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2019 ICML】黄海雯教授:T细胞淋巴瘤移植之争,新药在淋巴瘤中大放异彩

临床医学

1970-01-01      

2366 0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19年6月18—22日,恰逢第15届国际淋巴瘤大会(ICML),【肿瘤资讯】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病科的黄海雯教授为大家推荐此次大会最值得关注的临床研究。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资深专家,黄教授为我们分享了2项T细胞淋巴瘤移植相关研究,并就国内医生非常值得期待的新药研究,也分享了2项对于不久的将来具有临床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让我们一起看下吧。

               
黄海雯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血液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成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顾问组成员
江苏省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骨髓瘤组委员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T细胞淋巴瘤移植研究:一线治疗CR后选择allo-SCT 、ASCT还是观察随访?这道争论了20年的话题有了答案

黄海雯教授:本届ICML大会的Section 5部分主要聚焦于T细胞淋巴瘤领域,共有5项研究入选,其中2项是关于T细胞淋巴瘤移植的。一项是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又叫AATT研究,在之前的ASCO会议中也有报道。这项研究之所以备受关注,首先是因为它是一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而大家都知道,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瞻性研究是非常少的。这项前瞻性研究对比使用allo-SCT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作为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一线巩固治疗的患者无病生存(EFS)的获益。该研究最初计划入组140例患者,中期评估时入组了103例患者, 54例患者进入ASCT治疗组,49例患者进入allo-SCT治疗组。中期评估显示,尽管allo-SCT组的复发率比较低,但移植相关死亡率高达36%,因此ASCT组和allo-SCT组患者的EFS和总生存期(OS)相近,提示allo-SCT并未使得患者得到更多的生存获益,因而这项研究在中期就终止了。从该项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一线治疗无论是达到部分缓解(PR)还是完全缓解(CR)后,allo-SCT巩固治疗的地位仍然值得商榷。此外,由于allo-SCT的移植相关的死亡率更高一些,目前仍然推荐ASCT用于T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后的巩固治疗。对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一线治疗结束后,到底是选择allo-SCT、ASCT还是观察随访,实际上已经争论了20余年,本次大会报道的AATT研究为allo-SCT和ASCT巩固治疗之间的选择给出了答案。

20190626182104.jpg对于另一个问题,一线治疗结束获得CR后是选择ASCT巩固治疗还是观察随访呢?本次会议中的057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CR后接受或者不接受ASCT患者的生存差异。该研究是由西班牙和意大利联合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ASCT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PFS)和OS均明显优于未接受ASCT的患者。当然,研究者报告时也提到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异质性非常强的疾病。进一步分层研究发现,高危组患者一线治疗CR后从ASCT中获益更为显著,而低危组患者,接受与未接受ASCT生存获益的差异并不明显。

20190626182227.jpg

我们中心一项T细胞淋巴瘤移植相关的回顾性研究结果也在本届大会的摘要中公布。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低危组的患者,比较ASCT巩固治疗和观察随访对于患者的生存获益是否有差异。本项回顾性研究共入组42例患者,观察随访组29例,ASCT组13例。结果显示,针对低危组患者,ASCT和观察随访无差异。这一结果与057研究,即意大利及西班牙联合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的分层分析结果吻合。但是我们这项研究入组病例数还较少,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和更多中心联合增加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这样研究结果的证据等级会更高,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更强。

20190626182303.jpg

值得期待的淋巴瘤新药研究进展分享

黄海雯教授:本届ICML大会中关于新药的研究很多,其中部分新药的相关研究比较基础,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强。 我更为关心的是一些已经进入到Ⅲ期临床试验,且在不久有望进入中国临床应用的新药。

其中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药物是Polatuzumab vedotin (Pola),它是靶向CD79b的新型抗体-药物共轭物。 本次会议公布了一项关于Pola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研究结果,该研究主要是比较Pola联合BR(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对比 BR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Pola联合B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2年PFS均显著延长。提示我们针对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在当前二线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Pola治疗,还会有更多的生存获益。另外一项Pola用于DLBCL一线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中,试验组是Pola联合R-CHP方案(即用Pola替换R-CHOP方案中的长春新碱),对照组是R-CHOP方案。这项临床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并且国内多家中心也参与其中。此项研究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截止当前在R-CHOP方案基础上联合新药的各项研究,得到的整体人群分析结果均为阴性。而Pola或可成为关于DLBCL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中最有希望冲突疗效天花板的药物。

20190626182320.jpg

20190626182343.jpg

还有一项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研究是LYMA-101研究。该研究是针对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使用奥妥珠单抗(Obinutuzumab, 又叫GA101)联合DHAP诱导治疗后,桥接ASCT,再使用奥妥珠单抗维持治疗的一项研究。之前的LYMA研究中是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DHAP(即R-DHAP方案)4周期治疗后进行ASCT,然后继续使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证实了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能够使患者的PFS、EFS以及OS均获益。在LYMA研究的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使用奥妥珠单抗替代利妥昔单抗能否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这就是 LYMA-101研究的由来。本届ICML大会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奥妥珠单抗替换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后行骨髓MRD检测结果显示85%的患者MRD转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因为MRD转阴通常提示更好的生存。而之前的LYMA研究中R-DHAP诱导治疗桥接ASCT后,CR率约为82%,这反映了诱导治疗后MRD转阴率达85%的结果可能使得LYMA-101研究对将来的临床治疗会有更好的指导价值。将来在治疗MCL患者时,我们可能会将利妥昔单抗升级为奥妥珠单抗,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更深的MRD阴性,并进一步延长患者的PFS和OS。

20190626182359.jp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热潮背后的冷思考:吴一龙教授谈..
  • 当放疗遇上免疫治疗
  • 君联医疗全球新药资讯速递 · 第..
  • 江泽飞教授寄语新一届医学毕业生..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