区二:房颤症状轻不要紧
症状不是判断房颤病情的主要指标,房颤无论有无症状,都需要治疗!房颤可增加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的发生,最终增加死亡风险。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60岁以上的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没有房颤患者的6~8倍。
误区三:阵发性房颤不要紧
有些人是阵发房颤,发作不频繁,但随着病程迁延,房颤发作多会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心律相对减少,而后可能发展成永久性房颤,卒中风险更高。
误区四:服用抗凝药物风险高
监测凝血功能是安全有效抗凝治疗的重要措施。现在有一些新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的安全性较高,不需要监测,使用更方便。
误区五:老年人不适合导管消融术
老年人常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不少人认为老年房颤患者导管消融风险较高。其实所谓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操作。只需在局麻下,穿刺静脉,提供血管入径即可,只留有针眼大小的皮肤切口,老年人能较好地耐受。
百度浏览 来源 :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