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摘要:人体视觉和听觉等感觉器官持有接收外界信息的功能,在人的适应性行为中的日常生活时起着重要作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官五种感觉功能通常在老化过程中容易降低,而且个体差异很大。其中视觉的老化变化容易被自觉,基于视觉功能的老化变化特定和眼疾的影响以及关于应对视力下降的方法,通过使用眼镜等对策可以有效应对。而听觉变化较难自觉且应对困难,同样基于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特征和使用听觉补偿设备以及沟通策略等手段来对应。
关键词:高龄老人,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老化变化,日常生活的影响,应对方法
一,高龄老人的视觉
1.1高龄老人的视觉特征
视觉功能包括视力、顺应、色觉、解像力、视野和动体视力。由于眼的结构变化以及从眼到大脑皮层初级视觉区路径的生理变化,这些视觉功能会受到各种影响。眼的老化变化包括角膜的黄化和增厚、瞳孔在暗适应时最大直径的缩小、水晶体的硬化或混浊化、黄化、睫状肌的退化、视网膜上锥体和杆体的减少等。Kosnik等人指出,随着老化,视觉信息处理速度、在黄昏或黑暗中看物体所需的亮度感度、观看电视图像或字幕等无法控制速度的目标所需的动体视力、阅读近处书籍和报纸等小字时所需的近视力,以及从多种视觉刺激中寻找信息的视觉探索能力都会下降。这些处理速度和亮度感度和动体视力和近视力和探索能力的五种功能下降的速度不一,其中视觉探索和动体视力的变化相对缓慢,而视觉信息处理速度和近视力的变化则随老化迅速下降。
图-1视力焦点调节与老化眼
与近视力相关的焦点调节能力以屈光度(D)为单位表示。焦点调节能力在十多岁时具有10D以上的调节力,而到四十多岁时降至3D,65岁以上则降至1D以下,随年龄呈线性下降。由于屈光度D=1/焦距(米),3D约为30厘米,1D约为100厘米。当调节力降至2D以下时,不戴眼镜阅读近处书籍和报纸变得困难。由于水晶体的硬化和睫状肌的退化,晶体不易膨胀成凸状,从而使得看近处物体所需的距离变长,这即是所谓的“老花眼”(图-1)。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显示,从四十多岁起,诉诸眼睛模糊或看不清事物等自知症状的人正在增加(图-2)
图-2 按年龄(10岁阶层)划分的视觉问题有诉者率(每千人男女)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0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概况.2011年起制作)
视力的顺应受老化影响,其中暗适应受影响更为显著。顺应速度减缓,顺应阈值上升。高龄老人为了获得与年轻人相同的视力,需要更高的照度,但另一方面,高龄老人对光的散射敏感度增加,容易感到炫目,并且难以看清目标物的周围。色觉随老化而变化,对短波长的蓝色到黄色的辨别力下降,但对红色系的辨别力相对保持。视野也因老化而整体变窄,尤其是前方向上方视野的限制较为明显,可能是由于眼球运动范围在上方视域的限制。丹羽等人报告称,前后动体视力(针对前后移动的目标)从中年后期开始下降,横向动体视力(针对左右移动的目标)、夜视力、深视力、瞬间视力从老年前期开始下降,静止视力和眼球运动从老年后期开始下降。
视觉功能的下降除了老化,还可能因眼疾引起。对高龄老人视觉有重大影响的主要眼疾包括白内障、青光眼和老年黄斑变性。白内障是由于水晶体混浊引起的视力下降和雾视,60岁以上急剧增加。青光眼被定义为伴随眼压上升的疾病,但近年来发现日本人群中常见正常眼压青光眼,即不伴眼压上升的青光眼。青光眼在初期没有自觉症状,病情进展时视野缺损和狭窄会出现。老年黄斑变性是引起严重视力下降的重大疾病,由视网膜中心视细胞最集中处的黄斑发生变性引起。中心部分出现变形视力和中心暗点等问题。
1.2 高龄老人的视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视觉功能的衰退中,近视力的减退使近距离的阅读和书写变得困难。川口等人的调查显示,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中,“难以阅读报纸上的文字”(29.9%)的意见最多,其次是“难以阅读药物说明书”(20.5%)。不仅是近距离的目标变得难以看清,从远处看完后再看近处或相反的情况时,焦点无法瞬间对准的现象也在中老年以后变得明显。近年来,老年驾驶员的交通事故增加,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视觉功能的下降。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感到眩光,因此对向车辆的前照灯会显得刺眼,不适的眩光超出了容忍度。此外,不仅仅是眩光的影响,动体视力的下降和一次性处理的信息量也受到限制,因此在驾驶过程中识别标志和标牌需要更多的时间。加上周边视野的狭窄,无法及时注意到突然出现的车辆或行人,增加了事故的可能性。由于明适应和暗适应功能的下降,即使在白天,通过隧道时也需要时间适应亮度的变化,可能导致恐惧感和不适当的驾驶操作。这些变化使得无论白天还是晚上,老年人的外出和驾驶变得危险,同时也可能因为感到不安而犹豫出行。
