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一个说法在网上越传越凶:新冠到底是不是小号艾滋?背后的真相值得深思…

疫情百态

2023-01-19   来源 : 王耳朵先生

1059 0




就在上周末,国家卫健委公布了一组数字:


从2022年12月8日,到今年1月12日,全国在院新冠死亡病例,59938例。


这是放开后,官方第一次通报新冠死亡数据。



35天,近6万人逝去。


数字背后,是这一个多月我们亲眼目睹的一场场别离:


来自高校的一篇篇讣告,来自身边亲朋的一个个噩耗,还有新闻上知名的、不知名的一次次道别......


春天或许不远,可寒风依旧彻骨。


但悲痛之外,这些天,另一场恐慌却开始上演。




01


一个说法在网上越传越凶:


新冠是小号艾滋。


称新冠病毒和HIV一样,会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崩溃,并会长期携带,甚至遗传。


就像深埋在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



传言的来源,恐怕要追溯到几个月前。


去年6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副院长,在接受新闻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奥密克戎BA.2这种新冠病毒,有两个功能:


一个类似SARS功能,还有一个类似艾滋病功能,它对免疫有明显的抑制功能。”



要注意,副院长说的是两个“类似”。


但艾滋病一词的提及,让人心头一惊。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科普,艾滋病感染者在临床表现上有4个阶段。


最开始的急性感染期,人会发热、乏力、出汗。


有咽痛、咳嗽、呼吸困难这些呼吸道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这些消化道症状;还有人会肌肉酸痛、体重下降。


再往后,会进入长达好几年的无症状潜伏期,直至最终发病,免疫功能全面崩溃,一次小小的细菌感染都可能造成死亡。



有人对号入座,大惊失色:


奥密克戎感染和HIV急性期症状竟然一模一样。


一样的发烧、咳嗽、全身痛,一样的“刀片嗓”“宝娟嗓”,还有“腹泻株”“减肥株”......


接着,又有人称,自己发现新冠特效药竟然原本是用于治疗艾滋的。


比如刚进了医保的阿兹夫定片,以及辉瑞P药中的利托那韦片。




这两条“线索”,联系上副院长的话,似乎将传言“实锤”:


新冠病毒与HIV,从症状到治疗,竟如出一辙。


不少人觉得细思极恐,越想越怕。


毕竟大家感染之后,确实一段时间内都很虚弱,很疲惫。


很多人以前只是有些小病小痛,感染后症状也被放大,感觉身体垮了。


这些反应,是不是说明新冠病毒和HIV一样,在让免疫系统全面崩盘?


“小号艾滋”之说就这样愈演愈烈。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02


我承认,最开始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也是很担忧的。


毕竟新冠感染,可能每个人都逃不掉。


于是我去查了很多资料,结果发现,似乎不是这回事。


专业术语太复杂,咱们尽量说得简单些,聊清楚。


我先来打个比方:


如果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国家,那我们的免疫细胞,就是这个国家的“国防军队”。


有“特种兵”T细胞,“导弹库”B细胞,以及“清道夫”巨噬细胞等等。


它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我们的血液和组织里巡逻,发现“敌军”病原体,就马上消灭。



但新冠病毒和HIV这两个敌人,不太好对付。


它们都属于RNA病毒,这种病毒有个特性:善于偷袭和附身。


侵入我们的身体后,专门寻找能和自己配对的人体细胞,一对一攻击细胞后,吸附在上面。


之后,开始复制,继续寻找细胞,攻击,吸附,疯狂增加数量。


一个一个,招兵买马,把我们的细胞,打造成它们的“军队”。


这就是副院长说的“类似”,这两个病毒的作战原理,确实是相似的。


但它们的作战风格却不太一样。


新冠病毒喜欢到处打打杀杀,攻击好几种细胞。


除了部分免疫细胞,还包括我们的呼吸道、肺部、肠道细胞,甚至神经元细胞。


所以我们感染后会有咳嗽、拉肚子、头痛等许多症状。


但HIV,更毒,更狠。


它专门攻击的,就是负责我们重要免疫功能的T细胞。



“特种兵”都被打趴下了,人身体“军队”的第一道防线算是被攻破了。


之后“敌人”又继续攻击其他免疫细胞。


防线都被摧毁,后面更是节节败退,最终导致整个免疫系统崩溃,感染者丧失免疫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艾滋病正式名称叫“获得性综合免疫缺乏症”。


