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姚桦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危险因素包括高凝状态、血流淤滞、静脉损伤。
肺栓塞常易被漏诊,发病率一直被严重低估,在我国尤其严重。该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应重视对无法行CT肺血管造影(CTPA)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应用诊断可能性评分量表,高危患者通过床旁超声协助诊断。评估疾病危险分层时,应根据右心功能而非血栓面积。
以急性肺栓塞为例,不同危险分层的临床治疗策略不同。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主要表现为收缩压≤90 mm Hg,持续至少15 min,或组织灌注差,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伴左/右/双侧肺动脉栓子,治疗多采用溶栓治疗、肺动脉血栓摘除术或腔静脉滤器置入+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但合并中-重度右室功能不全或扩张,通常以抗凝治疗+溶栓或肺动脉血栓摘除术为主,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尚存争议。轻-中度肺栓塞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右室大小和功能正常,抗凝治疗即可。
传统抗凝药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新型抗凝药物包括Ⅹ因子抑制剂和Ⅱ因子抑制剂。作用于单靶点的药物(Ⅹa因子和Ⅱa因子)成为研发热点,多项研究也逐步证实新型抗凝药物对肺栓塞的疗效,有望为肺栓塞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百度浏览 来源 : 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