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2
2021年,国家卫健委通报多起医生学术造假事件,一批接着一批,前赴后继,千名医生因为学术论文折戟沉沙,甚至部分知名教授因为论文问题,声名狼藉。这,让笔者想起了几年前,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格林·自然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撤销107篇中国作者的文章,称这些文章涉嫌伪造同行评审。此事沸沸扬扬,令中国医生颜面尽失。
如此大规模的论文造假,凸显了我国医生评价制度的缺陷。虽然医院声称对医生的考核是临床与科研并重,但实际上演变成“唯论文”,只问发表与否,不问质量如何。一名医生要想晋升职称,如果拿不出几篇像样的国际期刊论文,连参评的资格都没有。有的医生临床水平很高,但由于论文数量不足,头发熬白了还是个主治医师;而有的医生既不会看病也不会手术,却凭大量的论文获得各种头衔。难怪有人说:“做1000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在畸形的评价体系中,很多医生被逼无奈,走上了论文造假的邪路。
有人说,中国医生每一年给国外期刊贡献的论文价值,高达造就一搜航空母舰,此言可能过了,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大家都在为了一个虚名而挤破脑袋花钱的时候,大家忍不住就要吐槽,当今的医师晋升制度是否合理。
但是,医生评价制度不合理,不能成为论文造假的理由。一名医生为了评职称,写不出论文就去造假,如同饿了就去偷面包、没钱就去抢银行,被警察抓住了还觉得委屈。其实,医学论文造假比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更可怕,后者只是图财,前者可能害命。因为医学研究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一旦形成论文,其数据和结论就会被广泛引用。如果医生写论文的动机不纯,弄虚造假,不仅败坏学风,而且误人性命。
当然,医生搞科研,必须以临床为中心,立足临床而不能脱离临床。凡是对临床有用的,就去研究;凡是对临床无用的,就不去研究。医生搞科研、写论文,一定要出于对科学的探索、对临床的热爱,其目的是让更多病人受益,而非为自己捞取名利。如果写论文的动机不纯,怀着一颗功利心去做人命关天的事,怎么可能结出“善果”?
国际医学期刊论文撤稿事件,揭开了中国医生学术造假的冰山一角,暴露了中国医生评价制度的弊端。为了避免类似事件重演,有关部门必须纠正“以论文论英雄”的导向,改革医生评价制度,降低论文在职称晋升中的比重。同时,建立论文造假惩罚机制,让学术不端者付出应有代价。惟其如此,医生才能成为论文的主人,而非论文的奴隶。
对此,牙医徐勇刚提出:请废除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他认为:
晋升正副高职称的评定机制,曾经一直以来都是唯科研、论文、专利为重要指标,同时造就了全世界最庞大的学术不端团体和个人,以及最密集的学术产业链,从上而下,从高层到基层,全面开花。关于这一点,本想写一万字,但想到全国所有医护基本都能心领神会,我觉得多写一个字都是污染屏幕,就略过去。
尽管不写,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阵阵咒骂声,其中也包括这种晋升评定机制的既得利益者,因为TA们付出了高昂的金钱代价;更包括广大的受害者,TA们无数次默默挂掉论文贩子们的电话,专注于平凡的临床工作中。TA们鄙视这种行为,也厌恶同流合污,还抱有对评定机制改革的幻想!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证明:Too young,too simple!
难道说所有的医学科研论文专利都是假的?当然不是。任何行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引领医学向前发展,但实属太少。绝大多数医学科研,无论自撰还是抄袭,都是赤裸裸地以晋升为初衷,从立项到研究,既无临床实用意义也无推广前景,但基本上都会出“成果”,并最终冠以“国内领先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也让医护们对中国医学的国内水平有了相对客观的认知,医务人员对此都心照不宣。
大到国自然基金,小到基层科研立项,有背景的,浪费国家的钱;没背景的,浪费自己的钱。目的都是一样,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私利和肮脏的东西。更为无奈的是,大家都熟视无睹并已习以为常。
无论是老的标准还是新的评定标准,都客观上存在弊端,多所医院的同行们给我的信息中,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这种晋升体制对医疗行业的巨大伤害。
第一、破坏了干群关系。所有医院的领导,为了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而反复优化评定标准,仍然不能让全体医护满意,矛头与压力都推向了领导和人事部门。
第二、破坏同事关系。为争夺指标名额动用一切手段,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第三,破坏上下级关系。科主任在调节晋职者工作与维持科室运转上,不得不艰难权衡,容易顾此失彼而导致关系僵硬。
在这样的模式下面,医生不能把精力集中于治病救人,却耗费弄虚作假搞投机拼关系上面,对患者而言意味着灾难。
为什么不废除晋职称呢?它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控制岗位比例。
国家给到公立医院的正副高岗位是按人员基数划比例控制,这种控制模式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
控制岗位比例并不能维持医院老中青结构及人才梯队建设!各医院的共同困境是:高年资医师越来越扎堆而退休慢,新入职者越来越少而辞职率居高,造成高级岗位紧张。解决的途径应该是多引进新人来扩充分母,而不是削减分子。
控制岗位也并不能形成择优上岗的局面,反而因职评体系的天然弊端滋生巨大的腐败和利益投机,岗位争夺白热化,医疗的本质严重偏离治病救人的宗旨,医务人员重心转移。
既然有如此多弊端,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岗位?答案似乎只剩下一个,控制工资档。每多增加一个岗位就多增加一份支出,而且到退休后都会高一个档的工资。
那么,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一个话题上,该不该控制医生的工资。以前,不好说;现在,必须说,完全不应该!
