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神药”Paxlovid的画皮是恐慌

超热文章

2022-12-29   来源 : 多肽链 ,作者黄岩

1372 0

《多肽链》原创出品
作者|黄岩


世间无“神药”,只怕众人抢。


北京大兴同仁医院感染大楼内,在繁忙的人群中,一名刚输完液的中年妇女四处观望,时而在智能药品检测机器上检索“特效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等关键词,时而攥住内科医护人员的衣袖,或站在服务台和挂号处工作人员面前问道:“请问这里有特效药了吗,怎么才能买上?”


服务台:“不清楚,但别问了,这不是‘神药’。”


挂号处:“谁要用?住院了吗?是重症患者吗,有重症倾向吗,患者年龄多大?这可不是一感染就能用的。”


匆忙走过的医护人员:“可能医院有这款药了吧,但还没接到具体通知,线上一个简单的培训倒是有一个。”


这样的场景近期在多家医院发生,由于“新冠特效药进入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消息席卷而来,不少患者及家属纷纷从家附近的社区医院走向更远也更大的医院问询。


凛冽寒冬里,自疫情防控放开后,新的“恐慌”以“抢药”的形式替代、蔓延开来,从连花清瘟到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供应链端节奏失衡,药店一上架被一抢而空、紧接着进入无尽的等待期,线上O2O平台显示7至90天送达……


对于应对疫情新的阶段,显然各方的准备并不充分。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中,抢药囤药似乎就变成了老百姓的本能。


而在网络流量和碎片信息的裹挟下,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大有被供上神坛的味道。


然而,即便是医护人员也大多并没有充分了解这款辉瑞新药的具体情况,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更无法知晓用药的条件和禁忌。


但一些打着“新冠特效药”标签的关于Paxlovid的信息,快速在网络上流转,对于很多有基础病染阳的老年人的家庭,亲人不想也无法送老人去医院,“新冠特效药”似乎就变成了那根“救命稻草”。


于是,互联网上各种渠道里,有人“恰逢时宜”的贩售起“神药”来。氛围烘托之下,Paxlovid被炒到了3000元人民币的药价,甚至连Paxlovid的“平替”版本——印度新冠仿制药都被炒到了千元一盒。


当然,轻信网络贩售信息被骗的人也大有人在。可越是这样,就越有人对抢购“神药”趋之若鹜。


相较于老百姓对神药的冲动购买欲,医学圈对Paxlovid的评价却是充满争议的。


如尽管作为小分子抗病毒药,Paxlovid的作用靶点几乎都是复制过程中的酶,理论上该类药物对毒株不同变异体会维持较高的有效率,但伴随Paxlovid使用量在海外市场的增加,许多专家也对其耐药性提出了担忧与质疑。




“特效药”、“神药”之声被放大的同时,亦有不少行业内人士批驳其为“虎狼药”,并将矛头直指其背后商业利益的提线操弄。




壹| 讹传

没有“特效药”


关于辉瑞这款小分子口服药,各种消息其实早在Paxlovid在国内正式上市之前就蔓延开来,“特效药”的标签,也似乎从一开始就与Paxlovid贴在了一起。


今年2月间,国家药监局宣布有条件批准辉瑞的新冠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的“Paxlovid”进口注册。


一时间,A股市场上掀起了新冠“特效药”概念股的炒作,为辉瑞等公司提供各种医药外包服务和原料药的上市公司,揭竿而起以涨停板响应。


然而,国内药品管理法中根本就没有“特效药”的概念,只有“特殊疗效的药物”的说法。仅从字面看,这也是大相径庭的两个表意。


而无论从科学和法学界定上,“特效药”也是个无法成立的概念。但现在“新冠特效药辉瑞的Paxlovid”却在公众认知上成为一个“确定化”了的名词。


放在其他商品身上,这绝对又是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但Paxlovid不是保健品,不是OTC,是被纳入医保甲类目录的处方药,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这也引得张伯礼院士和一众临床医师不断大声疾呼,新冠特效药是没有经过大量临床循证证据证实的,是无良炒作,广泛传播必然会对人民群众产生极大的误导。


即便是要评价药物的效果,张伯礼认为也应是等到疫情阶段性结束后,对疫情进行一个宏观的复盘,综合总结分析疫情救治情况,然后对其中发挥良好临床疗效且副作用

轻微的药物进行最终评价。


从国外的相关研究来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22年8月24日发表的一项Paxlovid的大型真实世界疗效研究显示:接受Paxlovid治疗能明显降低年长感染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65岁或以上的成年人接受Paxlovid治疗后的新冠住院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年轻人。


然而这项研究还发现,40至64岁的相对年轻的人群中,Paxlovid“没有发现治疗有明显效果的证据”。所以,在国外研究结论中,Paxlovid也称不上是“特效药”。


不过,由于欧美国家在新冠病毒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没有什么余地,因此Paxlovid就成了治疗新冠病毒的首选药物,美国政府为此花了百亿美元购买该药。


辉瑞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其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Paxlovid持续增长强势,全球收入达 75.14 亿美元,占据辉瑞总营收的33.2%。


不少证券分析机构亦表示,新冠小分子口服药受毒株变异的影响较小,同时具备生产成本低、产能限制少、服用方便等优势,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具备较大潜力。


