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获得诺奖3年后,他连撤4篇论文,但被质疑的论文多达54篇

科研诚信事件

2022-09-06   来源 : 深究科学

1372 0

撰文丨李晓韦、徐诗露

编辑丨常春藤


近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学术不端的事件有了新进展。


9月2日,塞门扎撤回了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四篇论文,撤回的主原因是他认为这几篇论文中的图像数据令人担忧。


塞门扎是当今在“氧调节分子机制”领域的杰出研究人员之一,因在该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第二年诺奖颁发之际,他的研究“塌方”了。


从2020年塞门扎被曝学术不端至今,整个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塞门扎被质疑的论文多达54篇。

01

获得诺奖3年后,接连撤稿4篇PNAS论文


诺奖得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是很多华人学生的导师,国内学术界对他并不陌生。

在获得诺奖之前,早已有怀疑的目光注视着他的研究。

最近,根据Retraction Watch网介绍,一位笔名为克莱尔·弗朗西斯(Claire Francis)的人士表示,他很早就开始在PubPeer上指出塞门扎的论文问题,主要是存在潜在的图像重复以及其他违规操作问题。


此次,塞门扎撤回的4篇论文均发表在PNAS上,它们分别是:

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mediate coordinated RhoA-ROCK1 expression and signaling in breast cancer cells

2. Mutual antagonism between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1αand 2αregulates oxygen sensing and cardio-respiratory homeostasis

3.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inhibits HIF-1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and tumor-induced mobilization of circulating angiogenic cells

4.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are required for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塞门扎撤稿消息截图

根据PNAS新闻介绍,塞门扎研究团队对此次撤稿给出的理由是“由于我们对几个已公布数据和图表的担忧,(因此)撤回文稿。”

塞门扎团队在指出所担忧的数据后,还表示,“我们认为,该文件的总体结论仍然有效,但由于对该数字的潜在担忧,我们正在撤回这项工作。现在我们已经进行了确认性实验,结果可以在bioRxiv上发布的预印本文章中找到,文章题为Homeostatic responses to hypoxia by the carotid body and adrenal medulla are based on mutual antagonism between HIF-1α and HIF-2α。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据科睿唯安的Web of Science数据统计,这些论文总共被引用了750多次,而从1998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塞门扎是NIH科研项目拨款的首席研究员,拨款总额超过900万美元。

“弗朗西斯”表示,在塞门扎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就已经看到了已出版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而当塞门扎获得诺贝尔奖时,他认出了塞门扎的名字,再去查看他的文章时,这一次他发现了更多有问题的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塞门扎在其中一篇论文中的合著者之一是霍普金斯大学负责研究的副教务长丹尼斯·威兹(Denis Wirtz),他是第一个确定了三维环境如何影响癌细胞的迁移方式的学者。

丹尼斯·威兹(Denis Wirtz)

对于近日论文再次塌房的事件,塞门扎没有立即回应 Retraction Watch 的置评请求。
02

塞门扎是因何获得了诺奖?


1956年7月12日,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出生于纽约市法拉盛。

塞门扎在哈佛大学读本科时从事医学遗传学研究,并绘制了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后来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对与隐性遗传疾病β-地中海贫血相关的基因进行了测序。

1999年,他成为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职教授,2003年起担任该校细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研究项目主任。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塞门扎的实验室就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HIF-1,并在1995年纯化克隆了它;后来,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和英国科学家小皮特·拉特克里夫(Jr,Peter J. Ratcliffe)发现了HIF的降解机制。


2019年,塞门扎因“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发现”与上述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就在塞门扎刚刚获得2019年诺奖、还沉浸在喜悦中时,他不知道造假的论文已经给自己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一年之后,著名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就曝光了一起关于他的严重学术造假事件。

