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充值

首页-> 学术资讯 -> 医学科普

“灭门惨案”,9人聚餐,8人死亡!只因吃了这个...

医学科普

2020-10-28      

2645 0


10月5日,黑龙江省,9人聚餐后中毒,8人抢救无效身亡。

 

聚餐食物中毒


如此惨烈,难道有人投毒? 


不!经医院的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还有高浓度的米酵菌酸。 


检测出这种剧毒的食物,就是他们自己做的玉米面,曾在冰箱冷冻近一年。 


有人说,看了新闻害怕极了,已经开始清理冰箱……


吓得我把冰柜里的玉米、青团外加囤积良久的面饼、米粉全扔了...... 


等等,都冷冻了,吃之前肯定还彻底加热煮熟,为啥还能出问题 ?



高温杀不死的毒素


米酵菌酸是酵米面的主要毒素,它的耐热性强,经100℃煮沸甚至121℃高压高热也不能被破坏,所以无论制成何种食品、采用何种日常的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


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截至目前,这次食物中毒事件有7人经救治无效死亡。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

1mg的黄曲霉素就可以导致癌症发生,20mg的黄曲霉素一次性摄入直接致成年人死亡。

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280℃以上的高温才能杀灭,却极易隐藏在砧板、筷子、发霉食物中。

发霉


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1毫克是多少呢?我们以前使用的材质为铝合金的兰花1角硬币,重量1.15克。我们把它大约看做1克,也就是说,这1毫克就是一枚1角兰花硬币的1/1000。

1毫克致癌

我们日常中不注意,今天吃了0.1毫克,明天摄入0.2毫克,日积月累,就会导致胃癌、肝癌、肠癌等的发生。

黄曲霉素:这些食物中都有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剧毒致癌物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泡的木耳


木耳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纤维素,本身是没有毒素的,久泡后,可能会变质产生类似的生物毒素,或者滋生细菌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发苦的坚果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发霉

劣质的芝麻酱


有些商家为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做芝麻酱、花生酱,其中变质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


变质的大米


别以为做熟了就能放松警惕,米饭变质也是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的!

发霉

发霉的玉米


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我们常吃的大米、小米、豆类,尤其是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一旦霉变也会陷入它的魔爪。


放久了的花生


黄曲霉菌容易滋生在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等。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菌。


小作坊的自榨油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发霉,榨得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素。

而一些小作坊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缺乏除去有害物质的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


自榨油



如何远离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要280°的高温才能杀死,水的沸点是100°,所以用水煮发霉的花生、玉米是很难杀死黄曲霉素的。


连消毒碗柜都不行,黄曲霉素对紫外线有抵抗力。但是,这样做可以远离这个致命杀手:

丢掉霉变粮粒


由于黄曲霉素在整批粮食中的污染分布不均匀,烹饪前要把霉烂、长毛的花生、豆类及时丢掉。


不要用水洗掉或者把霉变部分去掉,这是不行的,因为黄曲霉中毒只需要一点点就会中毒,肉眼看不见的不一定就没有毒素


玉米发霉

吃到苦的坚果一定要吐掉


吃坚果尽量不要用嘴破壳。勤快一点,用手剥,坏的不要吃,尽量减少黄曲霉的污染。


保持筷子、菜板干燥


筷子和菜板洗完尽量放在可沥水的地方。筷子盒尽量保持干燥且筷子要头朝上。定期清理筷子盒,底部容易长霉。


菜板尽量做到生熟分开,用完后要及时清洗,不留食物残渣。


尽量不要囤积食物

尽量不要囤积食物。避免黄曲霉毒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斩断源头,防止食物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购买坚果应尽量选择小包装。


买回家后,最好在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保存,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医微客只用于信息传递分享,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科研资讯(站内): 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最常见的食物 米酵菌酸如何产生 米酵菌酸高温能杀死吗 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什么东西? 米酵菌酸轻微中毒能自愈吗 米酵菌酸中毒症状 米酵菌酸有味道吗 米酵菌酸检测方法

百度浏览   来源 : 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科研搜索(百度):医学科研 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最常见的食物 米酵菌酸如何产生 米酵菌酸高温能杀死吗 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什么东西? 米酵菌酸轻微中毒能自愈吗 米酵菌酸中毒症状 米酵菌酸有味道吗 米酵菌酸检测方法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科研资讯 更多>>
  • 肿瘤电场治疗Optune Lua获批治疗..
  • 成本更低的实体瘤抗癌新星:CAR-..
  • 文献速递-子宫内膜癌中的卵黄囊..
  • Nature|MSCs首次用于人体跟腱病..
  • 推荐阅读 更多>>
  • 美国肾脏病学会:睡眠不足6小时..
  • SCI医学写作服务 | 你需要发表SC..
  • 睡觉时,手机放床头有辐射?放多..
  • 别再相信什么保健建议了,这七条..
    • 相关阅读
    • 热门专题
    • 推荐期刊
    • 学院课程
    • 医药卫生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发行周期:暂无数据
      出版地区:其他
      影响因子:暂无数据
    • 中华肿瘤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1.90
    • 中华医学
      期刊级别:CSCD核心期刊
      发行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北京
      影响因子: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