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 Richard Thompson 在 Science 上发表文章中提出。随后,由于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微塑料(microplastic),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特别是食物用途的塑料制品,如瓶装水、食品包装袋、婴儿奶瓶等,在进食过程中,微塑料随着食物进入体内,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据估计,一个人每周摄入约5g微塑料,相当于吃下一张信用卡的量。研究陆续在人类的粪便、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健康人每10克粪便就含有20个微塑料颗粒。2022年3月24日,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在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期刊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这进一步引发了微塑料对人体健康长期影响的担忧。微塑料在人体内已经不是“吃下去、拉出来”那么简单了,它可能随着血液流经全身,对各器官造成影响。
研究者在22名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中检测到了5种最常见的塑料成分,包括:
- 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俗称亚克力,许多植入型医用材料,包括口腔科和骨科的耗材中都含有PMMA成分。
- PP(polypropylene):聚丙烯,广泛应用于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零件,也用于食品、药品包装。
- 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热塑性塑料,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温度的塑料杯、一次性泡沫饭盒。
- PE(polyethylene):聚乙烯,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如水果、蔬菜,超市采购回来的半成品都是用的PE保鲜膜。
-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乐瓶、矿泉水瓶制作的主要原料。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22名健康志愿者,通过静脉穿刺获得全血样本。
研究人员表示,微塑料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是未知的,因此它们在人体的命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科学上讲,微塑料通过循环系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是合理的。此前已有研究证实,人类胎盘对50、80和240纳米的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微塑料具有渗透性。这项研究报告的微塑料浓度涉及潜在的接触途径包括空气、水和食物,以及可能被摄入的个人护理产品、牙科聚合物、聚合物植入物碎片、聚合物药物递送纳米颗粒和纹身墨水残留物等。未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研究人为污染物的Alice Horton博士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发现,因为微塑料已经在实验室中被证明可以在实验条件下引起炎症和细胞损伤。这项研究证明了微塑料不仅在整个环境中弥漫,而且也在我们的身体中弥漫。这种情况的长期后果仍不清楚。"研究人员表示,微塑料是否存在于血浆中或由特定的细胞类型携带,以及这些细胞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将微塑料穿过粘膜转移到血液中仍有待确定。如果血液中的微塑料确实由免疫细胞携带,那么问题就来了,这种暴露是否会潜在影响免疫调节或对免疫疾病的易感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