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
特约撰稿:路之语
01
集采全面开展,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我国药品集采已经进入全面化、系统化、常态化的阶段, 2018-2021年,国家集采已经开展六批七轮,覆盖234种药品,涉及金额约2400亿元,占公立医疗机构化药和生物药采购金额约30%。 2022年5月开始执行的胰岛素专项采购,首次将集采从化学药拓展到生物药领域,未来将全面覆盖到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三大药品板块,并且囊括器械和耗材等诸多领域以实现集采全覆盖。 集采给国家、医院、患者、企业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国家层面,集采通过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逐步完善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新价格机制,通过不断修正的政策体系,既保证了供应,又得到了极低的价格联动。 从企业的角度,通过国采推动和促进了现实世界的公平竞争、质量保障与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新格局。 集采对于医药企业的业绩具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否中标,在短期内,对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有很强的冲击,并且随着集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将覆盖医药行业内多数药企,最终,参与集采中标的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在局部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企业被动以降低药品价格来换取扩大市场、增加市场份额的目标,从而树立药企在医药行业细分领域的标杆地位。 同时也需要强化销售费用预算管理,通过财务利益最大化的市场活动规划和人员布局策略,积极的去减弱集采对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负面影响。 此外,集采将倒逼医药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持续增加科研创新投入,完善未来核心优势领域布局。 未来,集采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强,可复制周期很长的产品,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
02
后集采时代的药企应对
集采之后,企业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布局后VBP时代管理。 当下,院外处方药市场终端逐渐崛起,据笔者分析,主要源于以下几点:零差价使得医院将药品推向院外渠道;双通道开辟了院内外医保支付同标准;长处方加速慢病患者在药店购药量;带量采购使得企业积极布局零售端。 基于此,企业开始被迫改变团队原有的人员布局和市场策略思维,创新性的发展新型团队和局部试点,相信市场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VBP后时代的竞争市场管理。 今后,国家谈判变为常态化的管理逻辑;国家集采成为基本价格调整手段;DRG将成为总控的标准化模板,企业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进化和修为,最有效的针对新兴市场进行开拓,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挖掘与满足。 伴随着国家的集采和议价深入,充分竞争后的企业在市场上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如果想得到超出现有营销框架的额外获益,那就必须创新。 不过,医药企业创新不只是局限于某个环节、某项技术,而是需要站在产业链全局视角,全流程、多项技术融合的创新。
03
需要什么样的医药代表?
未来的医药行业或会是以下的样子:平台化、数字化、简洁化的药品流通平台;系统化、专业化、自我迭代的药品销售平台;改变可及性、依从性的创新患者支付平台;低医生依赖度、智能化、循证数据支持的医疗互动平台;产业化、智慧化、精准化的客户沟通平台等的模式开启。 过去20年里,医药销售管理越来越细化,从早期的商务销售市场一把抓,到今天的专业化客户管理。 需要警惕的是,所谓精细化分工极大的弱化了人员复合管理能力。 未来医药代表不会仅是专业化学术推广的一线执行,其工作效能取决于企业的学术专业体系和组织运营效能。 市场分析、工具运用和整合能力是专业化三要素,企业的多维度能力培训管理决定医药代表行为的专业度。 新的行业背景下,要求代表成为精通产品知识为基础,了解数字化营销、商务环境、医学事务、区域政策解读、大客户管理的新型专业化人才。 至于能力模型部分,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更加注重代表的创新力,敏捷性,高效执行力,高承压能力,以及非常重要的协同和组织其他团队的高效的沟通能力,时代呼唤下,具备多种经验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更受青睐。 易经所云:既济;未济。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是最好的回答。
- END -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