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移动医疗四大入口和一条纵贯线 正文(二)
作者Dr.2,珍立拍股份公司董事长
今天,给大家带来四大入口之一的医院入口:
医院入口是资源驱动型入口,进入者需要累积大量的资源,包括产业积累,营销渠道(包括明规则和潜规则),政治资源,人脉资源,持之以恒的耐心以及具体实施管理和技术储备等全方位资源整合能力,不是有钱就能做的,有钱人多了。目前国内的HIS企业有数以几百计,从目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HIS企业规模都非常小,大多数企业都只有50家以下的用户数。行业排名靠前的大概有,嘉禾,东软,方正众邦,卫宁软件、中联信息、杭州创业、天健科技、四川银星等等。骨干基本上直接或者间接衍生于“军字一号”工程这个黄埔军校。虽然行业整合度有不断集中的趋势,但是即使目前行业第一的嘉禾也只有百分之几的市场份额,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会进行激烈洗牌。这一块的市场必然会发生比较大的动荡。在医院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公立医院,大部分的公立医院要么隶属于政府,要么是某些大型企业或大学的附属事业单位,而这些医院又具有如下特点:
一、在行业内特别是在当地具有垄断地位,是医疗市场中竞争的主体,有定价权;
二、既接受多部门的行政监管,还受缚于医保支付;
三、有非常强的地域属性(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各自为政。
因此对于移动医疗初创型的屌丝企业来说,想要成功打入医院这一块的市场,所需要的“起步价”和综合谈判成本非常高,时间周期很长,而且这还是在基于企业有一定的资本实力、渠道和产业基础上才有资格迈出的一步。大部分号称极具互联网思维,动辄就要颠覆谁的大神连门都进不去。
以医院为入口的产品形态和现有技术分析
目前的HIS行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基于大型医院采用项目化方式运行的公司,由于历史和行政干预(包括潜规则)的原因,目前国内大多数的HIS公司都采用项目化的经营方式。医院或上级行政部门产生了需求,会通过招标等方式寻找行业内的相关公司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HIS系统的企业只要按需研发配置,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市场调研和大量的前期费用,而且系统研发后只需成功安装至医院,就能收益。简单说就是订做+实施。另外一种经营方式就是基于中小医院采用商品化方式运行的公司,由某些具有强大产业基础和综合资源的实力公司,前瞻性自主研发产品,一旦时机成熟,那么该公司就可以根据医院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匹配性调整和模块化增减,变成符合其实际情况的一套系统。简单说就是前瞻性开发,然后批发零售。对于大医院来说,由于项目化采用现场修改软件的方式进行,所以修改的及时性和基于项目的个性化往往能使用户更加满意。
近年来,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在医院的移动互联应用也得到了质的飞跃,通过与HIS系统结合,实现医嘱执行全程跟踪、用药监控、护理工作记录和患者信息移动查询等功能,为医疗护理工作提供了更为及时准确的数据,为医院的信息一体化化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因其具备的终端可移动性、接入灵活方便等特点,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得到了规模部署。
物联网技术(就是硬件入口和医院入口的结合和一体化)在医疗信息管理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还能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由此,“智慧医疗”的大幕已经拉开,你干或者不干,他都在向前飞奔。但是这不论哪个经营方式对任何一个屌丝TMT初创型的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医院入口的行业走向及实际短板
医院的HIS系统建设,从刚开始的单机小型数据库系统到后来的部门级联网到后来的全院网络系统,几乎都是每一个医院各自为战,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医院还停留在医院管理流程的电脑化,在医院与医院或其他卫生单位之间以及医院与卫生管理部门之间缺少统一规划,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各医院之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随着政府对于信息化的要求和病人对于医疗信息资源需求的提高,在统一规划和规范的前提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网络,打破以前医院各自为阵的信息孤岛是必然的。不少地区都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规划,目前看以各个城市为中心,在以省为单位的卫生部门领导下最为具有可操作性。区域卫生信息是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且非常有可能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容易一步跨越至移动医疗信息化和医疗云(因为阻力反而小,没有历史包袱,实施成本低,这是“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每个移动医疗从业人员都需要紧盯宏观政策和信息技术的进步。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未来肯定包含移动医疗和医疗云)有两个重要的目标,一个是区域内卫生信息的集中和汇总,另一个是信息在区域内的共享。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端-医院。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域内医院统一采用符合区域卫生信息化要求的HIS系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这样的情况下,就为有实力的HIS公司提供了一个大机会,避免了以前各自打单带来的巨大市场费用和用户分散带来的巨大的技术服务成本,但这也对那些比较小的HIS运营商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大动荡。但从移动医疗在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实际实施看,短期也是阻力重重。原因如下:
1.医院会出现信息断层,甚至每换个领导就会换套数据库或者重新弄一个体系,有政绩和利益的驱动在,那么不可避免的难题便是用户的数据即便在同一家医院也实现不了前后连贯或数据同步。
2.信息互通互联的开发会触碰部分医院的既得利益,比如如果一家医院的检查报告可以通用,相当于部分掐掉了其他医院的可能的收益来源,会受到相当的阻力或者不作为。
3.医院出于规避责任风险的考虑会拒绝将信息透露给第三方——因为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这些资料都会成为呈堂证供。而且医院从本能上都想要维持自己的“病源护城河”,想自己的信息保密,但是能够共享别人的信息,从而陷入囚徒困境
以医院为入口的产品类别介绍
医院接受移动医疗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减轻事务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辅助高层领导决策,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医院能够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目前移动医疗行业里医院为入口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以辅助挂号和分诊效率的移动挂号app,主要是可以实现提前预约挂号以及缴费,一方面减省了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也可以提高医院的分诊效率,整合医院内的挂号和财务系统,还要涉及医保结算,部分还有传统网络挂号及电话预约(包括短信)的整合,未来建设新营销工具,医患交流平台,患者健康教育和社区等等。我想很多人都已经体验过,不少城市的二三甲医院都已经开始推广了。
2.以移动医生工作站和移动护士工作站为服务对象的临床信息整合系统,包括HIS,LIS,PACS和病理科等系统(比如现在看到的医生拿着一个PAD就可以查房的移动查房系统)和临床医嘱系统,药物和治疗的类似ERP管理和追溯系统,异常报警系统等(比如医嘱的核对以及输液提醒通知系统)。
3.以消毒供应,后勤物料管理、院感防控及检查为核心的全流程管理系统,进行质控或院感检查时可以随时随地纠正,快速反馈和形成数据图表。未来可能还有高值耗材全流程管理,药品监管码管理(阿里布局的野心之一)等医院内部管理系统,比如药库管理系统、医院报表系统,院长决策系统。
4.远程会诊系统,但此系统很大程度上不仅需要依靠于网络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还要进行长期大量的医生与需要会诊人群的对接、组织和管理,进行成本核算与风险收益分析,对协调组织和运营能力是一个考验,不少地方或军队的该系统沦为了政绩工程或者供参观的摆设,经常可以在媒体中报道,但没有实际运转起来。
分类只是大致说明用途,实际设计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互与整合,比如医院入口的移动远程医疗或者会诊不可避免的要嵌入PACS系统和实验室检查的数据。从长期来看,移动医疗未来都要整合到医疗云系统内,智能终端做一个方便可靠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执行工具,和目前临床使用的PC端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当然以上的分类不能涵盖医院入口领域的所有移动医疗系统,但这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几大系统。从另一个角度说,医院入口移动医疗的普及也影响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实质上直接带动了医生入口和患者入口的应用,或者部分的一体化整合。随着这股大潮不断澎湃向前,数据挖掘,数据迁移和数据安全将会成为未来爆发式的产业,因为平时数据放那多年,在意的人不多,更换系统后总要迁移和分析吧,还要解决移动端的数据安全和高通量传输问题。
未来医院移动医疗最先着陆的点可能是两个,一个是超大型医院,财力雄厚,为打造学术和政绩标杆去制作大型系统。然后航空母舰之间,你追我赶。另一个是私立医院,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扩展营销角度出发的追求解决部分痛点问题的小型系统。
另外,医院入口内还有一个特别的分支就是科室,科室是医院内一个个单独的小型组织,它是连接医生入口和医院入口的桥梁,还可以延伸到学科行业协会。那么针对科室研发供协作使用的日程排班管理系统,全科协作科研病例记录和随访系统和专科管理系统(比如满足美容整形科的独特需求)等方案,既有可能由此尝试撬开医院入口,也有可能增加医生用户的强粘性。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草根移动医疗创业团队有可能切入的入口,就是为一些科室设计病例随访系统。并由此内引外联,可持续发展。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来源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学库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