除了上述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地板材质和颜色的不同,可能难以识别台阶或缓坡,从而引发跌倒的风险。学者深井指出,中老年人由于双眼或单眼的视觉障碍,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无法上下楼梯、看不清台阶而绊倒、无法对准移动物体、缺乏对移动物体的距离感等问题。视觉功能的下降也会使得老年人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享受体育、爱好和艺术等活动。如何接受和适应视觉功能的下降是老年期的重要课题。有调查结果显示,视觉和听觉这两种功能的下降即使是轻度的,也会影响日常生活活动(ADL)、生活质量(QOL)和抑郁。因此,定期接受专业人士的检查,注重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1.3 视觉功能下降的应对策略
应对视力的下降,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等辅助工具是最常见和普遍的应方法。适时的疾病诊断发现和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例如,白内障手术通常在20分钟内完成,并且效果显著。据学者川岛研究所述,不仅是手术,通过术后的药物治疗和术前术后的视力矫正,可以进一步改善视觉功能。川岛还指出,高龄老人视功能的恢复会增加视觉信息的输入,带来更多的喜悦,最终使高级脑功能变得活跃。此外,改善照明条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视觉功能的下降。作为日常生活的措施,研究者Skinner等人提出了以下应对视力下降的方法:
- 确保眼镜度数准确并正确佩戴,使用带有支架的放大镜或放大镜。
- 外出时携带便携式放大镜或笔灯,这样在灯光较暗的餐厅也能阅读菜单。
- 使用大字版书籍。
- 如果明暗适应时间较长,使用太阳镜。
- 如果边缘视力下降,尽量左右看到更远的地方。
- 如果难以判断深度,观察随着自己的移动,路缘或台阶的变化。
- 对于因青光眼等导致视野部分缺损的人,提醒自己“补偿盲点”,即使认为自己已经看到所有地方,也可能有遗漏,需要彻底检查所有区域。
- 简化周围环境,整理不需要的物品。
- 对于经常需要的物品,使用红色并在其表面附上凸起的标记,方便触摸识别。
二. 高龄老人的听觉
2.1 高龄老人的听觉特征
日本学者立木等人针对没有耳部疾病和耳部症状的1521名日本正常成年人,进行各种频率的纯音听力测试,并将结果与国内外的先行研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国内外的先行研究几乎一致,因此认为这就是听力随着年龄增长的标准变化(图-3)。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的变化表现为最小可听阈值上升,较小的声音变得难以听到。特别是,高频听力先下降,并且听力下降随年龄增加而加剧。50岁前半段听力下降较缓慢,但60岁以后则急剧下降。初期听力下降集中在高频段,但随着进展,低频段听力也会下降。这种两阶段的恶化模式与学者内田等人的长期纵向研究结果一致。内田等人指出,50岁前半段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仅为几%,但65岁以后迅速增加,80岁以上男性超过80%,女性超过70%有听力障碍。尽管随着年龄增长听力普遍衰退,但个体差异较大,也有高龄但听力保持良好的老人。在性别差异方面,研究显示老年男性的听力下降比女性更显著,特别是在4000Hz频率范围内更为明显。一般认为,男性更有可能在职业上暴露于噪音环境,这也导致了听力的加速衰退。
(图-3) 日本人随着年龄增长的平均听力变化
(立木 孝,笹森史朗等:《日本人听力的年龄变化研究》,Audiology Japan,45:241-250,2002)
在老年人的听觉功能中,听力下降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搞清听觉的生理和听力损失机制极其关键。听觉的适宜刺激是空气的振动,通过外耳道进入耳膜,再通过中耳的听小骨振动放大,传入耳蜗。耳蜗内充满淋巴液,内有被称为毛细胞的细胞。这些毛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电能,通过听神经传递到中枢。这条路径上任何地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听力下降,听力损失可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传导性听力损失是由于外耳到中耳的障碍引起的,例如耳垢塞住外耳道或耳小骨关节僵硬的鼓室硬化症等。杉浦等人报告称,随着年龄增加,耳垢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尤其在80岁年龄段,男女均有超过20%的右耳垢,女性有近10%有双耳耳垢。