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打造卫生城市“升级版”书写爱卫运动“宜春卷”
宜春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享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2008年,宜春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12、2016、2019年连续三轮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城乡环境卫生和长效管理水平持续得到巩固提升。2016年底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全国首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以来,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健康城市建设作为推动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抓手,围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健康城市目标,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把健康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功能与品位、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来抓,综合施策,多管齐下,着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019、2020年,宜春市连续两年获评“江西省健康城市建设排名第一位”和“江西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获得全国爱卫办通报表扬。2021年9月,宜春市被确定为江西首个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国家试点城市,市政府出台试点工作方案,高规格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凝心聚力、弛而不息的努力,宜春市正实现从卫生城市到健康城市,从环境治理到健康治理的提档升级,成功打造卫生城市的“升级版”,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爱国卫生运动“宜春答卷”。
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描绘健康发展新蓝图
顶层设计,规划健康实践路线图。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为6个专项工作组,以实施“健康环境、健康饮食、健康教育、健康行为、健康服务、健康场所”六大健康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城市清洁”“碧水蓝天”“绿色交通”“全民健身”等36个健康工程项目。从2017年以来市政府每年印发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出台配套措施,制定年度建设“任务图”“时间表”,稳步有序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统筹协调,构筑健康服务共同体。将健康城市42项量化指标分解到责任部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分阶段、分步骤有序组织实施,努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合力。结合当前文明城市创建,举全市之力同步推进健康宜春建设,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健康城市的良好氛围。
宜春市行政中心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创建健康支持新环境
强化宣传,营造健康素养新风尚。征集并发布健康宜春城市图标logo,在宜春广播电视台每周开播一期《健康宜春》栏目,以宜春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为平台,定期推送健康科普信息600余篇。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大力推进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及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免费向广大群众和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点人群发放健康礼包,普及宣传健康知识。
全员参与,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生活垃圾分类有效施行,2018年以来,全市每年至少投入1.2亿元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走在全国前列。卫生城镇创建深入推进,2018-2020周期,宜丰县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全市新增13个国家卫生乡镇,2022-2024周期,全市国家卫生县(市)、卫生乡镇创建率将分别达到80%和30%以上,省级卫生县(市)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境治理卓有成效,中心城区病媒生物防制实现市场化运作,聘请专业pco公司定期对病媒生物孳生地开展调查和清理;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2021年底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壮大健康细胞,不断夯实健康城市基础。将健康细胞示范建设作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重点推进健康社区(村)、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医院、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评选命名各类健康细胞示范单位47家,辐射带动健康细胞建设单位574个。通过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形成“建设一批、培育一批、验收命名一批”的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格局。
普及健康理念,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公共健身设施建设步伐,为群众提供多渠道、高品质的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中心城区已建成宜阳森林公园等20个高水平、开放式公园,均免费向社会开放。打造城区“15分钟健身圈”,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系列活动,使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群团体育协会组织不断壮大,全市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900余人。基本形成网络健全、设施完善、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反响良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聚焦中医、突出特色,打造健康城市新样板
发展中医药产业。结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布局,先后出台《宜春市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宜春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通过积极争取,“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已上升为省级战略。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10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
做优中医药产品。全市已获得樟树吴茱萸、黄栀子和清江枳壳、铜鼓黄精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拥有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证个数分别为20个、3个、12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江西省著名商标78件,江西名牌产品6个,做响了“金水宝”“优卡丹”等一系列名优中医药产品。
提升中医药服务。“治未病”健康工程实现全域覆盖。积极培育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全市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采取与基金会共建形式,在全省率先落地了“中医药健康促进驿站”,开创性建立了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同时将中医药元素渗透到温泉文化、禅宗文化中,将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服务理念融入旅游休闲、疗养度假、养老保健等产业,有策略、有规划的统筹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推动宜春成为立足中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获评江西省唯一一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面对依旧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于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一步,宜春市将坚持以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建设为重要载体,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抓实抓细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的卫生环境和有力的健康保障。
文章来源|《健康中国观察》2022年第五期
百度浏览 来源 : 健康中国观察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微客”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医微客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微客”。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