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11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四批次),将其中给予通报批评的5份处理决定(网络发布版)予以公布。
其中,将评审的论文拒稿后,又在被拒论文的基础上稍加修改投稿发表的例子引起大家热议,审稿人剽窃论文这个事情,也值得引起更多的关注。
985博导
把审稿的文章拒了当成自己的文章发表
在本次公布的处理决定中,有这样一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中南大学钟国梁等撤稿论文“Guoliang Zhong, Hua Deng*, Junfeng Li. Chattering fre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ler design via fractional calculus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Nonlinear Dynamics, 2015, 81:679-694.”(标注基金号51405515)涉嫌学术不端开展了调查。
经查,第一作者钟国梁将其作为审稿人评审的论文拒稿后,对该论文稍加修改投稿发表,并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其应对抄袭剽窃和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负全部责任。此外,钟国梁还将该论文列入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405515)结题报告中,应对提供虚假信息负责。
处理决定:撤销钟国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手腿转换型足式移动机械手耦合动力学与协调控制研究”(批准号51405515),追回已拨资金,取消钟国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1年10月18日至2026年10月17日),给予钟国梁通报批评。
把审稿的文章拒了后稍作修改当成自己的投,无独有偶,这种审稿人剽窃文章并不是个例。
同日的处理决定中,还有这样的一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长沙理工大学陈沅涛等发表的论文1“Yuantao Chen, Jin Wang*, Runlong Xia*, Qian Zhang, Zhouhong Cao and Kai Yang. The visual object tracking algorithm research based on adaptive combination kernel. 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Humanized Computing, 2019, 10:4855-4867.”(标注基金号61811530332、6181101030、61772454)和论文2“Yuantao Chen, Jin Wang*, Xi Chen, Mingwei Zhu, Kai Yang, Zhi Wang and Runlong Xia. Single-Image Super-Resolu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tructural Self-Similarity and Deformation Block Features. IEEE Access, 2019, 58791-58801.”(标注基金号U1836208、61811530332、61811540410)涉嫌学术不端开展了调查。
经查,上述论文第一作者陈沅涛抄袭剽窃了其审稿的两篇中文论文,应对抄袭剽窃负主要责任。其他责任者另行处理。
处理决定:取消陈沅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5年(2021年10月18日至2026年10月17日),给予陈沅涛通报批评。
其实这种基金本子或者论文被审稿人剽窃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
2019年的时候,云南财经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就曾在微博发文来维权。
起因是她发现自己于2017年3月份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腐败对企业逃税的影响效应研究”被拒后,项目书中的内容竟然出现在了2018年4月份湖南大学刘某洁的硕士毕业论文中,经过论文查重发现,累计重复字数高达15626字,并且有多处大段文字完全复制粘贴。
作为弱势群体的作者,在与湖南大学沟通无果后,选择了在微博发布文章维权,在作者发布微博后的一天,该剽窃论文从知网撤销,湖南大学在其官网微博账号发表申明称,会严肃处理。
不光是国内,在国外,这种剽窃现象也屡屡发生。
2019年,来自伊朗马什哈德费多西大学的机械工程师米娜·梅赫里根(Mina Mehregan)和他的一位同事最近惊奇的发现,他们向一本学术期刊的一篇投稿,在等了很久后,居然以别人的名字在另一家杂志上发表了……
而发表这篇文章的新作者,正是自己所投期刊的一位印度同行审稿人。这位审稿人曾以审稿周期漫长为理由,一直拖着梅赫里根的投稿,没想到最后竟把他的论文剽窃了。
剽窃论文被发现后,梅赫里根经历了漫长的维权过程。期刊方对于撤回违规项目的调查花费了大约5个月时间,中间充满周折反复,直至剽窃论文最后被撤稿。
虽然最后都对剽窃论文进行了处理,但这种漫长的程序等待也昭示着申请人或是投稿人的权益保护和申诉机制并不完善。
尽管奇葩,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人指望从同行评议中捞一把!
目前来看,对于我们来说,只能在论文发表前提高警惕,同时,当审查意见没有及时反馈时,就需要自己留个心眼,保存好相应证据,因为受邀的审稿人可能会故意不及时提交评估结果,以便有足够时间在另一个期刊上发表同样的原始研究,最后把你的成果当成他的。
百度浏览 来源 : 募格学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渣等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