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12月22-24日上海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暨全国CACA淋巴细胞肿瘤学组会议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接受了【肿瘤资讯】采访,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全程管理作了概括总结,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差别的原因所在。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主任,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
首批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浙江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省血液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成员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CMWG)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适合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全程管理
蔡真教授:2017年美国ASH会议的教育部分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做了系统介绍,包括完整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和不移植的全程管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所有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都要进行个体化治疗,尤其在新药时代更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理状态、年龄、体能状况、合并症、细胞遗传学高危因素、乳酸脱氢酶是否增高、是否存在髓外病变、是否合并肾功能损害,根据上述评估决定患者是否适合移植。适合移植的患者的全程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诱导治疗:目前认为三药联合诱导治疗比较好,特别是以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为基础的药物联合环磷酰胺或阿霉素,再结合地塞米松的三药联合疗效优于两药联合,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
2.干细胞移植:这次ASH会议上的报告认为现在马法兰200mg/m2仍是标准预处理方案,有研究显示在200mg/m2马法兰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并不影响后续结果;不过也有数据表明年龄较大、肾功不好的患者减少马法兰剂量到140mg/m2时加用蛋白酶体抑制剂作预处理的疗效与200mg/m2的疗效非常接近;此外还有研究认为马法兰联合马利兰预处理效果优于单药。
3. 巩固治疗:巩固治疗总体来说还存在争议,虽然巩固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但在新药时代并不显著,所以更推崇后续的维持治疗。
4.维持治疗:维持治疗对所有患者均有效,目前比较推荐的两个药是硼替佐米和雷那度胺,特别是一部分高危患者硼替佐米维持治疗也能获益,雷那度胺虽也可改善所有患者的PFS,但对高危患者,雷那度胺只有与硼替佐米联合疗效才会比较显著。在中国,考虑经济因素,对非高危患者也可考虑用沙利度胺作维持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目标的演变
蔡真教授:既往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目标是完全缓解,现在的治疗目标是要达到微小残留病灶转阴,患者长期生存,今后的治疗目标会是治愈、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痛苦。新药的发展,包括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以及CAR-T治疗,能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获益,达到微小残留病灶阴性,最终获得长期生存。
经济因素、新药可及性造成国内外治疗差距
蔡真教授: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现有的治疗药物其实只相当于美国2013年的水平,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很多,经济条件不足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虽然国家新的医保政策使得药物纳入医保,但是目前的医保政策尚不支持新药的联合用药,且对于很多患者无法承担长期用药,势必影响疗效;另外,新药的可及性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难治复发的患者仍然会面临无药可用的情况。所以期待中国药企能够更快、更好的研发新药,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欲了解更多血液肿瘤、淋巴瘤相关资讯,与全国各地血液肿瘤、淋巴瘤医生交流与讨论,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肿瘤资讯小助手-Dinna微信,备注“血液肿瘤”!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