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临床医学

上海头颈部肉瘤综合治疗研讨会——聚集全明星专家,研讨全方位治疗

临床医学

1970-01-01      

1858 0
整理:蔬菜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5月31日在上海头颈部肉瘤综合治疗研讨会暨高危头颈部肉瘤放疗同期联合阿帕替尼临床研究启动会中,上海头颈部肉瘤各领域专家为大家带来了头颈部肉瘤病理、手术、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放疗等方面详尽而前沿的介绍。

头颈部骨及软组织肉瘤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进展

田.JPG

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类型

田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肉瘤是源自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繁多,主要包括骨源性肉瘤、软组织肉瘤等。骨肉瘤是常见的骨源性肉瘤,其好发高峰年龄是10~14岁青少年及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0~24岁人群中,骨肉瘤发病率约为4.4人/10万人/年,但头颈部的颌骨骨肉瘤其好发年龄比身体其它部位(长骨)骨肉瘤约晚10岁左右,30~40岁是颌骨骨肉瘤好发年龄。此外,与长骨骨肉瘤相比,颌骨骨肉瘤具有与之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如其术后易复发,但远处转移率较长骨骨肉瘤低,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长骨骨肉瘤,可达64%。现长骨骨肉瘤通过靶向治疗和高强度化疗,其疗效在不断提高之中,但对于颌骨骨肉瘤的非手术治疗目前进展缓慢。

软组织肉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位于软组织中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比例低于1%,儿童是软组织肉瘤的好发人群,软组织肉瘤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5%。上海地区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约为2.4人/10万人/年。约5~15%的软组织肉瘤发生于头颈部,但软组织肉瘤并不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所占比不足1%。

发病情况的中外差异

田臻教授:总体发病情况国内外差异不大,头颈部肉瘤发病情况的的报道国外资料较多,国内资料不多。国内报道较少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头颈部肉瘤发病率不高,总病例数不多,因此研究较欠缺;另一方面可能与我国目前医院的科室设置有关,头颈部肉瘤可能分别在医院的普外科、颌面肿瘤科及耳鼻咽喉科等治疗,因此缺乏整合性的统计资料分析。据我国最大的7所口腔医学院校涵盖了14余万例的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和病变的统计资料显示,间叶性肿瘤约为4万余例,其中骨肉瘤975例,占所有间叶性肿瘤的2.24%;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的是横纹肌肉瘤,占间液性肿瘤的0.9%,其次为纤维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再其次是血管肉瘤,这是我们国内现有的大概统计资料。国外报道的头颈部肉瘤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处第一位的是血管肉瘤,其后依次是纤维肉瘤、未分化肉瘤和横纹肌肉瘤。由此可见,总体来说头颈部好发的软组织肉瘤的病理类型国内外统计资料差异不大,但在各病理类型的发生比例上存在一些差异。

病理研究热点

田臻教授:目前头颈部肉瘤在病理界的研究热点主要在精准诊断,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靶向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必要基础。通过研究软组织肉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与不同类型肉瘤组织发生、侵袭、增殖等相关的特异性分子改变,提高靶向治疗的有效性,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

头颈肉瘤的外科治疗

IMG_0962.JPG

头颈部肉瘤与躯干四肢肉瘤的差异

季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手术组):头颈部肉瘤与全身其他部位肉瘤主要不同点在于头颈部位的特殊性,头颈含有许多重要的结构部位,损伤后易造成生命危险,且脸面关乎美观及许多功能。其次好发年龄有所不同,例如骨肉瘤,头颈部发病年龄较大,成年人居多。而四肢的骨肉瘤儿童青少年居多。

