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探索了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维持治疗。尽管研究结果提示维持治有一定疗效,但尚无证据显示何种维持治疗方案更优。近期,发布于JAMA Oncology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探讨了各个维持治疗方案对比无维持治疗或安慰剂维持的疗效,并在特定人群中进行了疗效对比。
背景
多项研究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初始治疗方案的新诊断MM患者中评估了持续治疗的疗效,常见的研究方案为固定时间的多药联合化疗序贯维持治疗。研究显示,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可延长PFS,但能否延长OS目前仍存争议。然而,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外周神经病限制了其长期使用。一项随机研究中,采用硼替佐米为基础诱导治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和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对比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诱导治疗联合ASCT和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结果显示,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可以延长PFS,且安全性更优。
另一荟萃分析显示,与无维持治疗或安慰剂维持相比,移植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可显著延长PFS和OS,近期的骨髓瘤XI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尽管维持治疗显示出疗效,但尚无证据显示何种维持治疗方案更优。因此,研究者系统性检索了维持治疗的随机临床研究,采用网络荟萃分析对比各个方案的疗效。
方法
研究筛选流程图见图1,纳入前瞻性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至少比较了2个维持方案。维持治疗组中应该包括1个或多个新药(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对照组为安慰剂或无维持治疗。
图1. 研究筛选流程图
结果
入选研究
共检索到62篇文章,包括11项研究。所有研究均是从2011年开始入组,其中4项研究仅入组不适合ASCT的患者,4项研究同时纳入了适合和不适合ASCT的患者,3项研究仅纳入了适合ASCT的患者。共包括8个维持治疗方案:无维持/安慰剂、干扰素、沙利度胺单药、沙利度胺-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干扰素、来那度胺单药、来那度胺-强的松、硼替佐米-强的松。
主要结果:不同维持治疗方案的PFS和OS
所有入选研究(5073例患者)的主要分析结果见图2。在PFS方面,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方案显示出最优的HR(来那度胺-强的松 HR,0.39[95%CI:0.28-0.53];来那度胺单药HR 0.47[95%CI:0.39-0.55]。4个研究方案(沙利度胺-干扰素,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硼替佐米-强的松,沙利度胺单药)显示出维持治疗更优的HR(HR范围 0.50-0.73);仅1个维持治疗方案(干扰素)并未显示出获益。在OS方面,基于HR、MedR和PbBT,来那度安单药是最优选择,其次是沙利度胺-硼替佐米和硼替佐米-强的松,其他的方案未显示出获益,见图3。
图2. 主要分析网络
图3. 主要结果分析,网络荟萃分析森林图
限制分析:ASCT阶段的PFS和OS
7项研究纳入本次分析:Myeloma IX,CALGB-100104,IFM-2005-02,RVMM-PI-209,RV-MM-EMN-441,MyelomaXI和GEM05MENOS65,共2917例患者。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在PFS方面,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方案是最优选择。沙利度胺-硼替佐米显示出维持治疗更优的HR(HR:0.58-0.73),干扰素未显示出获益。在OS方面,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方案是最优选择,其他方案未观察到获益。
根据预后特征进行的亚组分析
8项研究纳入亚组分析:NCT00205751,Myeloma IX,IFM-2005-02,2005-001111-21,RV-MM-PI-209,RV-MM-EMN-441,GEM05MENOS65和EMN-01。在预后较好患者(ISS分期I或II期,2144例;标准风险染色体异常,1657例)中的亚组分析提示,基于HR、MedR和PbBT,来那度胺为基础的维持治疗是最优选择。对于预后较差患者的亚组分析,尽管入组人数较少,在ISS III期的患者中(n=626),提示硼替佐米为基础的维持治疗方案获益最大;但在高风险染色体异常(n=392)的患者中,未观察到优于无维持治疗或安慰剂的任何维持治疗方案。
结论和讨论
尽管本研究仅纳入了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但结果支持大多数患者可采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此外,对于合并侵袭性疾病的患者,需要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案,这些患者可能从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联合治疗中获益。目前有研究正在探索第二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免疫调节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的疗效。未来,这些耐受性较好的药物可能成为标准或高风险患者潜在的维持治疗方案,从而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选择。
Maintenance Treatment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yel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JAMA Oncol. doi:10.1001/jamaoncol.2018.296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9, 2018.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医生交流、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备注“血液肿瘤”,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娜小编微信!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