从2001年到2018年期间,他与其他学者合著的38篇论文中至少32篇论文涉嫌造假,当然这些论文还不是全部被质疑的文章。
03

追根究底,学术不端的背后是图像造假


塞门扎之所以被质疑,是因为他发表的论文中的数据和图像存在造假行为。

以他在2013年发表于《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的一篇名为“Collagen prolyl hydroxylases are essential for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的论文为例,这篇文章有多处图像被指出高度相似,有复制粘贴的嫌疑,有人直言这些图像结果“比预期的要相似得多”

2013年发表于《癌症研究》的论文,截图来源:pubpeer.com
被质疑的图像:图1B,图片来源pubpeer.com

2021年,塞门扎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的“HIF-1 recruits NANOG as a coactivator for TERT gene transcription in hypoxic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论文也同样受到许多科研人员的质疑。

有学者指出,论文中的图1A似乎带有非自然条带,随即又被指出图B和图E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随后,有一种解释是,造成这种结果的愿意是期刊要求对图像进行压缩,从而导致了分辨率上出现问题。

但这种解释很快就被读者否认——解释者无法给出非自然图像的原始图像,也无法解释图像被压缩到不自然状态是如何造成的。因此有读者毫不客气地指出,“图像被压缩的问题我见过很多次,但我还是认为这个图像是人为更改造成的。”

2021年发表于《细胞·报告》的论文,图片来源pubpeer.com
 论文中部分存在质疑的图像  图片来源:pubpeer.com

这只是29篇被质疑的论文中的2个案例,实际上,论文出现问题对塞门扎来说并非第一次。早在2011年,他与森直树(Naoki Mori)合著的一篇论文被撤回了,因此塞门扎的名字实际上早已被撤稿观察的读者熟知。

2011年塞门扎最早被撤回的论文,截图来源:portlandpress.com

截至今天,塞门扎发表的论文已有54篇在Pubpeer网站上被曝出的有争议。我们可以猜测,9月2日的撤稿并不能结束这些争议。

Pubpeer网站上关于塞门扎的有争议的论文
04

诺奖得主撤稿并非个例


实际上,塞门扎并不是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后撤回论文的人,我们也认为这也不是塞门扎的第一次撤稿。

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撤回论文的,还有琳达·巴克(Linda Buck)、弗朗西丝·阿诺德(Frances Arnold)等人。

巴克是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她就职于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在2008年至2010年之间,巴克撤回了三篇论文,其中一篇还是在她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发表的。

琳达·巴克 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阿诺德是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她就职于加州理工学院。2020年初,她发现自己2019年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其研究结果无法被重复,于是决定撤回这篇论文。

为此,她曾发文致歉,“承认这一点很痛苦,但这样做很重要。我向所有人道歉。提交论文时我有点忙,没有做好我的工作。”

弗朗西丝·阿诺德撤回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截图来源:retractionwatch.com

弗朗西丝·阿诺德撤回的论文,截图来源:science.org

上述我们阐述了两个相关的案例。但可以想见,这样的学术不端事件或许只是科研界的冰山一角。在顶尖的奖项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连诺奖得主都存在着令人咋舌的学术问题,可见一个纯洁的学术环境不仅是对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的保护,更是对科学本身的尊重。

参考资料:
1. Nobel Prize winner Gregg Semenza retracts four papers – Retraction Watch
2. Gregg L. Semenza - Wikipedia
3. Site-selective enzymatic C‒H amidation for synthesis of diverse lactams | Science
4. Nobel winner retracts paper from Science – Retraction Watch
5. PubPeer - Search publications and join the conversation.
6. Activat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in human T-cell leukaemia virus type 1-infected cell lines and primary adult T-cell leukaemia cells | Biochemical Journal | Portland Press
7. PubPeer - Collagen prolyl hydroxylases are essential for breast cancer...
8. PubPeer - HIF-1 recruits NANOG as a coactivator for TERT gene transcri...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意大利:武汉爆发之前,新冠已在..
  • 肝细胞癌治疗的临床现状..
  • 先睹为快丨2022 ESMO盛会国产创..
  • 中秋可以出京返乡吗?这类人员,..
  • 科研诚信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科研诚信事件和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