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微客一站式医学科研服务平台,让您的科研成果事半功倍!
2013 年,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辉以第一作者身份于《细胞》(Cell)发表题为“One-Step Generation of Mice Carrying Reporter and Conditional Alleles by CRISPR/Cas-Mediated Genome Engineering”的论文,报告了一种利用 2 个 Cas9 mRNA 和 2 个 sgRNA、通过“双供体”法创建转基因小鼠的新技术,并表示该技术条件敲除等位基因的效率高达 16%,相较其他方法有明显提升,在业内引发震动。
6 年后的2019年,来自全球 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逾百位科学家联合发表论文(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 Channabasavaiah B. Gurumurthy 为第一作者),指出根据杨辉等人 2013 年提出的双供体法进行重复后,无法复现其 16% 的成功率。2021 年 4 月 7 日,杨辉等通过 Genome Biology 发文回复上述质疑,指出已有其他团队可成功重复该方法,效率从 2.5% 到 18% 不等。还表示:重复实验时的方法以及试剂浓度都不同,导致了实验无法重复。
同日(4月7日),Gurumurthy 等人随即回应杨辉,指出:合作团队内的所有实验室都没人能达到 16% 的效率,而且 2013 年的 Cell 论文没有公布试剂的使用浓度等细节,曾经尝试联系作者但未得到回应。
4月9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发表署名“活久见”,题为《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但愿“空前”也是“绝后”》文章,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全文如下:
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但愿“空前”也是“绝后”
虽然2019年底中国国家希望严肃查处科研领域的学术不端,2020年却有人欺上瞒下、玩忽职守,在2021年推出两条震撼学术界的论调:一是大家众目睽睽之下的图片造假铁证,被国际上学术不入流、在国内能玩江湖把戏的人,化解为“图片误用”。二是不懂科学的小官僚有点芝麻大的权力就认为自己可以公然宣称科学实验不用重复。如果这两条成为中国评判科研学术不端的标准,那么中国就再无科学研究不端的可能性,有不端也可以同样轻易化解。
2021年就有成为中国无科研造假元年的危险。这种危险,对中国、中国人民都是危害,只有利于把中国高尚的科学变成低级趣味江湖的小人。有人假惺惺建议,学术批评只能在英文学术刊物进行,不能有中文文章。其实,这种人的多数(但非百分之百)是寄希望中国大多数人不读英文,只有英文批评就可以溜过去。考验这些人的时间来了: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逾百位科学家一而再地严重质疑同一篇文章,在中国,会得到严肃调查、严格处理吗?元年刚被宣布中国无造假,笑话又来了,虽然可能是黑色笑话。2021年4月7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比利时、捷克等7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逾百位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发表文章,再次批驳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杨辉研究员与2013年发表的《细胞》论文。
但是,可能是因为被浪费时间和资源太多而气不过,一些科学家义愤填膺联合执笔于2019年发表批评2013年论文。2021年杨辉发表对批评的反驳。2021年这些科学家再反驳。活的太久了,没有见过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超过百位科学家反复质疑同一篇文章。这位杨辉,2020年4月在《细胞》还有一篇文章,被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质疑是偷付向东实验室的想法,而这篇文章最近也被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的著名美国教授怀疑,并有多位华人教授质疑可靠性。但愿中国人的科研文章被“七个国家、三十几个大学、超过百位科学家反复质疑”只有这空前的一次,而绝后。
百度浏览
来源 : 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