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由于内耳到中枢神经的障碍引起的。通常双耳是对称的,传音部分对老年人的听力影响不大,听力下降大多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老年期听力下降除了年龄增长外,如没有其他特殊原因,过去称为老年期听力损失,现已明确还其与噪音暴露、糖尿病、动脉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有关,因此伴随年龄增加而产生的听力损伤被称为老年性听力损失。老年性听力下降是由于耳蜗内毛细胞的脱落或退化以及中枢神经的变化引起的。耳蜗入口附近的高频感知毛细胞先受损,导致高频听力下降,难以区分辅音,容易听错或漏听。此外,中枢神经细胞的消失会降低音频分析能力。老年性听力损失不仅声音变小,还会影响语音清晰度,声音变得失真或断断续续。在有背景噪音或多人同时说话时,听觉分辨能力会下降。由于信息处理速度变慢,快速说话时难以理解,即使听到声音,也难以作为语言理解。
图-4 各年龄段(10岁区间)的听觉问题诉诸率(每千人男女)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0年国民生活基礎調査の概況,2011)
其他老年听觉变化特征,还包括中度以上音量显得过大(重振现象),合适音量范围变窄。此外音源定位能力也下降。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初期逐渐进展,常由周围家人先注意到。研究者Dugan指出,听力损失初期表现为在餐馆、车内或聚会等嘈杂环境中交流中或者在电视或广播音量比他人高的场合难以理解对话内容。特别是自己发出的声音无法监控,导致声音过大,这些变化通常由周围人先发现。老年人常伴有耳鸣。各国成人中约有十分之一有耳鸣,60至70岁为高峰。图-4显示,70岁耳鸣最多,80岁以上耳鸣减少,但听力下降投诉增加。虽然耳鸣与听力损失关系复杂,但大多数老年耳鸣伴有听力损失。研究表明,三分之一听力损失者有耳鸣,老年人因耳鸣就诊耳鼻科的多于因听力损失就诊。
图-5 各年龄段(10岁区间)的视听问题门诊就诊率(每千人男女)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0年国民生活基礎調査の概況,2011)
在感官功能下降的自觉与就诊率方面,对比视觉与听觉。眼科就诊率随视觉模糊和视力下降投诉率(每千人男女)增加而上升(图-2),尤其60岁以后急剧上升。相比之下,耳科就诊率并未明显上升。80岁以上听力下降投诉率(每千人男女)超过160(图-4),但就诊率约30(图-5)。这可能是因为听觉功能下降不如视觉功能下降明显,以及“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是正常的”这种心态,或者除非有明显疼痛或耳鸣,不会特意去医院就诊。
2.1 高龄老人的听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听觉功能的衰退对日常生活有各种影响。例如,家电的蜂鸣声、烧水壶的水开声音、门铃声听不见,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内广播听不清,在医院没注意到自己的名字被叫到,这些都会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此外,听不到从后面靠近的自行车或汽车的声音,也无法听到紧急广播,导致无法及时采取避难行动的可能性增加。进一步说,享受音乐和对话,感受风铃和虫鸣等带来的生活情趣也变得困难。其中,最显著的影响是在交流场景中。由于言语听取能力的下降,听错或漏听的情况增多,从而导致误解,人际关系可能因此恶化。听不清楚会导致避免与他人接触,可能陷入闭门不出或社会孤立的情况。交流策略是指在无法理解对方话语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如果无法采取适当的交流策略,交流问题会扩大,影响到夫妻、家庭、邻里、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有研究表明,听力障碍与抑郁状态显著相关。例如,研究者Saito等人通过纯音听力测试和自记式筛查测试(老年人听力障碍筛查HHIE-S),发现HHIE-S得分可以预测三年后的抑郁状态。此外,有研究指出听力障碍会增加痴呆风险并降低生活质量(QOL)。
2.3 应对听觉功能下降的措施
