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Lancet Oncol】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并不能延长胶质瘤患者的PFS

临床医学

1970-01-01      

2670 0
编译:肿瘤资讯编辑部
来源:肿瘤资讯

贝伐珠单抗常用于治疗复发性WHO II和III级的胶质瘤,但缺乏随机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为进一步确认贝伐珠单抗的治疗疗效,研究者进行了一项II期随机对照研究,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首次复发的未携带1p/19q 缺失的II或III级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近期,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Oncolgy杂志。

背景

新诊断的WHO II和III级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手术(在安全范围内进行尽可能的切除),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序贯化疗和放疗。尽管II和III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胶质母细胞瘤,所有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复发。复发的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当肿瘤表现为恶性程度增加时,对于大多数患者,化疗是为唯一的治疗选择。研究显示,40-60%的患者对化疗有相应,尤其是携带1p/19q缺失的患者,响应率更高,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当患者复发时,肿瘤常表现为生长加速,局部病灶强化和水肿。组织学检测显示这些肿瘤表现为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出内皮增生和坏死。这就提示血管生成在这一疾病阶段扮演重要角色,提示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初步研究中,贝伐珠单抗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有前景的PFS,此外,一些回顾性研究和无对照的研究报道评估了贝伐珠单抗用于II和III级胶质瘤患者中,显示出相似的有前景的疗效。鉴于上述研究基础,研究者开展了TAVAREC研究以评估贝伐珠单抗用于复发性II-III级胶质瘤的疗效。

方法

TAVAREC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双臂、开放、随机对照的II期研究,旨在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比替莫唑胺单药的疗效,研究在欧洲32个中心开展。研究入组了年龄18岁或以上,WHO PS 评分0-2分,根据WHO 2007胶质瘤初治分期诊断为II或III级胶质瘤,在经历放疗和/或化疗后出现首次复发的患者,要求复发距离放疗结束3个月,距离化疗结束6个月。复发病灶经过组织学确诊才可以结束高剂量放疗(>65Gy),SRS或短距离放疗。要求患者既往仅能接受过一线化疗,甲基苄肼,lomustine和长春新碱(PCV)或替莫唑胺。为了避免患者的异质性,研究仅纳入了未携带1p/19q共缺失的患者。不允许患者既往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患者随机分配至替莫唑胺单药组或替莫唑胺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分层因素包括研究机构,最初的组织学类型(WHO II vs III级),WHO PS评分(0/1 vs 2分),既往的治疗方案(单纯放疗,替莫唑胺或PCVzhil vs 放化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12个月的OS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RR,mOS,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24个月的OS率和安全性。

结果

2011年2月8日至2015年7月31日,研究共入组和随机了155例患者,其中77例接受替莫唑胺单药治疗,78例接受替莫唑胺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见下图1.数据截止日期为2017年1月10日。基线时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3.4岁,101例(65%)患者合并IDH突变,42例(27%)患者既往接受过化疗。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均衡,见表1. 经中心实验室病理评估,首次诊断时,两组均有11例患者为胶质母细胞瘤,这22例患者中,10例携带IDH突变,2例IDH状态未知。两组患者中各有2例患者未开始研究方案治疗。替莫唑胺的相对剂量强度中单药组和联合组分别为98%和91%;贝伐珠单抗的相对剂量强度为94%。

图片1.png

图1. 研究入组流程图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图片2.png至数据截止,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其中135例患者进展,24例患者仍然存活。主要研究终点分析,1年的OS率分析,替莫唑胺组和来呢哈治疗组分别为61%和55%;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8 vs 12.9个月;中位PFS分别为6.3 vs 5.9个月,见下图2。替莫唑胺组,6个月的无中枢进展生存率为80%,中位无中枢进展生存期尚未达到;联合治疗组为82.5%,中位无中枢进展生存期为11.3个月。总体人群中,141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替莫唑胺组和联合组分别为72例和69例。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4%和52%,中位疗效持续时间相似,分别位5.7和5.6个月。在意向性人群中,替莫唑胺组和联合治疗组的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63.1%和59.8%;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30.3%和27.6%,见下图2和表2.

图片3.png

图2. 生存分析:A. PFS;B. OS

表2. 意向性人群的PFS和OS估计

图片4.png

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在校正了分层因素之后,治疗效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仅基线时的WHO PS评分与治疗结局相关(HR 3.86;P<0.0001)。既往的化疗史和WHO分级并不影响患者的OS。在既定的亚组分析中,IDH突变或野生型患者中,两组的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其中IDH突变患者中,HR 为0.94;在IDH野生型患者中,HR为1.33,P=0.33。

基线时,145例(94%)患者接受了生活质量评估。在第60周时,40例未进展患者中,26例进行了生活质量评估。在整个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状态相似,见下图3.

图片5.png

图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安全性评估显示,最常见的毒性为血液学毒性,其中3-4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替莫唑胺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3%和33%,见下表3。3-4级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分别为23%和58%。除血液学毒性以外,其他常见的毒性为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乏力和恶心。

表3. 两组的血液学毒性对比

图片6.png

结论和讨论

在未携带1p/19q缺失的WHO II和III级复发性胶质瘤患者中,替莫唑胺联合贝伐珠单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后续关于1p/19q完整的II或III级脑胶质瘤患者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区分IDH突变状态。

参考文献

Bevacizumab and temozolomide in patients with first recurrence of WHO grade II and III glioma, without 1p/19q co-deletion (TAVAREC):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2 EORTC trial. Lancet Oncol 2018.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3, 2018 http://dx.doi.org/10.1016/S1470-2045(18)30362-0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Grace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早期滤泡性淋巴瘤是否需要化疗?..
  • 【2018年广西淋巴瘤论坛】 黄慧..
  • 【2018年广西淋巴瘤论坛】 汝昆..
  • 【祝贺】默沙东KEYTRUDA获批用于..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