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花钱看病属于消费行为?那医生是服务员吗?
Maisie
前两天,我看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凌峰在人民大会堂“委员通道”的一段采访,感触颇深。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j06023vstto&width=662&height=372.375&auto=0
采访中她提到,医患之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供需关系,患者去医院是就医,而不是买医,是对医护人员寄托的一种信任与期望。
有学者认为,患者到医院就诊是一种消费过程,挂号看病已建立了消费契约关系,患者即是消费者。
那医生就是服务患者的服务员吗?两者可以划等号吗?
很多患者表示,自己到医院花钱看病,就是购买了医疗服务,属于消费行为,医生治不好病,就是没提供好服务,就得赔偿,看似义正言辞,实则荒唐可笑。
我们在医院经常能听到如下抱怨:
“我来这里花钱看病,不就是想早点治好么”
“吃了这么久的药一点改善都没有,你到底会不会看病啊”
“我费了多长时间排队,你三句话就给我打发啦”。
更有甚者,医闹语录:
“好好的一个人,到医院怎么就被你们给治死了?!”
“我花了那么多钱,怎么病都看不好?”
在餐馆,你可以就食物不卫生、不新鲜等问题进行投诉,要求赔偿;
去酒店,你可以就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异议,要求整改;
去商店,你可以就商品有瑕疵、不符合预期所望要求退回,进行补偿。
但是在医院,患者是不是就可以因为嫌病好的慢,嫌花了钱没治好,然后就对医务人员“炸药”伺候?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像买卖商品一样进行交易,因此必然不能与其他服务同等讨论!
医疗服务是在患者信任医院、医生的前提下进行治疗的一种你情我愿的“交易”,而不是单方面的预期,没有哪个医院可以提供“百分之一百的治愈率”的服务。
医生治病就好比打仗,不是每一次都可以胜利,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功率可以提高,但也会有失败的概率。
当达到患者预期治疗效果时,大家确实是皆大欢喜,而一旦与预期不符就开始闹事,这种行为是什么?耍流氓!
凌峰老师在采访中也提到,医生的工作像在与死神“拔河”,每天的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有时候医生尽了全力,但病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在这个时候最痛心的是医生自己。毕竟,除了患者,最希望能够将疾病治疗好的就是你的医生了……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临床医学的日益进步,很多患者会对医学抱有一种幻觉,认为医学可以对抗任何疾病,是无所不能的,对医生陷入过度的技术崇拜,盲目追求高端医疗消费,认为只要肯花钱就可以治好病,治不好就是怪医生技术不佳,医院乱收费不尽心,结果弄得两败俱伤,请问医患关系能不紧张吗?
事实上,虽然现代医学一直在进步,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医学确实不算先进,甚至抗生素的诞生都还不到百年,人类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有很多很多……
因此,我们都要理性看待求医看病的过程,医生和患者是一条战线的战友,面对病魔,只有双方相互信任与支持,才能携手共渡难关!
欢迎转载,注明作者来源即可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学库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