手术治疗难点

季彤教授:关于目前头颈部肉瘤手术治疗的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头颈部部位特殊,结构复杂,面部的外型、软组织、硬组织、丰富的神经血管,都限制了“大刀阔斧”的手术方式。二是头颈部肉瘤的手术后遗症多,容易造成功能损伤,虽然术前预判可能切除,但在手术探查过程中常常发现肿瘤切不干净。其三,头颈部肉瘤占全身肉瘤的比例低,而且病理类型分散,很难通过临床研究或大数据分析得出一个比较理想或者标准的治疗方案,只能参考肢体肉瘤的治疗,而肢体的很多治疗方案又不一定能够适用在头颈部。

如何尽量保护患者容貌功能

季彤教授:在头颈部肉瘤治疗中,不仅要挽救生命并且要注重其功能和外形。所以非常强调多学科的协作,发挥肿瘤治疗各个专业的特长。第一,通过化疗让肿瘤缩小或是降期,提高手术完整切除可能性,并减少手术损伤。第二,应用术后修复重建技术来帮助患者,例如面部手术毁容患者可以通过修复重建面容,这是我们九院的特色,现在一年可做七百多例,有术后修复重建这么一个坚强的后盾,我们可以做很多其它医院做不了的手术。第三,有些特定部位,如果功能的确很重要,又不能够完全靠手术、化疗解决时,可以先放疗再手术。第四,3D打印现在应用很广,有些特殊部位自体移植不方便做,可通过3D打印来填充缺损。比如鼻子重建很难做得好看,但3D打印出来可以很漂亮,很逼真,数字化的手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患者容貌功能。

头颈肉瘤的新辅助及辅助化疗的选择

IMG_0965.JPG

头颈肉瘤化疗及其他部位肉瘤化疗的差异

孙元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头颈部肉瘤发病率占全身肉瘤的5-9%,其治疗难点及与四肢肉瘤的差异主要在于头颈部重要器官多,解剖结构复杂。头颈部肉瘤发现时往往分期较晚,肿瘤负荷大,侵及周围重要器官和血管、神经,很难做到一期根治性切除,甚至做到R0切除已属不易,经常可能出现术后肿瘤残留或手术切缘阳性,其治疗往往依赖于多学科协作,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科治疗、介入治疗、修复重建等。目前化疗方案的制订主要根据肉瘤不同的病理类型,与其他部位肉瘤的化疗方案并无多大差异。我们通过新辅助放化疗对肿瘤进行降期处理,为外科医生创造根治性手术条件,或避免患者因手术范围过大造成毁容。目前主要的化疗方式包括系统化疗、选择性动脉栓塞关注化疗及热灌注化疗等。

新辅助与辅助化疗对化疗药物的选择

孙元珏教授:新辅助化疗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尽量缩小肿瘤,为外科医生创造根治性手术条件,因此需要选择近期有效率高的联合化疗方案,当然,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耐受,需要个体化制定化疗方案,在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面达到平衡。辅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尽量杀灭术后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减少术后远处转移的几率,提高治愈率,延长总生存期。无论是新辅助还是辅助化疗,都会根据肉瘤的病理类型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除了骨肉瘤、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等有相对标准的新辅助与辅助化疗方案,其他病理类型的肉瘤基本以蒽环类药物±异环磷酰胺为标准方案。

头颈部肉瘤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现状

孙元珏教授:头颈部肉瘤在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的进展无法与非小细胞肺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相提并论,多线化疗失败或无法耐受的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寻找具有临床意义的驱动基因,选择针对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如果检测后发现缺乏突变的驱动基因,可以选用不依赖于特定驱动基因突变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培唑帕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近些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阿帕替尼、安罗替尼已经在晚期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中初露头角,甚至在个别对放化疗高度抗拒肉瘤如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透明细胞肉瘤中的疗效让人眼前一亮,大放异彩。而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PD-L1和CTLA-4单抗为首的肿瘤免疫治疗当下如火如荼,包括头颈部鳞癌在内的不少恶性肿瘤已陆续获得治疗适应证,免疫治疗除了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其他抗肿瘤治疗联合使用。头颈部肉瘤目前还没有免疫治疗适应证,国内外已有一些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临床研究,陆续会有结果公布,旨在探寻可能获益的病理类型和预测疗效的生物标记物,希望免疫治疗在头颈部肉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为更多肉瘤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放疗在头颈肉瘤中的作用