近年来,全国公立医院开展了摧枯拉朽式的整顿,尤其是药械回扣空间基本消灭。其实,很多医生都在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大家都希望拥有合理的阳光收入,希望用工资来体现劳动价值,疫情过后多数医院财务下降绩效发放减少,收入更是直接寄希望于工资,然而,工资并没有相应上调。
每个人都感觉到,公立医院的寒冬已经到来了。说轻一点,一片死气沉沉;说客观一点,已经处于要死不活的状态;说重一点,公立医疗体系已岌岌可危。哪怕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这种苗头!
在这样的形势下,合理地上调工资是必要的。废除正副高岗位制,按医务人员的资历不设障碍地自动上调工资档,是一种最现实、可操作性最强,代价最小的方案,一方面稳定医疗队伍和情绪,另一方面让年轻医生能看到前景,减少离职,建立持久的职业归属感。
那么,一旦摆脱了晋职的压力,会不会让医生失去奋斗目标、得过且过混资历、缺乏科研创新动力而自甘平庸?不会!不仅不会,反而会让优秀的人才更容易出成果,因为不以晋职为目的的科研将会更加纯粹,科研项目会锐减至精,反而节省投入。优胜劣汰将发挥行业自我净化功能。
有实力有条件潜心做科研的人,要给他们更充分的动力,一旦做出真正对医疗行业有实质贡献的成果,给予更高的激励,职位、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副主任、或者物质奖励,很多顶级医院对于有价值的SCI,毫不吝啬地一次性给予几十万几百万资金奖励,很有魄力,这才是方向。
科研,是行业精英们做的事,应该走精英路线,而不应该以晋职称为目标,那属于自降身价,并且势必造成“全民科研”的假大空局面,乃至如今产业链固化难以割裂。而且,任何一个有眼光的医院,领导层识别真伪科研并不难,难的是能否抵得住动辄几百万的项目基金,难的是“科研兴院”的宗旨下比翼齐虚的体系能否自净化。
只要有职称评定机制存在,就不可能防止钻系统漏洞的人,而且随着时间进展就会成为主流。大禹治水,靠的是疏而不是堵。取消职评,精英更有发展通道,无论临床还是科研,有突出贡献的人都不会被埋没。这种借鉴自前苏联的职称体系,几十年来没有打破,沿袭至今,已经成为既不代表临床水平,也不代表科研水平,仅代表迎合投机水平的错构瘤。
如果废除规则取消晋升制度,保守预测一下,中国95%以上的医学科研、论文、专利将彻底消失,必然导致那条庞大的产业链瞬间崩溃,而它涉及的利益链错综复杂,既得利益者拥有制定规则的话语权,这是另一个维度下的搏弈。
这两年,很多医院晋升评定机制有所改变,原则上降低了科研论文的比重,在抗疫一线优先的前提下,同时增加了临床病案、个人业绩、社会评价、患者满意度等等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医院而言,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也是无数人长期呐喊呼吁的结果。但是,这种机制由于缺乏侧重点与量化指标,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弹性,效果如何,现在还很难评价。从医疗的本质出发,真正最可靠的评价应该是患者满意度,最能真实反应医生的技术与服务水平,但是由于这个指标更加难以量化,弄虚作假的空间甚至可以超过科研论文,所以也无法在评定中参考,这是硬伤。
建议一出,很多网友纷纷发表议论:
医疗界人士发表观点:
百度浏览 来源 : 魔术牙医、健康大河南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1)
医客
2021-12-22 11:58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