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我们无法预防感染新冠,怎么才能防止新冠后遗症?

疫情百态

2022-09-26   来源 : Hanson临床科研

1202 0

用数据,来辨清事实。


关键词:COVID-19;后遗症


2022年9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接受CBS 60 Minutes采访时说:
”We still have a problem with COVID. We're still doing a lot of work on it ... but the pandemic is over.”
“我们仍然有 COVID 的问题。我们仍在为此做很多工作……但大流行已经结束。”


实际上,接种了3剂疫苗且感染过新冠之后;新冠疫情对美国的普通民众来说,在2022年暑假就已经结束了。

但像我这样自幼就胆小,且一直关注着新冠疫情的医科人来说,终于下定决心主动迎向新冠时,却陷入了另外一种恐慌:新冠后遗症

尤其在回顾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19)的研究之后,更加确信:最近感觉累,不是因为报复性疯玩,而是新冠的“疲劳”后遗症;甚至上班时想着周末去海滩的事,也是因为出现了新冠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后遗症。
终于,我不得不求助于一直在美国从事病毒研究的王宇歌博士。

王博士如此告诉我:

1,感染后的后遗症,其实普遍存在。

生活中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链球菌(又名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Strep throat),每个人都会时常发生,甚至每年秋冬季可能会发生多次。
如果你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去密切监控链球菌感染后遗症,即在链球菌感染之后每天给患者做所有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你会发现即使链球菌感染患者也会有不少异常指标,比如很多健康人在感染链球菌后会有蛋白尿等等。
而如果你去做个大型长期队列研究,会发现有相当比例的链球菌感染患者最终出现了猩红热、严重的肾小球肾炎-肾衰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在反复地感染链球菌,如果你怕感染链球菌引发的后遗症(很多后遗症很严重),那么你只能生活在隔绝环境中。

2,关注,是后遗症“明显”的重要因素。


之所以我们对于新冠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如此关注,除了病毒传播迅速造成人类大量感染,重症患者多,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具有肺炎引发的脏器损害从而不能完全康复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对COVID-19的关注度极高

因为全球大流行,人类将前所未有的医疗资源倾注于该单一疾病之上,进行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迅速、全面、深入的传染病和病原体研究,给予了患者高度的关注,从而发现了这些Long COVID后遗症。


相比之下,现在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和关注链球菌的并发症,哪怕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十分严重也十分常见;甚至严重的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以及流感病毒感染,对他们的后遗症研究也寥寥无几。


所以说一方面SARS-CoV-2本身在三年时间迅速传播,引起了百年不遇的疫情大流行,确实应该引起足够关注;但很多传染病其实都有引发严重后遗症的风险,只是因为不关注,所以即使普通大众都是高危人群,也会觉得自己离这些病原体很远,却觉得离SARS-CoV-2很近。


3,COVID-19后遗症的发生率到底有多高?

我们先需要区分COVID-19病例的后遗症还是COVID-19住院患者的后遗症,因为差别非常大。

1)COVID-19病例的长期后遗症

2022年8月6日Lancet(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个大型的新冠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研究,来自荷兰的Lifelines Corona Research Initiative;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观察了一个连续入组的COVID-19人群,得到的结论极为可靠【1】。

研究显示,COVID-19病例在发病后90-150天的持续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呼吸时疼痛、肌肉疼痛、听力丧失、嗅觉丧失、四肢刺痛 ,全身乏力等临床表现;12.7%患者的症状与COVID-19有关。

【柳叶刀】首项前瞻性“新冠长期后遗症”对照研究,观察到不一样的结果


2)COVID-19住院患者的长期后遗症

2022年5月11日Lancet Respir Med刊载了一篇中日友好医院曹彬课题组的Long COVID研究,这项研究将上述随访延长至了两年
结果显示:具有至少一种Long COVID症状的COVID-19康复者的比例从6个月的1149人中的777人(68%)下降至2年时1190人的650人(55%)【2】
疲劳和肌无力是最常见的主诉后遗症。

新冠长期后遗症的最好队列研究,发表了2年随访数据


3)COVID-19重症患者的长期后遗症


2022年4月23日Lancet Respir Med发表了篇十分重要的COVID-19论文,是英国的大型新冠后遗症研究PHOSP-COVID结果【3】。

研究分析了英国2,320名COVID-19住院的重症患者出院后持续一年的随访数据,其中807人完成了一年随访。

在这些重症出院后5个月时有后遗症的比例为74.5%,1年时有后遗症的比例为71.1%

全球新冠感染超5亿人,长期后遗症到底有多高?


由上述研究发现,COVID-19感染后发生长期后遗症的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发生后遗症的风险越高


由此,我们更需要确认:


4,如何防止COVID-19后遗症的发生?


1)疫苗预防性接种


2022年7月1日,意大利IRCCS发表了一项目前最全面的新冠长期后遗症(Long COVID)文章,这项研究是长期后遗症十分重要的研究之一,结论回答了防治新冠后遗症发生的关键因素【4】。

研究观察到2,590人队列中,739人发生COVID-19,229人出现Long COVID。研究发现未接种疫苗的患者发生率为41.8%,接种一剂后发生率为30%,接种2剂后为17.4%,接种3剂后为16%。

研究显示,疫苗接种是与新冠长期后遗症降低相关的保护因素。


但本研究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更大、过敏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是发生长期后遗症的危险因素

意大利IRCCS发表了目前最全面的新冠长期后遗症文章


由此,对于老龄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除了给予第二剂加强针接种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2)高危人群及早启动新冠治疗


2022年8月2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组10.9万Omicron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在 65 岁或以上的患者中,接受Paxlovid治疗的患者因 Covid-19 住院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5】。

【NEJM】10万感染者提供证据丨针对Omicron突变株,辉瑞的抗病毒药Paxlovid还有效吗?

3)感染后的疫苗补救接种

2022年5月18日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英国国家统计局大型队列研究论文,发现:感染后再补救接种疫苗可以将Long COVID发生率稳定降低8.8%【6】。

23.7%新冠感染者有长期后遗症!感染后如何降低长期后遗症?BMJ给出答案


小结:

COVID-19病例的长期后遗症,主要是因为肺炎及其他脏器的病理损伤,这本身不是病毒在持续作用引起的,而是器官损伤引起的;也就是说,急性期的病情越重、后期就越容易出现后遗症。
接种疫苗,检测出阳性尽快服药、甚至感染后的补救性疫苗接种是预防重症及长期后遗症的有效手段;而老年人和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需要重点关注。


原文链接:

【1】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1214-4/fulltext
【2】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es/article/PIIS2213-2600(22)00126-6/fulltext
【3】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es/article/PIIS2213-2600(22)00127-8/fulltext
【4】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94072
【5】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4919
【6】 https://www.bmj.com/content/377/bmj-2021-069676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Nature:携带这个APOE基因型的人..
  • 中国超40万人研究:糖尿病与胰腺..
  • 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 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重症COVID-19,..
  • 新冠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新冠疫情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