朱.JPG

头颈肉瘤放疗的指征

朱国培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放疗组):目前头颈部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放疗起辅助作用,头颈部肉瘤进行放疗的指征大体有三类:一、当手术没法完全切除肿瘤,有切缘阳性或残留时,放疗可以作为局部辅助治疗手段。二、大部分头颈部肉瘤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侵犯范围广,已累及重要临近结构没法进行手术时,或者患者因内科疾患无法耐受手术时,放疗就是重要的替代治疗选项。但肉瘤普遍对放疗不是很敏感,单一放疗疗效是不满意的,仍需要综合治疗。三、一小部分头颈肉瘤可行术前放疗,对于某些手术切除有难度的病人,通过术前MDT多学科综合治疗讨论,给予术前放疗,有可能增加手术切除根治的机会。

选择放疗同期联合阿帕替尼的原因

朱国培教授:针对头颈肉瘤放疗不敏感,过去我们选用顺铂这些细胞毒性药物同期化疗,一方面毒副反应大,而且效果也不理想。阿帕替尼作为一个抗血管生长的小分子TKI类靶向药物,除了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之外,有可能会使肿瘤的异常血管坏死,有潜在增加肿瘤放疗敏感性的作用,本研究之前的一些经验已经看到此特性,所以我们想选用阿帕替尼同期联合放疗来增加放疗的敏感性。

九院头颈肉瘤综合治疗平台的优势

朱国培教授:九院头颈部肉瘤综合治疗平台提倡多学科联合,以强大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为基础,结合了放疗、化疗、口腔病理及放射影像的多学科专业优势,无论在头颈肉瘤的临床诊治及基础转化研究方面都是国内领先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 “211”工程的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全部三批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重点(优势)学科和上海市临床口腔医学中心;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和现任常务副主任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统编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科学》的主编单位;是卫生部委托的全国口腔颌面外科高级师资及专科医师培训点。科室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中央千人计划(短期)学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3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名、上海市东方学者1名、曙光计划2名、上海市启明星计划3名、浦江人才计划1名。
团队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在张锡泽教授、邱蔚六院士、张志愿院士、张陈平教授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经团队成员60多年的共同努力,已成为国内具备手术、放疗、化疗、激光、冷冻、热疗、生物-分子靶向治疗及肿瘤基础研究多位一体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科。多年来,团队致力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工作,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
2010年被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IAOMS)授予“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2年被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认定为“亚太区颅颌面培训中心”,已培训来自新加坡、西班牙、挪威等学员多名。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38项。主编《口腔颌面肿瘤学》等20余部专著,近年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18.37。历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课题39项,还承担上海市生物医药重大课题、上海市基础重点项目共计48项。至今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余名。


备注:引用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颌面头颈肿瘤科官网

【招募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正在进行一项临床试验——“放疗同步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局部晚期的头颈部骨及软组织肉瘤患者的前瞻性、开放性、单臂II期临床研究”。本研究拟在评价放疗同步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局部晚期的头颈部骨及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意者可联系窦医生15800386875。

请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试验详情:

【招募患者】放疗同步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局部晚期的头颈部骨及软组织肉瘤患者的前瞻性、开放性、单臂II期临床研究


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科研资讯(站内):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癌症, 肿瘤, 药物, 医学, 医生, 肿瘤资讯, 肿瘤医生, 肿瘤资讯, 医生工具, 肿瘤文献,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患者, 良医汇, 肿瘤诊疗, 肿瘤会诊, 患者招募, 临床试验招募, cancer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陆教授MDT病例远程会诊(6/12)..
  • 【2018 ASCO支持/姑息治疗情报局..
  • 专访|郭军:请给他们一个超越命..
  • [ASCO后第一站]第二届肺癌紫金论..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