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医生见惯了生死,面对死亡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作者:医库调研
11月1日,这个月初西方人刚刚度过了万圣节,这是一个包含着民间信仰的节日,就像中国七月的鬼节一样,是一种没有认识到独一真神的邪神崇拜和人留恋世俗的象征。
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医生始终与生死相伴。如今很多人喜欢用“习惯了死亡”来形容他们眼中的医生,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医生面对死亡时心里的真实想法。
医库调研于2017年10月31日针对“医务人员面对死亡态度大调查”这个严肃的话题,在平台上进行民意调查,经过14天的调研共计收到744份有效投票。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80%的医务人员不同意医生对死亡麻木的说法,20%的医务人员同意医生对死亡麻木的说法。
作为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仅有28%的医务工作者愿意公开讨论死亡,8%的医务工作者对讨论死亡很反感,19%的人尽量避免讨论死亡,38%的医务工作者会在必要时再谈论死亡。
有人说医生见惯了生死,对死亡早已麻木,但事实是有80%的医务工作者不同意医生对死亡麻木的说法。当面临患者死亡时,20%的医务工作者仍然会十分伤感,51%的医务工作者情绪会有些低落,24%的医务工作者会平静地面对。
参加此次的医务工作者中,36%的医务工作者有思考过的自己的临终情景,想尽量延长生命时间;39%的医务工作者从未思考过自己的临终情景,感觉离自己很遥远;25%的医务工作者不想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
面对亲友即将离世,一般人都会无法理性选择治疗方式。作为专业的医务工作者,在面临亲友处于临终期时,41%的医务工作者主张积极治疗,尽自己所能救助亲友;46%的医务工作者主张保守治疗,以减轻亲友痛苦为主。
当患者处于临终期,医务工作者的治疗态度是什么呢?调研数据显示,31%的医务工作者积极治疗,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66%的医务工作者给予保守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为主。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41%的医务工作者愿意对亲友主张积极治疗态度,66%的医务工作者愿意对患者主张保守治疗的态度。当患者和亲友处于临终期,部分的医务工作者态度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有新技术、新药物,医务人员是否愿意推荐给患者尝试呢?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70%的医务工作者保持中立的态度,会将新技术、新药物的信息传递给患者;25%的医务工作者表示愿意冒风险,建议患者去尝试新技术、新药物。
医务工作者对万圣节“恐怖体验”的看法:
一名来自陕西咸阳的医生说:“我不知道万圣节其真实含义,我不推崇国外的节日,我们的民俗节日过好就行了。”
一名来自江西上饶的医生说:“我不提倡这种减压方式,有害于身体心理健康,其实与恐怖片没什么两样。”
一名来自山东济宁的护士说:“我不太喜欢,感觉这活动本身就挺恐怖,感觉减压可通过娱乐活动来实现。”
一名来自安徽芜湖的医生说:“未曾经历过,但是可以考虑试试,既然要珍惜生命,首先更要敬畏生命了。”
一名来自内蒙古包头的医生说:“不喜欢,不赞成,不参与,喜欢旅游加休息减压,只要有休息时间,就感觉压力小了。”
一名来自福建福州的医生说:“个人觉得因人而异,在尝试其他方式减压无效果后,再尝试会比较好。当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建议尝试。”
一名来自天津的医生说:“一种商业模式的炒作而已,没什么卵用,说白了就是鬼节而已,这种体验对心理脆弱的人伤害更大。”
一名来自河南信阳的医生说:“适当缓解长期压抑的心情,释放真我,自觉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名来自河北邯郸的医生说:“不喜欢万圣节,过度崇洋媚外!对于恐怖减压等各种减压方式持支持态度,最好在心理医生指导下。”
一名来自四川宜宾的医生说:“理论上应该有一定的帮助,但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建议在进行体验前应该进行评估,否则适得其反。”
一名来自湖南长沙的医生说:“快餐式的减压方式,通过刺激短时间内兴奋交感神经,以抑制原有的压力,但并未从根源上减压。”
(欢迎转载,注明来源:医库调研 即可)
百度浏览 来源 : 医学库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