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01-01
这是一份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的驰援日志。三天,说长不短,说短不长,却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众志成城,与武汉疫区人民一起抗击疫情的美丽诗篇,更是全国医务工作者大爱无疆、最美逆行的缩影!
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广州,微雨
天空还飘着丝丝微雨,带着早春的些许寒冷!而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的16名队员们却早已整装待发出征武汉。于党旗下誓师出征,是中肿医疗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诺言!疫情之下的最美逆行,是中肿医务工作者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担当!
医疗队队长、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娄宁主任领衔誓师
其实早在大年初七(1月31日)一则正气满满的倡议书已在中肿传开——《组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倡议书》,仅短短半天时间,全院各岗位员工近千人积极报名,他们当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名老专家,亦有身先士卒,冲锋一线的医院领导,还有若有战,召必回的转业军人,更有中肿各条战线的许许多多普通员工——当祖国民族出现危难,人民群众生命遭受威胁时,义无反顾,时刻准备逆行的医务工作者。
在结合前线需求及报名人员的专业特长,在艰难抉择后,中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于2月1日遴选出16名来自重症医学、手术麻醉、护理等专业的医疗队成员。而后医院在第一时间组织医疗队员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相关规范化操作防护培训。队员们时刻准备着,只为出征时能全力以赴,不惜相互剪好头发,无论男女!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些勇士们的名字!
2月8日,正月十五,武汉,阴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今年元夜时,唯有月依旧。”2月8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中肿医疗队抵达武汉后便马不停蹄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防护培训,着手准备第二日的正式工作。作为一名白衣战士,疫情就是命令!他们也有小家,更有大爱。正月十五,在他们心中,比元宵节更重要的,是病人的安危。
医疗队员参加培训
“专业对口,大有我们的发挥之地!而且我们几个都是熟悉掌握了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医护人员!”中肿医疗队的队员们基本上都有重症医学专科背景,其中不少队员熟练掌握了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我们在ICU工作,所以这个操作经常可以做!”黄小玲护师这样说。
2月9日,周日,武汉,阴转晴
2月9日凌晨2:50,作为第一批上班的中肿医疗队员,董强梅和杨永刚已披星戴月前往协和医院上班 。而凌晨的武汉气温已经跌入0℃,但是董强梅和杨永刚仍精神抖擞地等待班车来送他们上班!从住地到协和医院大概需要45分钟的车程。没想到,前往上班的路途上却出现了一点意外。迟迟等不到接送的巴士,而决定转坐医疗队队员的私车时却又遇上汽车爆胎。所幸最后有惊无险,在其他支援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准时到达医院交班。凌晨5点的重症病房中,20张病床就有18个重症。
在协和西院重症病区工作,不仅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为了做到无死角防护,队员们要经过十几道防护流程和十几次手部消毒才能进出病区,贴身穿洗手衣加上防护服,汗直到下班都没干过,防护口罩和面罩带来的压痛圧痒也是一个小挑战,“幸好在中肿长期待在手术室,挨痒的能力锻炼出来了”,杨永刚半开玩笑地说道。
尽管早早涂了去雾剂,但在层层防护和高强度的工作之下,护目镜和王娟自己的近视眼镜很快凝起了雾气,这些细密的雾气又很快凝结成小水珠。防护服里层的洗手衣也被汗湿透了。“相比护理肿瘤病人,如何在厚重的防护、身体的闷热、防护用品的对皮肤的压痛下完成工作,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王娟感慨到。
明天清晨6点,他们又要披星戴月出发迎接下一个班次的战“疫”,正与病魔抗争的患者还在等待他们有力照护……
这,就是中肿力量!
“非常时期,医务人员就是战士,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众志成城冲锋陷阵,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肿瘤资讯综合整理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信订阅号)
百度浏览 来源 :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