人没有了免疫力,再小的病毒、细菌、微生物都能轻易趁火打劫。


所以HIV最初感染的一段时间,病人会出现一大堆症状。


说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新冠病毒和HIV入侵人体的方式是相似的。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治疗艾滋病的两种药被用来治疗新冠。


因为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就是阻止病毒和细胞结合,或者阻止病毒复制。


不让它们扩充力量,也就给了免疫系统趁胜追击的机会。


但它们导致发病的机理,却并不相同。


并且,更关键的区别,在于接下来要发生的事。




03

这就要说到两者最大的不同:


新冠病毒是单链正链RNA,HIV则是双链正链RNA。


后者可以逆转录成DNA,插入人体的基因组。


就相当于,这个残暴的病毒军队已经把人的免疫细胞杀光了,但它们摇身一变,伪装成“正规军”。


让身体放松警惕,误认为是“自己人”。


就这样,HIV大摇大摆住在感染者体内,建起一座病毒生产工厂,持续繁殖破坏免疫细胞的病毒,却无法被身体识出,乃至数年。


直到一朝爆发,致人死亡。


这就是为什么艾滋病无法根治,需要终身服药。


即便药物不能消灭病毒工厂,却起码能杀死源源不断生产出的病毒,延长寿命。


HIV,真的够狡猾阴险。



但新冠病毒不至于此。


虽然进入人体后它攻城略地,但目的是要杀死我们的细胞,不像HIV那样还伪装成“友军”,从背后反咬一口。


大部分人靠自己的免疫力,是能战胜它的。


所以说新冠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它是能自愈的。


当然,免疫大军拼命围剿,杀敌一千也要自损八百,于是我们阳康后还会虚弱无力,元气大伤。


而且免疫系统被全面激活后,不仅会针对病毒,也会针对平时被身体默认的基础病。


如果你身体有些小毛病,平时倒不觉得怎样,这时候就会被放大。


比如有人平时腰不好,感染后腰痛无比;有人平时饮食不好,肠道菌群失调,感染后菌群紊乱,所以有“放屁株”。


免疫学专家苏山博士打了个比方:


就像一场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的战争,敌人是消灭了,道路、田野这些战场也变成了废墟。



所以你看,我们阳时的症状、阳康后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


而且好好休息基本都会恢复。


这和HIV造成的免疫力崩盘是两码事。


而且,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艾滋病人哪怕最初的症状消失了,到了无症状的潜伏期,通过分娩、哺乳、性交等方式,还是会传染,对吧。


但新冠呢?


症状消失、转阴之后,“阳康”们就几乎不再有传染性了。


所以总结起来,新冠病毒和HIV从发病、传染、治愈,都有太多不同。


不要自己吓自己。




04


前面说了,看到传言我的确有焦虑,所以查阅了资料,才有了这篇文章。


也正是由于这个过程,我意识到:


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迷茫,而轻易被裹挟,带偏了方向。


起初因为对病毒的不了解,我们听信了恐惧,谈之色变,让感染者们蒙受歧视。


后来感染人数增多,我们听信了轻视,结果病倒了才认识到病毒的威力。


还有多少次,我们听信了慌乱,囤了许多东西,有人药多到浪费,有人一颗难求。


这些教训,还不够吗?


疫情3年多,经历种种后,我们起码该学会一件事:


越是平地炸雷、突然让人恐慌震惊的消息,越要加以分辨。


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是需要听到一些建议,但绝不要盲目迷信。


哪怕是权威,前后打脸的言行也不是没有发生。


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把认识世界、掌握真相的权利,拱手让给别人。


共勉。


参考资料: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艾滋病的分期及症状

红星新闻:新研究揭秘新冠在人体内运作机制:感染免疫细胞,大量复制病毒引发致命炎症

方舟科普: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是如何一步步毁掉免疫系统的?

苏山博士:新冠感染引发的免疫应答

dipei:新冠会破坏免疫系统吗?再感染风险很大吗?

健康时报:新冠病毒不是“大号流感”而是“小号艾滋”?千万别信!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阳康”后的心慌,躺着静养可能..
  • 医保谈判结果:有爱但不多..
  • 国内新冠患者的症状是不是真的比..
  • 小麦、桃子、腰果,这些普通食物..
  • 新冠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新冠疫情资讯。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