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1
近日,我院新生儿科、儿科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团队、心血管外科、超声科、麻醉科联合为1例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的新生儿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获得成功,这是我院乃至佛山地区首次开展新生儿微创心脏介入手术。
患儿是一名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因“气促”在新生儿科住院,当时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瓣狭窄(重度)、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右心室到肺动脉血流受阻,仅有1束约2.1mm血流经瓣膜进入肺动脉,血液氧合严重不足。患儿出现了唇周青紫,血氧饱和度下降,予前列腺素E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改善了血氧情况一段时间。但好景不长,经皮血氧饱和度又出现了下降,最低至70%-75%,复查超声提示肺动脉瓣压差95mmHg、卵圆孔右向左分流、右室壁增厚,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心血管外科、新生儿科、儿科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团队、麻醉科、超声科立即进行多学科会诊,解决患儿瓣膜梗阻、维持氧合迫在眉睫。医疗团队设计了三套方案:首选经股静脉入路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但患儿未足3kg,体重轻、血管细小,置管困难,这是巨大挑战;次选是经胸小切口入右心室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三选是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切开术。后两种术式手术创伤大,风险极高。到底选择哪一种,需待手术进展而定。
手术当天,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心电监护、气管插管、麻醉、有创中心静脉压监测、动脉压监测等。经超声专家评估静脉口径,认为有条件尝试经股静脉入路,遂为患儿尝试行股静脉穿刺。经过多次穿刺努力,一句“穿到了”振奋了在场医务人员的心,这意味着患儿有机会免于开胸手术了。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李俊杰主任指导下,我院心血管外科、儿科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团队正式为患儿开始手术。术中行心导管检查发现右心压力明显高于左心室压力,右心室造影提示瓣环径6.9mm、仅有一束约2.1mm血流通过狭窄肺动脉瓣膜、肺动脉发育尚可,遂建立了右心室-肺动脉瓣-动脉导管-降主动脉轨道,就在建立轨道的同时,患儿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0%。留给术者时间不多了,需迅速、安全地完成扩张。在专家指导下,术者快速交换8mm肺窄球囊扩张导管,对狭窄的肺动脉瓣进行4次扩张,扩张后患儿饱和度逐渐上升至95%,再次行右室造影提示过肺动脉瓣膜血流明显增多,术后测得跨瓣压差32mmHg(轻度狭窄)。术后患儿安全返回新生儿病房,予机械通气、强心、利尿及静脉营养治疗。术后第二天,患儿撤呼吸机,监测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正常、唇周发绀缓解。出院前为患儿复查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瓣狭窄轻度、卵圆孔未闭(左向右分流),目前新生儿在进一步出院后随访中。
据儿科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团队负责人蒋威主任介绍,肺动脉瓣狭窄(PVS)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但新生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是其中一种较严重的类型。此类患儿出生后,一方面由于肺动脉瓣狭窄、右室肥厚,右心室压力升高,出现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另一方面由于肺动脉瓣严重狭窄,大量静脉血不能进入肺动脉,无法维持氧合,生后常依赖动脉导管增加肺血流量、维持氧合。随着动脉导管的关闭,新生儿缺氧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新生儿夭折。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经皮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PBPV)、经胸小切口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及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狭窄交界切开术,无论何种术式,目标在于解除瓣膜梗阻、恢复肺血灌注、提高氧合,改善缺氧,从而保证婴儿生长发育。部分CPS患儿在球囊扩张后3-6月再次行2次扩张,达到完全解除瓣膜梗阻的目的。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PBPV)手术适应证:1.超声或心导管测量肺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40 mmHg或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的PVS ;2.依赖动脉导管开放的重症新生儿PVS;3.符合上述球囊成形术指征的瓣膜发育不良型PVS;4.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如果解剖合适且排除右心室依赖性冠状动脉循环,可进行瓣膜打孔球囊成形术 5.婴幼儿复杂CHD伴PVS,暂不能进行根治术时,可采用球囊成形术进行姑息治疗。
本次多学科合作成功开展新生儿微创心脏介入手术,体现我院小儿心血管微创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新生儿的救治提供了优质的本地医疗资源服务。
供稿:新生儿科编辑:孙凯 审核:陈润钿
百度浏览 来源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