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来源 : VIP说
近期,一些海外媒体争相报道:《新冠疫苗可能导致全球超额死亡增加》——
但实际上论文原文「并没这么说」。
最近,一项发表在BMJ Public Health(2023年才推出的新期刊)的文章(下图)对各国在新冠大流行期间(2020-2022年)的「超额死亡」进行了分析。而这篇文章与相关新闻,很显然会被认为是「疫苗有害」的最有利证据。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什么是超额死亡?
那么我们在进入正题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做「超额死亡」——
超额死亡的定义是「某一特定时间段内记录的死亡人数超过了预期的死亡人数」,说通俗一点就是「某段时间内死去的人比我们预期的多了多少」,再简单来说就是「超出预期的死亡」。
举个栗子:
如果我们预计今年冬天应该有1万人自然死亡,但实际死亡人数是1.5万人,那么这多出来的5000人就是超额死亡。超额死亡原因可以包括一些例如传染病、自然灾害等「额外因素」,而这些额外因素导致了「更多的人死亡」。
为什么有人说新冠疫苗导致更多死亡?
答案显而易见:是的,并且一些超额死亡并不单纯来自于当时的发病,还涉及新冠相关的健康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采用了Our World in Data的公开数据,确定了哪些国家有「统计学显著性」的超额死亡,即无法用随机变动解释的超额死亡。
在原文中,作者给出了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47个西方国家的超额死亡率和累计超额死亡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些数据中,线性超额死亡率趋势线几乎是「水平的」。
然而遗憾的是,论文作者没有直接解释这些超额死亡的原因(当然很多人都知道和大流行及其相关影响有关),但文中不仅没有对这一情况进行详细解释。
不仅如此,作者反而通过诸如「2021年同时使用限制措施和新冠疫苗来应对病毒传播和感染,报告的超额死亡人数最多」这样的措辞暗示「新冠疫苗可能是导致超额死亡的原因之一」,这也使得媒体将这种说法过度解读为「新冠疫苗接种与超额死亡有关」(当然,无论国内外的媒体都很能善用「可能」、「或」、「也许」等词语)。
事实上,全文都没有说明超额死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即便此前大量证据都证明了与疾病有关。
疫苗真的导致超额死亡吗?
首先绝对不能否定,在本项研究中提及的mRNA疫苗在极其罕见情况下与一些死亡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有关。
但换一个说法——新冠疫苗能导致300万人死亡吗?也就是与原文中提到的300万例超额死亡有关?
如果疫苗接种导致了这些年的超额死亡,那么从数据中应该看到「接种疫苗的人」死亡率高于「未接种者」。
最可靠的分析是英国国家统计局(ONS)进行的。ONS将死亡登记与每例死亡的疫苗接种历史匹配,并计算了「年龄标化死亡率」以考虑接种与未接种者的年龄差异。
至于疫苗接种的效果,ONS发现,从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每个月的全因死亡率在至少接种过一次疫苗的人中低于未接种者——也就是新冠疫苗「有效」的「降低」了死亡风险。
不可否认,mRNA疫苗和腺病毒重组疫苗存在极少数的健康风险(如心肌炎、血栓),也不排除因急性过敏反应等原因导致的极少数死亡,但全球已经接种了超过100亿剂(截至2024年6月6日约为136亿剂)新冠疫苗,所获得的数据也只是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非危险性。
只不过,疫苗的不良反应描述在这篇论文中被隐晦地放大了。
什么原因导致了超额死亡?
明确的答案:主要是大流行(及其附加影响)。
超额死亡的可能原因包括早期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长期影响、在新冠感染控制措施期间被抑制的感染(如流感)的回归(即「免疫落差」)、封控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诸如缺乏足够运动),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应对大流行及其后果时对危及生命感染的诊断延迟等。
但具体数据仍需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防控措施」、「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群情况」等因素进行区别和详细研究,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贫困地区造成的超额死亡可能与物资供应不足造成的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不能得到及时诊疗有关,并不一定直接和新冠感染这种疾病相关)。
此外,此前很多反智自媒体经常会用「接种过疫苗的人比没接种疫苗的人死得多」这种表述,实际上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个数学题:
在100个人中,我们假设90人接种过疫苗,10个人没有接种过疫苗。然后疫情发生后,打过疫苗的90人中9个人(10%)死于疾病,没打疫苗的10个人中2个人(20%)死于疾病,尽管可以看到打疫苗能将「死亡风险降低一倍」,但从绝对数值来看确实打过疫苗的人「死亡数更多」。
所以,一些反疫苗群体就抓住了公众认知水平不足进行反智宣传。
疫苗会导致白血病、肺结节、糖尿病吗?
最后说说最近几年非常火爆的被冠以与疫苗接种相关的疾病情况,很多人认为这些情况是打疫苗导致的:
1.白血病:诊断更加规范导致确诊数上升
真相:在没有新冠疫苗的2005-2017年,我国的白血病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和我国的医学检测、诊断技术、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除此之外,苯(benzene)作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类为“一类致癌物”(Group 1 carcinogen),但中国确是世界上最大的纯苯消费国。
2.肺结节:影像学和AI导致检测精度大幅增加
真相:在新冠大流行之前,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等多个国家的肺结节检出率就在持续提升,而提升的原因与社会层面认知提升、肺结节诊疗规范不断完善、随访增加、影像学精度提高(甚至AI辅助)相关。
3.糖尿病:新冠病毒是糖尿病风险增加的罪魁祸首而非疫苗
真相:一些研究表明,新冠感染会导致血糖控制困难,此外还会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导致糖尿病风险增加;反观一项对接种了新冠疫苗的人群进行中位时间380多天的随访发现,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受种者的糖尿病风险均未增加。
当然,写了这么多,估计能接受的还是那些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群,对于一厢情愿认定疫苗有害或者只接受实践逻辑而不是因果逻辑的人而言,上述内容都是废话。
不过,提前对一些即将照搬海外媒体信息进行曲解的不实信息进行预防也是好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公开平台,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不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