目前,治疗新冠的西药药物形式主要有抗体药物和小分子口服药。


中和抗体药物以刺突蛋白作为靶点进行攻击,进而阻止病毒入侵细胞。新冠病毒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会不断变异、进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刺突蛋白,产生更多的位点用于和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其关键突变可能导致疫苗和抗体药物抵抗效果明显减弱,在“善变”的奥密克戎毒株面前,中和抗体药物似乎“赶不上趟”。


而小分子口服药主要围绕病毒侵入人体增殖过程中的刺突(S)蛋白、3CL蛋白酶、RNA聚合酶三个靶点开展研究。以3CL蛋白酶抑制剂和RNA聚合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小分子药靶点保守,不易受病毒变异影响。因此,有着较好临床数据的小分子口服药,也成了今年国内药企研发的宠儿。


但对于上市不久的新药Paxlovid冠以“特效药”的标签,本身就是不科学、不规范的。


无论什么药品,用药和药品药效需要极为严谨、规范的说法,不能以互联网传播、公众传播的概念来替代任何药品的科学评价。




贰| 盲从

价高未必适用


早在今年2月获批进入中国市场之后,Paxlovid开始在浙江投入使用,价格为2300元/盒,并纳入了医保。


在国内售价高达2000+的Paxlovid,放在海外部分市场还有着更高的“身价”。如欧洲多个国家政府采购价为每盒600美元至700美元,约合人民币4176元至4872元。


高定价的Paxlovid,实际也备受争议,不少人质疑其中的商业利益。然而在各种声音的混杂之中,Paxlovid高额的药价却在普通人心中再次锚定了“特效药”的印记。


资本交织,舆论甚嚣尘上,“特效药”的利益链条开始悄然作祟。在北京,经手黄牛的Paxlovid,价格甚至炒到了五位数,货源紧贴售罄边缘,但求药者仍蜂拥不绝。


一些微信群中的“销售人员”称能够以更低的批发单价拿到Paxlovid,各种地下“暗渠”一夜之间又在网络间活络了起来。


这又反向刺激了公众对于“神药”的认定。甭管阳没阳,只要有本事能买到Paxlovid,在朋友圈里都能显示出不一般的地位来;甭管用不用,反正手有神药心就不慌,家里老人就能保太平。



可实际上,Paxlovid的适用人群非常小,根本不适合普通公众囤积抢购。


就目前该药信息来看,仅供12岁以上、体重40公斤以上、有发展为重症风险的患者使用;或者年满65岁以上,长期吸烟,有着慢性基础病、癌症、处于化疗期、或者器官移植后的高危人群。


即便用药也必须先由医生根据CT指征开具处方,严格遵照医生指导用药。这段时间,由于缺乏用药常识,盲目用药、叠加用药、用药过量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肾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比比皆是。


对于Paxlovid这种新药、处方药,就更应该谨慎用药。尤其有基础病长期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还必须注意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使用Paxlovid还必须注意用药“窗口期”的问题。


有新冠病毒感染阳性指征的病人要早使用,通常阳后3-5天是Paxlovid的最佳服用期,但往往大部分人检测出阳性后已经错过了最佳服用期,此外抗原检测也会出现阳性反应的滞后等问题,因此患者比较难确定用药时间窗。


从问题的根本上,我们还需要降低对所谓“新冠特效药”的舆论关注热度,尽快对市场销售人员、医护人员进行Paxlovid的教育培训,以引导公众合理用药,对Paxlovid使用有正确的认知。



叁| 风险

“神药”的B面


自身是否属于该药的可适用人群,这是需要保持理智购药的一大考虑因素。而在另一面,Paxlovid会有什么样的额外使用风险,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认知。


回到文章最初,医院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已经无数次向前来问询的患者传达:“Paxlovid不是药神。”


Paxlovid这款小分子口服药,在服用上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停药复阳,以及叠加用药会引发血栓风险、肝脏损伤等严重问题,然而这些风险往往被用药认知匮乏的公众所忽视。


此前,《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列出了数十种心血管药物,以及讨论了与Paxlovid一起服用是否安全、是否会相互作用的问题。


文中提到: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与Paxlovid一起服用是安全的,但存在其他药物可能会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发生该情况时应该调整或暂时停止Paxlovid的剂量。


文中举到的例子是,当拜登新冠检测呈阳性,并于今年7月份开始服用Paxlovid时,其医生暂时让他停用了Crestor和Eliquis这两种心脏药物。


此外,Paxlovid和某些血液稀释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与他汀类等一些胆固醇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与某些降压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低血压,出现潮红和肿胀等症状。


Paxlovid由两种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组成。其中利托那韦是一种非特异性药物,被用于治疗HIV很多年,可以抑制新陈代谢。


但同时,利托那韦也能抑制其他药物的代谢。因此,对于那些正在服用某些血液稀释剂、心脏药物、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药物的患者,要不要服用Paxlovid这一问题,必须非常谨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贡雪芃提醒,利托那韦可能会导致肝损伤,有严重肾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儿童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均不建议使用。


目前该药物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尚不完善,缺少特殊人群数据,存在合并用药的风险。事实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用药时,都需在医生或者专业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用药。


除此之外,国外各种研究结果证明,“神药实际并不神”,服用Paxlovid后复阳的情况也不少,亦证明Paxlovid效用被舆论夸大。


如此看来,如何提升公众对于用药安全认知,也算是Paxlovid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数据信源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或作者认为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国产新冠药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
  • 习近平对爱国卫生运动作出重要指..
  • 2022中国家庭健康大会暨2022年度..
  • 博士论文“直译式”抄袭日本著作..
  • PD-1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肿瘤资讯、医疗政策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