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2019年12月19-2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承办的中国乳腺专科医师培训项目----乳腺病理培训班(第三期)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举办。肿瘤资讯小编怀着对病理专业的深深敬畏之情,观摩了本次培训,并与授课病理专家以及现场的病理医师学员交流了本次病理培训班和乳腺病理亚专科发展的相关话题,分享如下。
对于肿瘤诊治而言,病理就像是功夫里面的内功。准确、规范的病理诊断,是精准临床治疗的基础。病理诊断能力的提高,类似武功秘籍的学习,要内外兼修,一方面需要跟着高手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也需要自身在日常工作中孜孜不倦地实践方可实现。本次培训班的学员均为具备一定乳腺病理诊断经验的病理医师,采用授课与阅片相结合的小班教学模式,以期学员能够通过培训提高专业水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乳腺病理培训班开班
来自全国各地的乳腺病理培训班学员
名师团队倾囊相授
在培训项目负责人杨文涛教授的组织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的专家们针对病理工作中的难点、要点问题,精心设计了此次培训的内容。尤其是病理科主任王坚教授、副主任李小秋教授百忙之中友情参与,作为软组织亚专科和淋巴疾病亚专科的负责人,介绍了乳腺软组织病变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诊断技巧,受到学员们的高度称赞。乳腺病理团队杨文涛、水若鸿、涂小予、徐晓丽、成宇帆、毕蕊、于宝华、唐绍娴、左珂等老师,针对每个培训主题都做了十分用心的准备。每个讲题都切合国际国内最新指南、规范及研究成果,同时分享诊断实践中的陷阱和线索。
王坚老师
李小秋老师
杨文涛老师
水若鸿老师
涂小予老师
徐晓丽老师
成宇帆老师
毕蕊老师
于宝华老师
唐绍娴老师
培训项目在内容设置方面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乳腺相关病变的病理诊断,这也是病理科医生最根本的工作。在这部分内容中,包含乳腺常见疾病的相关诊断课程,涵盖了乳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软组织病变、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硬化性病变、乳头状病变、小叶病变、大汗腺病变、三阴性乳腺癌以及转移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教学采用授课结合多头显微镜下带教阅片的模式进行,授课老师拿出珍藏的教学切片,将典型病例和易误诊病例和相关重点倾囊相授,从实战中为学员巩固培训内容,在阅片中复习诊断要点、规避诊断陷阱,更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
第二部分内容侧重乳腺病理工作中的标准化和规范性,主要采取授课形式,着重研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标记物的标准化检测、新辅助治疗后标本以及保乳标本等病理评估的规范等问题。
精品小班教学充分互动
三天的培训,学员们收获满满,纷纷表示本次病理培训课程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帮助很大。大家表示,本次培训的内容设置非常贴合病理医生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要点问题。有学员表示,本次培训班将授课与带教读片相结合、兼顾理论与实践,是其听过的最有效、最易接受、也是获益最多的学习班!另有学员表示,通过复旦肿瘤医院病理科老师们系统、全面的讲解,学员们对乳腺病理的诊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多位学员表示,虽然因为人员配备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尚无法像复旦肿瘤医院这样细致地开展乳腺病理亚专科工作,但是对于他们因地制宜的开展病理亚专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专注听课的学员
学员互动,讲师答疑解惑
学员在复旦肿瘤病理科参观交流
复旦肿瘤病理专家多头显微镜下带教阅片
乳腺癌诊治模式的发展对病理工作提出新的需求
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日新月异,对乳腺癌病理工作也不断产生新的挑战。杨文涛教授介绍,随着临床上对于新辅助治疗和保乳手术开展的日益推进,对于新辅助和保乳相关的病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本次培训班对保乳和新辅助相关病理诊断也尤为关注,并开设了保乳标本的取材带教、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评估规范等相关课程。希望病理医生参加了本次培训班后对相应标本的病理评估能够更加规范,更好地满足临床上关于新辅助治疗和保乳方面的病理需求。
杨文涛老师接受记者访谈
水若鸿教授表示,新辅助治疗后乳腺标本的病理评估与常规未经治疗的乳腺癌的评估是有差异的,然而,目前部分医院还采取一样的评估方法,并未体现出患者是否接受了新辅助治疗,更无法对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有效评估。本次关于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评估规范的培训,细致、具体、落地,相信能够帮助学员回去后规范化地开展相关工作。
当然,乳腺癌诊治领域的进展远远不止这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最近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分子分型上也有重大突破,包括邵志敏教授团队的CBCSG010研究荣获SABCS口头汇报、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精细图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等。这些治疗模式的发展,均会对病理诊断提出新的需求。
病理亚专科发展之路
就像修炼上乘内功贵精不贵杂一般,病理亚专科的发展,对于病理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07年开始开展病理亚专科的模式,至今已经有12年的时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所有病理医生在进入亚专科之前都需要接受全科的培训,晋升副高职称以后再确定亚专科方向。
杨文涛教授表示,目前病理工作量日益增长,科内病理医生一般要同时兼顾至少两个亚专科的病理诊断,不可能仅仅只做一个亚专科的工作。但是亚专科化是推动病理水平提高的必经之路。在兼顾日常工作需要的同时,每个副高以上的病理医生需要在特定的亚专科方向上有所侧重、有所精钻。水若鸿教授也表示,亚专科化发展使得复旦肿瘤的病理医生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兼顾到相应的研究工作,推动本亚专科向更精更细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亚专科领域的发展。而在全国,由于绝大部分的医院没有那么多的病理科医生,所以开展病理亚专科的难度较大。希望通过乳腺病理培训班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全国致力于乳腺病理的医生获得更加专业、系统的培训,回到各自所在的单位后能带动乳腺病理的发展,提高整体乳腺病理的诊断水平。
乳腺病理培训班合影
针对全国病理医生缺口巨大的现状,杨文涛教授表示,提升病理医生的待遇,加强激励机制,从而吸引更多愿意从事病理专业的年轻医生,为病理专业引进更多的新鲜血液,是我国病理领域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小编也认为,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这样“内功精深”的病理中心,能够广开门户,持续为大家贡献高质量的亚专科病理培训,对于全国病理水平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