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明年医药牛市?

超热文章

2022-11-25   来源 : 阿基米德Biotech ,作者阿基米德君

1012 0

如果把牛市想象成运动式、泡沫式的狂欢,那是没有的。

在外部压力缓解后,医药将重回行稳致远、长跑致胜的轨道,这是可以期待的。

匪夷所思的是,在反转前夜,机构仍在抱头逃离。生物医药是三季度公募基金减仓最多的行业,超配比例接近10年最低水平。

截至2022Q3,全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股持仓比为8.96%(较Q2,-0.59pp);医药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股持仓比为86.97%(较Q2,-1.65pp),非医药公募基金持仓4.63%(较Q2,-0.50pp)。

三季度只有1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在集中增配生物医药。这正好对应医药情绪及基本面的底部。

市场没有新鲜事,错误会一犯再犯,而常识却被一再怀疑。

生物医药长盛不衰是常识之一,拉长周期可发现这个行业诞生了最多的10年10倍股,其中A股近十年涨幅前20名中有4成来自医药。

截至11月15日,申万医药生物PE-TTM为23.6x(近十年均值为38x),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考虑到跨年切换因素,则整体估值水平将降至20倍以下。


 01 

药品集采进入尾声

一不小心,药品集采进入扫尾阶段,存量市场即将出清。

国家级药品集采已完成七批八轮,覆盖295 个品种,按集采前价格测算,涉及金额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生物药年采购额35%。2025 年集采目标是达到500 个品种,今年底将完成350种。兴证医药据 PDB 样本医药的销售金额测算,预计2022年底前集采的350个品种销售金额约占“500 个品种“的80%。

应采尽采,近在咫尺。事实上,大部分传统药企已对集采免疫,华东医药、恩华药业、石药集团、科伦药业、丽珠集团、京新药业、信立泰、仙琚制药都有稳健的表现。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也将走到业绩拐点。

医疗器械集采从竞价模式转为限价模式,给予国产厂家稳定的预期,将提升国产占有率、行业集中度、市场渗透率。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集采方案调整,一度掀起波澜,但并没有破坏控费政策转暖的逻辑。最初方案是在最高有效申报价基础上降价20%即可入围,一个严重内卷的市场竟然享受比骨科脊柱类更优的待遇,这是不合适的。现在降价40%即可入围,与骨科脊柱类集采方案一致,促进更多企业中选,仍然相对温和。

医疗器械低点已过,政策底、持仓底、估值底三底共振。随着正向催化事件增多,资金也在续吸纳底部筹码,这点从市场风向标ETF资金流向上也能感受到。

以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ETF(159883)为例,场内流通份额从10月初的17.12亿份一路增长至33.37亿份,份额近乎翻倍。流动性上,10月以来医疗器械ETF日均成交额1.88亿元,远超9月份0.41亿元的日均成交额,足见资金正在回来。

国产替代+创新升级+政策端财政支持,医疗器械行业高景气度将持续,也会成为未来医药投资的核心主线之一。


 02 

创新药可以说

增量市场方面,本次医保谈判已有10款独家创新药有资格参与但未参与,预计谈判时还有更多创新药谈不拢就放弃医保,建议媒体不要以落选或出局来描述这种现象。

在医保之外也能寻得生存空间,这是创新药有底气的表现,能够满足未能满足的临床急需。德琪医药塞利尼索今年5月在中国大陆商业化,一个多月销售5400万元,全年可望完成1.8-2亿元销售目标。此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香港购买美版原研药,规格为20mg*16片/盒需要将近30万元,不能承受之贵。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临床需求强烈,上市6周处方近亿元,发货近两亿元,首个12个月可望达到10亿元的销售目标。随着创新药逐步走向原发性、差异化创新,立足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不通过医保也能打开市场的产品将越来越多。

据2017年数据,在美国整体处方药规模中,私人医疗保险是最大的付款方,消耗的处方药占比为42%,而美国联邦医保(Medicare)为第二大付款方,处方药占比为30%。药企退出医保谈判,并不会失去所有。

今年上半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5341亿元。商业医保诞生两大网红现象,一是传统保险公司推出的百万医疗险,成为爆款产品,用户规模在2020年突破9000万人,保费规模超过500亿元。二是惠民保席卷全国,截至2021年底,参保总人次达1.4亿,保费总收入突破140亿元。

最近,全国多地上线2023年度惠民保产品,进行升级扩围,将新市民也纳入参保范围,不再将参加当地医保作为必备条件。重庆渝快保肿瘤特药目录由原先31种扩充为38种,罕见病特药由原先的11种扩充为12种。青岛琴岛e保将医保范围外的正面清单药品由683种提高至2000种。北京普惠健康保国内特药数量增加至40种。

支付通路多样化,可改变单一支付方过于强大、药企议价能力失衡的局面。


 03

医学科技国之重器

除以上支付政策外,影响医药行业的另外一个因素——产业政策也在边际转暖。

风早已吹来,只是你还没注意。当药械企业还在资本市场灰头土脸时,在实体经济层面,生物科技的地位正在自下而上地改善。

一线城市都加入到产业中心争夺战,把生物科技作为战略性支柱发展。

今年6月7日,迈瑞医疗全球供应链总部基地开工,用地面积约为12.8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建成后将承载公司供应链60%以上的产能。此前一天,深圳刚刚发布行动计划,到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杭州依托西湖大学、国资的支撑,后发先至,也成为生物技术创业热土,今年11月出台25条力挺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单个产品的最高奖励从4800万元(去年政策)提高到7000万元。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去年底提出2025年初步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制造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打造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品种25个。时隔一年,又加重砝码,出台支持本地创新药械的16条,从研发、生产到商业化,呵护得无微不至。

其中,要求市级医院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发布后,根据临床需求和医院特色将相应创新药以“应配尽配”原则尽快纳入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对尚未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上海企业的新增1类创新药,以及具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但尚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创新医疗器械,鼓励其申请纳入“沪惠保”特定高额药品保障责任范围。

这一条对Biotech的生存,意义重大。

上海南北通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就医流入地。搞定上海,Biotech吃饱。

上海百强医院数量占全国近20%,全国排名前10医院,上海更是独占3席。2021年,上海床位数超过16万张,仅次于重庆。上海是全国诊疗人次最多的城市,2021年达到2.72亿人次。

自上而下的支持也来了,医疗新基建2000亿财政贴息贷款,将推动医疗设备国产替代,对带动国产耗材的放量是长期利好。

国内大部分高端医药、器械领域仍由外资主导,生物药上游供应链也长期由外资主导。地缘风险警示生命安全自主可控的紧迫性,替代进口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上海是产业政策的风向标,有一定前瞻性。我们有理由对明年顶层基于对生物科技产业更深入的认知,自上而下出台更多支持政策表示期待。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国自然热点:糖酵解限速酶HK2..
  • 国自然热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 学术造假,谁能动得了?..
  • 震惊!新加坡管理大学(SMU)金..
  • PD-1专题

    我们提供最新鲜最全面的肿瘤资讯、医疗政策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