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为什么有的科研人员会搞学术造假?

媒体聚焦

2022-12-27   来源 : SCI发表辅导

1471 0

其实这个事请要从两方面说起。

科研造假从动机上分成两类,一类是主动造假,很多答主说的都是这类情况。另一种是被动造假,这是很多大老板会遇到的情况。

主动造假

先说说第一类,主动造假。

这种情况的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因为造假的成本太低了,而收益却非常高。

主动的学术造假,简而言之是一条有可能万劫不复,但也有可能没啥事的通向成功的“捷径”。

靠着学术造假,有的人评上了职称,有的人拿到了课题,甚至有的人功成名就成了大佬!

最夸张的一个学术造假的例子,是人家造假造成了“民族英雄”、“国宝”了,差点冲击诺奖。

科研圈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我说的是谁了,没错,我说的就是韩国的“最高科学家”、“克隆之父”黄禹锡。他科研造假都造出世界级成果了,我怀疑再晚查出几年,诺奖都要收入囊中了。 
当然,这种级别的超高收益,在整个学术造假圈里都是凤毛麟角的。大多数搞搞学术造假的梦想都很“平凡”,无非是想多发两篇SCI,评个职称,拿个课题啥的。

但是,一旦被查到学术造假,这个人的研究生涯大概率就结束了。可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造假的成本太低,造假又太容易了!

尽管学术圈有审稿人制度的存在,但根本防不住学术造假。比如你PS了一张图,审稿人是几乎不可能把你的实验重新做一遍,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得到类似的图片。而且,每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环境都千差万别,他也许想要复现,但也不一定有这个条件。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是,你的结果不能“太重要”,如果太重要了的话,确实会有不少人会试着复现你的实验。

但是,这种学术造假还是比较低级。PS过的图片实际上是可以使用一些软件查出来的。所以,最常见的一类造假就是有意识的删改和伪造数据。比如黄禹锡事件中,当时调查就显示,黄禹锡实验室得到的卵子远比论文中提到的多,换句话说,他只是把对自己结论有利的结果放了出来。

所以你看,这造假的难度有多低!只要学过一点统计学知识,会删删数据,就具备学术造假的功力了。

不过话说回来,小伙伴还是要安安心心的做研究,踏踏实实地写文章,不要搞歪门邪道。因为有的事情,一次犯错就需要用一辈子来偿还!一次学术造假,基本就断送了你整个学术道路!

如果想要多发表文章,不一定要走学术造假这条路,你完全可以试试文章润色之类的论文辅助服务,专业的论文润色服务公司,它们对如何投稿,投到哪里,怎么提升发表概率比绝大多数学生和青椒明白的多,寻求它们的帮助一样可以大幅提升你文章发表的概率。

接下来,如果大家关注学术圈的新闻,你会经常看到那些被报导或者通报出来的消息,往往都会涉及一些大专家、教授。如果年轻人学术造假很好理解,毕竟自己什么都没有,职称、课题都需要有文章才能拿到,但人家都评了教授了,甚至已经是大专家了,还学术造假干嘛?你看他们造假的论文,发的也一般般,想来用这种文章冲击什么“国家最高科技奖”应该是无稽之谈。

所以,他们往往遇到的就是第二类造假。

学术造假

所以下面我就说说很少有人提到的第二类学术造假。

其实,第二类造假,也就是被动无知的造假不仅更可怕,而且“造假的人”大多也有点可怜。

所谓被动造假,就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作者之一,通常来说都是那个挂着通讯作者名头的大佬,他根本不想造假,甚至根本都不需要造假,但这篇文章偏偏是一篇学术造假的文章,他也因此受了牵连。

众所周知,通讯作者,尤其是大老板级的通讯作者,大多既不亲自做实验,也不亲自写文章,能给你改改就已经是好几个月修来的福气了。人家主要负责提出方向想法以及申请基金,给自己手底下的博士生和小老板提供资金支持。所以,一篇文章的实际操作者,哪怕伪造了数据,甚至PS了一张假图,大佬也大概率不会发现。

甚至有诺奖得主都在这上面吃过亏。37岁就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巴尔的摩,在他自己50多岁的时候被迫辞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职务,只因为一篇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有部分内容造假。 

而巴尔的摩最冤枉的是,他实际和这篇论文没太多关系,只因为一个同事发表论文中使用了巴尔第摩实验室的数据,所以把这位大佬的名字署上了(这件事闹得非常大,持续十年才尘埃落定,最终调查结果是巴尔的摩并没有学术造假。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巴尔的摩事件)。


如果说这个例子太远,其实我身边已经有大佬在“被动造假”上栽跟头了。就在前段时间,我有过一面之缘的一位教授,他早就功成名就,学校领导也当过了,现在安安心心当一个专家教授,在本地一所大学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结果,就是这么一位老专家,在前端时间自然基金委的通报中,被通报了两篇论文造假。已经批下来的基金被收回,而且这位老专家临到老了还给了一个行政警告的处分。

我后来和他们学校的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这篇文章是他的博士生写的,他也就看了看改了改就投出去了,你说他有责任吧,确实有点,但人家一年几十篇SCI发出去,哪能盯得住每篇文章是怎么做的实验,怎么出的数据。

但没办法,你既然是通讯作者,那就要负责。

这也给已经升任通讯作者的老师们提了醒,一定要为自己的文章负责,一定要看紧了自己团队的科研行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立此存照][挖坟鞭尸] 无症状感..
  • 如果停止清零,中国人会死亡400..
  • 最新丨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
  • 柳叶刀:香港大学真实世界研究显..
  • 科研诚信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科研诚信事件和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