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
今年16岁少女小李(化名),她所罹患的疾病堪称罕见病中的罕见病。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在全球80亿人口中,目前仅报告不到400例,两千万分之一的厄运降临到了这个女孩头上时特别的猝不及防。
更为可怕的是,这一肿瘤属于快速生长型肿物,短短一个月肿瘤就长大到18cm左右。痛苦不堪中一天要用六次强力止痛药。
11月底适逢院南院区所在的海珠区严格管控。彼时正在进行疫情防控巡查的肝胆胰专家刘超副院长,在急诊科听闻了小李这一特别案例,立即警觉了起来,拍板将孩子果断收入到病区进行治疗,必须着手马上手术干预正在吹气球般长大的肿瘤。
仁心守护 生命之光
高烧持续一周不退,家住广东阳江的16岁少女小李(化名)本以为自己得了流感,去医院检查时却意外地查出身患罕见的“巨型”肝癌。快速生长的巨瘤引发高热、气促、腹痛、恶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李的生命力迅速流失,亟待手术切瘤救命。
刘超教授为患者查体
这是去年12月初的事情。彼时广州新冠感染就诊人数增长,多家医院医务人员大批感染减员,非新冠的高难度危重症手术还能做吗?术后护理跟得上吗?
“我们将拼尽全力,带孩子走进2023年,陪她走得更远!”面对家长的绝望泪眼,“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我院副院长刘超教授郑重承诺。他率领胆胰外科团队克服科室减员一半、手术难度极高等困难,联合全院多学科团队会诊,最终为少女完成高难度肝肿瘤切除手术。
2023年的第五天,入院时难受得时常大哭的少女,笑眼弯弯地说:“感觉好多了!刘教授叫我多吹气球促进康复,我现在不仅能吹气球,还能唱歌了!”
持续高热原来是肝脏肿瘤作祟
2022年11月底的一天,正在南院区进行疫情防控巡查的肝胆胰肿瘤专家刘超副院长,走到急诊科时,注意到了一个候诊者的异样表现。
靠在妈妈怀里,呼吸急促、下肢水肿,因疼痛不时地发出呻吟声……她正是小李。数日前,小李因在校期间持续高热,到当地医院做上腹部CT检查,意外地查出肝右叶巨大占位病灶,肿瘤大小约14.9厘米×11.1厘米×12.2厘米,瘤内出血,考虑为恶性肿瘤。治疗多日后,见小李越来越难受,妈妈当机立断,带她到广州医治,最后辗转来到我院求助。
术前,李同学端坐呼吸气促
术前,李同学下肢水肿
术后,李同学下肢恢复正常
经过影像学检查后发现,小李右肝肿瘤在1周内已长大5厘米,生长到18厘米×13厘米×14厘米。“这孩子的肝肿瘤长得太快了,情况很危急!”刘超副院长果断将其收入胆胰外科病区。
小李的肿瘤不仅个头大,长得位置也很凶险:侵入了右侧胸腔,压迫右心房和第二肝门,膈肌难以正常运动,导致呼吸困难、无法平躺休息;影响了重要血管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正常回流,导致胸水、腹水、腹壁和双腿严重水肿,行走困难。猛长的肿瘤还引发了强烈的肝区疼痛,小李清醒时,每一刻都饱受折磨。
右肝巨大肿瘤压迫第二肝门
右肝巨大肿瘤压迫下腔静脉
克服人手不足困难 发起两次多学科会诊
“我们科里因新冠感染战斗性减员,最难的时候只有一半的人能坚持到岗。这种程度的肝脏肿瘤手术是用血大户,血源也紧张。但孩子的病情十分严重,治疗一刻也不能拖延。”刘超说,他和林浩铭副教授发起两次多学科会诊,以线上线下联合会诊的方式,邀请肝胆外科王捷教授、儿科黎阳教授、心血管外科梁石副教授、麻醉科彭俊副教授、重症医学科张克林主治医师、放射科石广滋主治医师等一起讨论小李的病情。
能到病床边就到病床边,能在网上就在网上,为了这个正值花季的生命,各科专家集思广益。考虑到小李体内的肿瘤长得快、体积大、张力高,有穿刺出血风险,无法先进行化疗或放疗,应尽快手术治疗。为了减少肝切除中出血的风险,医疗团队决定采用创新的方法,在麻醉后、手术前,先进行“VV-ECMO循环辅助”,用ECMO将病儿下肢血液转流至颈内静脉,这样一方面降低肝静脉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回心的血容量,有利于麻醉中保持血压平稳。
13小时鏖战 完整切除巨大肿瘤
“孩子病情太凶险了,如果不切除肿瘤的话,她的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我们会尽全力救她,但也要做最坏的打算,手术台上有可能出现意外!”术前谈话时,刘超与小李的妈妈坦诚交流,把风险和机会都一一言明,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手术当天,医院派出了精兵强将,胆胰外科、心血管外科、麻醉、护理……所有医务人员竭尽全力,经历3个小时的术前准备、无影灯下10个小时的鏖战,最终为小李完整切除巨大肿瘤。
“我最担心的情况没有发生,心里犹如一块巨石落地!”手术完成,刘超长舒一口气:“抗癌治疗的第一步顺利完成了,但我们不能放松,还要一步步走稳。”病理显示,这是一种恶性极高的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据文献报道,从1978年至今全球仅报告了不到400例未成年人病例。
由于胸腹联合切口很大,身体因肿瘤饱受打击,小李的术后恢复又是一道道难关:抗感染、镇痛、呼吸功能康复、拔管……ICU和胆胰外科的医护团队精心护理着小李。
“如果我们不努力的话,病人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小李住院期间,恰逢新冠感染高峰到来之时,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日接诊人数达到了创院史记录的1000人,是平时的10倍以上。为应对随后到来的重症收治高峰,医院在400人的原有各ICU医务人员的基础上,又从各科抽调医务人员组建100人的 “逸仙重症医疗突击队”第二梯队。
此时,病房里的小李也一度出现发热险情,但在医务人员的对症处理下,很快退烧。经过一个月的调养,呼吸困难、肝区疼痛和双下肢水肿均已消失,小李可以平卧和自由活动。她计划近期出院,休养后接受进一步治疗。
“我不明白平时这么健康的孩子怎么会突然病了呢?当时我们连夜从阳江来到广州,真心感谢刘教授团队给我的孩子重生机会!”小李的妈妈眼含热泪表示,这一个多月来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专业与热诚。
刘超教授团队与李同学及其家属合影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我们不知道能陪他们走多远,但是我们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陪他们尽可能地向前走。”刘超说,医学并非万能,医疗行为也常受时势的影响,但是只要有1%的可能性,医生都会拼尽全力守护生命,“如果我们不努力的话,病人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来源: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
责编:黄睿、刘文琴、沈丽娜
初审:林伟吟
审核:欧阳霞
审核发布:古小红
百度浏览 来源 : 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