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研究

22年国人研究显示,长年吃大蒜,胃癌死亡风险降低34%

临床研究

2024-02-15      

1309 0

“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四川的蒜泥白肉、海南的蒜蓉粉丝虾、陕西的蒜蘸面......大蒜,在“舌尖上的中国”占据了重要地位,成就了无数中华美食。

 

中国人与蒜的渊源,毫不夸张地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宋代罗愿所著的《尔雅翼》中有“胡人以大蒜涂体,爱其芳气,又以护寒”的说法(“大蒜”味的香水还真是独特),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出大蒜功效为“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肿痛,化积肉食”。

 

吃过大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饭后和别人讲话都要捂着点嘴。正是大蒜这种独特的辛香,使得人们对它的态度呈两极分化。那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让人又爱又恨的蒜,到底有没有健康好处呢?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游伟程团队开展的一项历时22年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估了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维生素补充和大蒜补充对预防胃癌的影响,结果显示:持续7年摄入大蒜补剂与胃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与幽门螺杆菌治疗两周、摄入维生素补充剂7年有着相似的效果,但与胃癌发病率降低无关。该研究论文发表在BMJ上。

 

 

山东临朐县是世界上胃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1980-1982年期间胃癌死亡率为男性55/10万人,女性19/10万人(年龄调整后)。1995年研究学者在临朐县招募志愿者,经过纳入标准筛查后,最终共纳入3365名胃癌高发地区的志愿者作为RCT的试验对象。

 

3365名受试者的年龄分布在35-64岁。其中,2258名幽门螺杆菌抗体血清学呈阳性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三种干预措施或者安慰剂组,这三种干预措施为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组、维生素补充组和大蒜补充组;1107名幽门螺杆菌为阴性的受试者,也会被随机分配到维生素补充组、大蒜补充组或安慰剂组。

 

各组情况如下:

自己做的


经过1995年-2017年的22.3年随访后,在全部3365名受试者中,共出现151名胃癌患者以及94例胃癌死亡。其中,79%的胃癌患者以及81%的胃癌死亡病例来自基线幽门螺旋杆菌为阳性的人群。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和摄入维生素补充剂可以显著降低罹患胃癌的风险。多变量调整后,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参与者的患胃癌风险比对照组低52%(P<0.001),摄入维生素补充剂的参与者的患胃癌风险比对照组低36%(P=0.02)。从患胃癌的比例上看,摄入大蒜补充剂的参与者比对照组的略少,但差异并不显著。

 

 

从胃癌死亡率的角度来看,三种干预措施均是其保护因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以将胃癌死亡率降低38%,摄入维生素补充剂降低52%,摄入大蒜补充剂降低34%。但并未发现上述三种干预措施与其他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存在关联。

 

进一步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幽门螺杆菌治疗和摄入维生素补充剂在大约8年后,而摄入大蒜补充剂在大约12年后,对胃癌死亡率的降低作用变得更加明显。

 

 

但研究者也表示,分别比较三种干预方法在降低胃癌发病及死亡风险的治疗效果,发现三种方法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也就是说,摄入大蒜补充剂起效可能会比较慢,但效果会逐渐明显,且能在22年间持续存在!

 

综上,此研究发现2周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以及持续7年摄入维生素补充剂可以显著降低胃癌发病和死亡风险,且保护作用长期存在。摄入大蒜补充剂,降低患者胃癌发病风险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可以显著降低胃癌死亡风险。

 

此外,游伟程教授团队于1年后在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新研究,在纳入了生活方式后对受试者的胃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从不喝酒的人群中,摄入大蒜补充剂的保护作用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死亡风险下降67%!

 

本研究的作者在论文末表示,目前来看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是一种较有效的预防胃癌的方法,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胃癌的发生,也可能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而维生素和大蒜补充剂在降低胃癌发病、死亡风险上具有潜在价值。虽然见效慢,可能要数年才能产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也算是成本较低且安全有效的措施。

 

当然,本研究还留下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光吃蒜能不能起到类似大蒜胶囊的效果?一天吃多少蒜可以与其等同?这蒜要怎么吃?等等等等,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回答。

 

还真是神机妙“蒜”呢!

 

参考资料
[1]Li W, Zhang J, Ma J, Li Z, Zhang L, Zhang Y et al.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and vitamin and garlic supplementation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BMJ 2019; 366 :l5016 doi:10.1136/bmj.l5016
[2]Guo Y, Li Z, Zhang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ifestyle Factors, Vitamin and Garlic Supplementation, and Gastric Cancer Outcome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0;3(6):e206628.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6628




科研资讯(站内):

百度浏览   来源 : iNature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Nat Neurosci | 浙江大学李晓明..
  • 龙年首篇!海军军医大学王红阳等..
  • Cell Discov | 再添好处!复旦大..
  • 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如何诊治?..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