应对听觉功能衰退,可以从物质因素、个人应对以及周围人的应对三个方面考虑。物质因素方面,有各种补偿听力的设备和工具,最典型的是助听器。使用适当调节的助听器,不仅可以改善听力还能减少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对心理也有积极影响。然而,助听器的调节需要时间。如果产品支持人员未能进行适当的调节和说明,高龄老人可能意识不到调节的重要性,从而放弃使用购买的助听器。因此,有必要建立合适的产品支持渠道并向高龄老人详细解释助听器的调节方法。 近年来,接受人工耳蜗手术的高龄老人逐渐增加。根据日本Cochlear公司的数据,学者内田指出,日本接受人工耳蜗手术的年龄分布在2至4岁和60至65岁之间达到高峰。6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日本人工耳蜗佩戴者的28%,仅次于澳大利亚和美国。佩戴者不仅听力有所改善,其生活质量(QOL)也与年轻人一样提升。此外,电子邮件、互联网、字幕广播、老人电话、传真、书写板、光和振动的门铃、磁板系统等的利用也被认为具有重要性。个人可以使用光和振动的门铃、书写板和耳麦等工具,而磁板系统和电信中继服务等则需要社会环境的建设。其中一些尚未普及的工具,需要进行有效性验证和普及方法的研究。
使用适当交流策略有利于提高交流能力。交流策略分为促进交流的适应性策略和不促进交流的非适应性策略。适应性语言策略包括“请求对方重复话语”、“向对方说明自己有听力障碍”等。适应性非语言策略包括“注意对方的表情”、“移动到听得清的地方”等。非适应性策略包括“装作明白”、“回避对话”等,这些策略不利于促进交流。学者北野指出,手语和指字也是很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老年性听力障碍者一生都使用口语,因此大多数人没有学习过手语和指字。由于高龄老人学习新事物有困难,学习和使用手语和指字可能存在限制。
诸多美国欧洲的先行研究表明,周围人对老年性听力障碍者的应对可以分为语言、准语言、非语言、态度和礼仪。语言上的考量包括“使用简短句子和平易单词”、“不明白时换句话说”、“不明白时写下来”等,很多研究报告都反复提到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与高龄老人交流时,单纯重复是不够的,换用平易的单词、书写交流则更有效。然而,职场经验对老年性听力障碍的应对影响尚未被广泛知晓。例如,长尾的研究表明,在高龄老人设施中,不同职位和经验的人对老年性听力障碍的应对方法有所不同,三年以上经验者42%使用书写交流,而不足半年者为16%,学生仅为5%。这说明书写交流的有效性是通过经验学到的。
准语言包括语言信息以外的声音元素,如语调等。要点是“清晰地说”、“慢慢地说”、“不喊叫”、“用自然的声音”。对耳背的高龄老人大声说话效果不好,因为他们可能会有重振现象,“慢”和“清晰”才是有效的。在非语言考量方面,先行研究反复推荐的包括“靠近对方”、“在说话前引起注意,不突然说话”、“在说话前告知话题”等经验。此外,还有“看着对方面对面说话”、“保持适当距离,不要太远或太近”、“在安静的地方进行交流,确保光线照在说话者脸上”等方法。用手势和不遮挡口部的方式,也有助于传达语言信息。此外,一般礼仪如“不要在嘴里满是食物时说话”、“不要排除对方出对话圈子”、“直接对话”等,以及“确认对方是否理解”、“给对方足够的回答时间”等,在与高龄老人交流时都很有用。
杨金宇 初稿(健康界): 2024.8.1
引用资料:
[1] 最新老年心理学 単行本 2018/7/10 松田 修 (編集) 出版社: ワールドプランニング
[2] 高齢者の感覚の特徵 山中克夫 最新老年心理学 P27 松田 修(編集) (出):ワールドプランニング
[3] HHIE-S(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Screening version)
HHIE-S是老年人听力障碍筛查的一个工具,用于评估老年人因听力损失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社交和情感问题。HHIE-S问卷包含10个问题,分为社交和情感两部分,旨在快速筛查听力障碍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每个问题根据回答者的感受分为三个选项:是(Yes)、有时(Sometimes)和否(No),分别对应4分、2分和0分。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得出一个总分,总分越高,表明听力障碍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越大。HHIE-S的典型问题包括:
1. 您是否觉得因为听力问题而难以与朋友、亲戚或邻居交流?
2. 您是否因为听力问题感到沮丧或沮丧?
3. 您是否觉得因为听力问题而在社交活动中感到尴尬?
4. 您是否因为听力问题而避免社交场合?
5. 您是否觉得听力问题使您感到孤立?
6. 您是否觉得听力问题影响了您的自信心?
HHIE-S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听力学家迅速评估老年人的听力健康状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听力测试或干预措施。
[4] ChatGPT 3.5
百度浏览 来源 : 杨金宇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1)
13797120422
2个月前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