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9年5月15日,基于ARCHER 1050研究,达可替尼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可单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号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这也是首个为EGFR突变NSCLC患者提供临床意义总生存期(OS)改善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OS是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治疗目标,随着EGFR-TKI用药选择的不断增加,何种全程管理方案才能取得最理想的生存获益?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卢铀教授为我们分析局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委员
采访视频
二代序贯三代TKI,可能是EGFR突变阳性NSCLC理想的全程管理方案
针对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治疗,目前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并存,临床应用不断增加。既往研究显示,一代EGFR-TKI的中位PFS多在9到10个月,而二代TKI达可替尼的疗效优于一代。
ARCHER 1050研究结果显示,与一代TKI吉非替尼组相比,达可替尼组患者的PFS显著延长了近6个月,而OS显著延长了近8个月,这项研究也是目前为止首个为EGFR突变NSCLC提供临床意义OS改善的TKI。三代TKI奥希替尼FLAURA的OS结果尚未公布。因此,根据现有数据,二代EGFR-TKI序贯三代可能是较为理想的全程管理方案。
不同种类EGFR-TKI的耐药机制存在差异,这也是制定全程管理方案时的重要因素
一代、二代EGFR-TKI耐药的重要机制是T790M突变,目前能够针对T790M突变的只有三代奥希替尼。但是,如果一线治疗就选用奥希替尼,一旦出现耐药,其耐药机制将更为复杂,后续治疗选择有限,以化疗为主。因此,我们在制定全程管理方案时,要有一种前瞻性考量,如何安排用药顺序才可以取得最大的生存获益。从上述数据来看,二代序贯三代EGFR-TKI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重视EGFR-TKI相关性不良反应,制定个体化用药剂量
EGFR-TKI相关性不良反应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问题。2018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吴一龙教授曾报道了达可替尼剂量调整对疗效、安全性的影响。ARCHER 1050研究数据显示,从起始45 mg逐步减量至30 mg甚至15 mg,不良反应显著改善,但是达可替尼的疗效未受影响。因此,在达可替尼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程度,适当调整剂量,改善其生活质量并提高治疗依从性,避免不必要的停药。
当然,研究结果并不代表起始就可以使用较低剂量,还需从标准45 mg开始治疗。起始就使用较低剂量,其疗效和安全性与标准剂量是否存在差异,期待后续研究来解答。总体来说,兼顾疗效和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始终考虑的问题。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