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罕见靶点时代。近几年发现的ROS1、NTRK、RET、MET等靶点在肺癌中尽管发生率低,但随着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的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相对应的治疗药物。新药刷新了疾病治疗的疗效,为渴望更久生存、更好生活质量的患者不断带来新的“活下去、活更好”的希望。
近期中国抗癌协会与罗氏制药合作建立“罕见靶点学院”,致力于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少见/罕见突变更及时更完善的资讯。【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畅谈肺癌少见/罕见靶点患者治疗的现状,以及在大型医院开设“罕见靶点门诊”的可能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国际肺癌研究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副主编
The Oncologist杂志编委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家重点项目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希斯科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疗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姑息治疗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副会长,肿瘤内科规培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给予肺癌少见/罕见突变患者更多重视,“罕见靶点学院”来助力
陆舜教授:为了让肺癌少见/罕见突变患者得到更多重视,中国抗癌协会与罗氏制药成立“罕见靶点学院”。对于少见/罕见靶点患者的诊疗,我们首先需要对疾病有更为深入、共同的认识,因此需要推动中国分子检测行业的发展,只有更好的检测、更为规范化的检测才能发现更多的患者。其次针对检测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给予相应的治疗,并收集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通过“罕见靶点学院”平台进行病例分享或继续教育,我想这必将推动中国对于罕见驱动基因导致的肺癌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肺癌是一组疾病,“罕见靶点门诊”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陆舜教授:自21世纪以来,随着对EGFR靶点的认识,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我们发现肺癌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疾病,而是一组疾病。除了EGFR靶点,后续ROS1、ALK、NTRK、RET、MET等靶点先后被发现,更进一步地证实肺癌是一组疾病。
随着对疾病更为深入地认识,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先后问世,靶向治疗取得非常好的疗效。以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为例,第二代的ALK抑制剂阿来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34.8个月,在ROS1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的治疗上,克唑替尼治疗的总生存时间超过50个月。上述研究数据均证明了基于靶点来治疗的必要性。
目前对于≤1%的治疗靶点,例如RET、ROS1、NTRK等,由于较为罕见,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接触到的患者案例数不多,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可能并没有完全普及二代测序技术,因此大家可能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所以在大型医院开设“罕见靶点门诊”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前对于肺癌的探索,已经迈入到更为精准的层面,并开始在千分之几基因突变概率领域的探索,例如NTRK融合基因,有可能一个医院、医生在一年之中都遇不到几个NTRK融合阳性的患者。因此集中开设“罕见靶点门诊”,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
Entrectinib国内临床试验即将启动,携手合作惠及更多患者
陆舜教授:Entrectinib是一款广谱抗癌药,能有效抑制ALK/ROS1/NTRK靶点,同时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活性。目前Entrectinib已经获美国FDA批准用于NTRK融合基因阳性实体瘤患者以及ROS1基因融合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
在国外开展的临床试验显示,Entrectinib治疗ROS1基因融合阳性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7.4%,同时在NTRK融合阳性NSCLC中的ORR也达到70%。我们最近已经拿到国家遗传办的批件,即将启动Entrectinib在中国开展的治疗携带NTRK1/2/3, ROS1或ALK融合基因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
当前国内针对ROS1基因融合阳性NSCLC患者还有一些药物临床试验,但对于NTRK融合阳性患者,目前还没有相关临床试验开展,因此本项研究的开展,必将推动中国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同时也是惠及更多的患者。
在本项临床试验开展之初,我个人希望能够更好地与检测公司合作,希望相关二代测序检测公司在检测之中发现这些罕见突变患者后,能够引导帮助患者来加入临床试验中,一方面可以收集到更好的数据,第二方面也确实是在为患者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Entrecinib临床研究的入组中心
临床实验入组热线:
刘彩云 15821853427
王新华
Tel: +86 (21) 530611011
Mobile: +86 18030999229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